湖南省辰溪县人民医院 湖南辰溪 4195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87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另进行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能力、缩短住院天数,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突然,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院于2015年09月~2016年03月对45例AMI患者在常规护理外进行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满意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7例患者,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1)均符合AMI诊断标准[1],无严重并发症,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级。(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静息状态下无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动过速。(3)患者不伴发作性胸痛,或发作性胸痛不明显。随机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52~63岁,平均(56.3±4.5)岁;其中心功能Ⅰ级26例,Ⅱ级19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1~65岁,平均(56.7±4.4)岁;其中心功能Ⅰ级24例,Ⅱ级18例。两组病例以上资料差异未见统计学显著性(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87例患者均进行常规AMI治疗。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吸氧、止痛、抗凝、调脂等支持治疗,有溶栓指征的患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征且自愿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两组在治疗方法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2 护理干预
1.2.2.1 常规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心律不齐、瞳孔缩小、血压降低等异常;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电监护异常;观察患者尿量变化,对尿少患者应警惕心源性休克可能。(2)吸氧护理:吸氧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最重要治疗方法[2],患者入院后应立刻遵医嘱给予吸氧,并做好吸氧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吸氧通畅、导管无扭曲、堵塞,并加强巡视、询问患者吸氧是否舒适。对面罩大小不合适者应调整或更换面罩。一般氧气浓度早期以每分钟4~6L为宜[3],但对合并心力衰竭或休克患者,应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同时应叮嘱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改变吸氧速度和浓度。(3)疼痛护理:疼痛可直接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心肌梗死范围[4]。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胸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等有无变化或异常。护理人员可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但应尤其注意患者呼吸、面色有无改变以及时发现吗啡等止痛药物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
1.2.2.2 综合护理
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外进行如下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AMI患者濒死感强烈,再加上住院初期需床上大小便、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心理反应规律[5],对患者进行不同心理护理,并教导患者常见心理放松方法以提高其自我心理调整能力。(2)康复训练:卧床休息24小时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①床上训练: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进行翻身、洗漱;床上简单肢体活动;床上坐起运动。以上训练均每天2次,每次5~15min。②下床训练:床边上座椅训练,每天1~2次,每次10分钟;床边扶站,每天2次,数秒到数分钟,以不劳累为宜;床边扶走,每天2~3次,每次5~20分钟,直至患者能病房内自行步行,并可看报、听广播等。③步行、上下楼训练:病房内、走廊上步行训练,每次步行50~100米,每天2次,并逐渐增加步行距离;能步行100米后可同时进行上下一层楼训练;能步行400米后可进行上下两层楼训练。
1.3 观察项目
于住院时、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新模式转变,常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AMI是一个常见的心身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将直接诱发或加重心肌梗死程度及范围,因而加强对AMI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同时在AMI早期给予正确、适度康复训练将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增加心肌血液供应,从而促进患者康复[6]。
本研究对AMI患者开展了病情观察、吸氧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其中病情观察、吸氧护理、疼痛护理属于常规护理内容,其属于对症护理,主要从身体上缓解患者不适。而心理护理则能让患者在释放自身心理压力同时更好适应住院生活,护理人员关系更为和谐融洽,进而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并为康复训练、快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供心理基础。从观察结果看,观察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能力、缩短住院天数,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29(12):711.
[2]姜琳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6):514-515
[3]刘贵凤.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5:48-49
[4]曹慧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4):212-213
[5]李浩,崔盈盈.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9(9):1587-1588
[6]周磊,黄霞,宁景春,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20(9):679,
论文作者:谌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天数论文; 吸氧论文; 对照组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