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城镇 大大问题——苏南小城镇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小城镇论文,城镇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2)01-0024-04
1 前言
20世纪已经落下帷幕,21世纪的中国将加快推进现代化,今后50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15届5中全会提出了中国建设的“十五”计划,提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同时还决定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可以预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从过去的重点发展大城市转向大中城市与城镇、农村发展并重的阶段。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枢纽和桥梁,新型小城镇是打破我国传统社会二元格局的开始,发展小城镇可以避免交通、就业、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城市病”。建国以来,我国一直走着集聚型城市化道路,特别是50-60年代初期,建制小城镇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萎缩,功能趋向单一。1952年我国有建制镇5400个,1956年减少到3621个,1965年进一步减少到约3000个,在“逆城镇化”的文革时期,建制小城镇仅剩下2600个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现代化重新摆上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至1996年,我国农村建制小城镇的数量突飞猛进,达到了创记录的16124个,2000年更是超过了2000个,我国城镇人口总数达到4.56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3左右。新型小城镇有效地填补了以往城市化过程中的“断层”,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枝“奇葩”和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亮点”。
体育是上层建筑,同时又是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之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也应具有享受体育活动和体育健身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义务。中国的体育现代化不仅属于城市,中国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不应仅局限于城市,中国辽阔的农村地区隐藏着极其丰富的体育人才。小城镇的桥梁作用表现在“小城镇是由农村中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组成,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要以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必由之路”。(郑弘毅,1998,4)小城镇建设的初期往往缺乏规模,社会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体育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所以现代社会文明病也逐渐在小城镇出现。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任务是促进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发展是提高人类的各种能力,包括延长寿命、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御疾病能力。农村人口素质制约着中国人口素质,小城镇是中国农村的“龙头”,农村人口素质的发展应从小城镇居民素质开始,中国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应从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开始,中国农村人口的体质增强应从小城镇居民的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开始,中国地区差异的缩小应从小城镇经济、社会和体育的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开始。
苏南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缩影。早在1981年,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在其四访江村时提出了研究小城镇的构想并提出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以此为基础,我国社会学界、包括体育社会学界在随后的20年时间内对农村小城镇的经济、社会、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极其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侨乡模式”是代表作。早在明清之前,苏南集镇就以数量多著称,明清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农业专业化生产所带动的专业市场的繁荣促进了苏南城镇大量兴起,奠定了现今苏南小城镇布局的框架结构(张小林,1996)。解放前的商业发展和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普及对苏南小城镇发展与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建国后,小城镇逐渐演化为苏南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80年代以来,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苏南小城镇进入迅速发展的新时期,至90年代中后期苏南小城镇已初步进入市场化发展的新时期(冯健、张小林,1999)。现阶段的苏南小城镇具有以下特点:
1.1 小城镇的发展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小城镇数量的增多及其引发的人口在空间地域上的重组使苏南农村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997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32.38%、40.17%、和37.67%;
1.2 小城镇功能趋于相对完善,分区布局合理,规划相对科学,小城镇日益向多功能、高标准方向发展;
1.3 小城镇类型多样化。苏南小城镇有古镇新貌型、旅游开发型、交通枢纽型、专业市场型、工业主导型、产业名都型、港口发展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繁荣农村社区文化和发扬乡土特色。
十分遗憾的是,当本研究回眸已有的苏南小城镇文献资料时,发现涉及小城镇体育发展和小城镇居民健身、健康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即便是体育社会学界的研究也很少涉足小城镇,小城镇体育和小城镇居民的健身和健康是“被遗忘的角落”。现实情况是,即使在公认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苏南农村小城镇,居民健身、健康,体育健身设施,学校体育等现状也不容乐观。体育现代化是我国整体现代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现代化的滞后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现代化;小城镇体育现代化不仅促进和保证居民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
在调查素负盛名的苏南小城镇体育现状基础之上,本研究试图揭示和定量研究小城镇体育、小城镇体育现代化与小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小城镇体育与小城镇居民健身等方面的关系。本文是课题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小城镇经济、体育设施和居民锻炼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推进我国小城镇、农村社会,乃至全社会的现代化,同时也愿以拙作抛砖引玉,激起体育社会学同行对社会体育问题,尤其是对经常为人所遗忘的农村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一丝涟漪。
2 研究对象
2.1 问卷调查对象
以江苏苏州吴江(市)的盛泽镇、横扇镇,无锡锡山(市)的东亭镇、羊尖镇、雪浪镇和常州武进(市)的湖塘镇、前黄镇、雪堰镇的居民为对象,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苏锡常3市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访谈调查对象
以苏锡常3市八镇政府分管文教、体育的副镇长、文教助理等人为对象,结合各市统计年鉴调查,3市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苏锡常3市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GDP人均GDP 人均纯
镇均非农
(亿元)
(元) 收入(元) 镇均人口 人口
苏州两镇 14.76
22787
598151700
27950
无锡3镇
7.30
20013
596339766
10900
常州3镇 22.81
30000
5989194766 39360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法
分层随机抽取城镇中小学六个年级,发出小城镇居民调查表1000份,回收975份,有效回收959份,有效回收率95.9%。
3.2 访谈法
对3市八镇政府分管文教、体育的副镇长、文教助理以及镇中小学校长、体育教研组长20余人进行开放式访谈。
3.3 观察法
从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分别在3市8镇进行了学校体育、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的实地观察、入户调查和摄影摄像记录。
3.4 文献研究法
分别访问了北京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上海市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以及吴江市图书馆、锡山区图书馆、武进市图书馆,并通过internet收集、阅读和研究了有关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小城镇研究、小城镇体育研究以及统计年鉴等文献、书刊、杂志,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4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1 3市8镇经济水平
表2、3显示统计年鉴和镇政府调查数据。尽管苏锡常3市8镇经济发展具有相当水平,1999年人均GDP超过10000元,最高达到47600元;除常州前黄外,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雪堰镇甚至达到超水平的7012元。但是3市8镇的经济发展不尽相同,从表3可见,即使常州3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悬殊。人均纯收入最高的雪堰与最低的前黄相差2300元,人均GDP相差近36000元,GDP相差近一个亿;苏州的盛泽和横扇两镇也呈同样趋势,不仅GDP相差甚远,而且人均GDP也相差近25000元、人均纯收入相差500多元。各镇之间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对苏南小城镇的体育有着相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的发展。
表3 1999年苏锡常3市8镇人口与经济
镇人口
非农人口
GDP人均GDP 人均纯
(万)
(万)
(元)
(万元)
收入(元)
苏州盛泽 7.59
3.60
266413
35119
6264
横扇
2.75
1.90
28742
10455
5698
无锡东亭 5.33
1.20
73999
13883
5798
羊尖
4.10
1.17
76135
18589
5103
雪浪
2.50
0.90
68855
27568
6987
常州湖塘 12.51 5.16
230500
18414
6213
前黄
2.39 0.35
27800
11651
4712
雪堰
6.84 3.30
326000
47600
7012
4.2 3市8镇体育设施
以体育设施数量而言,苏州盛泽室内场地名列首位,常州湖塘室外场地名列首位,湖塘以55个独占总数熬头,盛泽以45个屈居第2,无锡雪浪名列第3,苏锡常3市在3甲中各占一位。
表4 3市8镇市内体育设施
室内场地
球
场
舞
场
泳
池
其他
苏州盛泽132 100 1
苏州横扇
30 20 1
无锡东亭 53 20 0
无锡羊尖 41
30 0
无锡雪浪 84 30 1
常州湖塘103 51 1
常州前黄 62 40 0
常州雪堰 52 30 0
表5 3市8镇市外体育设施
室外场地公园广场球场其他
苏州盛泽 32
1 2
10 19
苏州横扇 0
0 0
0 0
无锡东亭 2
0 2
0 0
无锡羊尖 18
0 2
4 12
无锡雪浪 6
1 3
0 2
常州湖塘 45
0 2
42 1
常州前黄 5
0 0
3 2
常州雪堰 6 0 0 3
3
上述数据和调查访问使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即苏南农村体育,特别是小城镇体育活动和体育健身设施的有与无、多与寡、质量高与低至少受3方面因素的控制:
4.2.1 经济发展水平
体育和健身在“需要层次”中处于较高位置,因而在迈克尔·托达罗的“糊口农业”经济中几乎不可能存在,最多只在能“糊口”的前提下以打发和消磨无所事事的漫漫时光形式而出现。人类在“糊口农业”经济中,生存高于一切,体育和健身活动与生存相比微不足道,对于处在“糊口农业”经济中的人类而言,体育和健身设施无疑是天方夜谈式的奢侈品。
苏南3市8镇早已摆脱了“糊口农业”经济,进入了小康,小城镇居民已经或者正在拥有享受过去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体育和健身活动的权利,体育和健身活动已成为苏南小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和健身设施也已成为苏南小城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去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差异在苏南小城镇已经基本消除或正在消除,完全制约农村和小城镇居民体育和健身活动以及修建体育设施的经济障碍也已基本消除。当然不能否认,体育和健身活动以及体育设施的修建,特别是高质量的设施还依赖经济发展水平。从表4-5可见拥有最多室内外场地的镇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榜首。苏州盛泽镇1999年总人口75900,非农人口36000,GDP66413万元,人均GDP35119元,人均纯收入6264元,拥有室内场地13个,室外场地32个,值得一提的是盛泽镇拥有一个占地面积数百亩的公园和两个市民广场。清晨,各个年龄阶段的男女老少云集公园、广场,尽现小城镇体育、休闲和健身锻炼之百像。盛泽高级中学也拥有高标准体育设施,包括一个室内体育馆、一个标准田径场和数片水泥篮球场等:无锡雪浪1999年总人口25000,非农人口9000,GDP达到68855万元,人均GDP27568元,人均纯收入6987元,拥有室内场地8个,室外场地6个。1999年雪浪开始兴建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公园,娱乐、休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深受居民欢迎;雪浪还拥有一个在苏南小城镇较为少见的标准游泳池;雪浪初轧厂有着悠久的篮球历史,并且有着辉煌的战绩。盛泽、雪浪两镇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它们拥有较多和质量较高的体育设施奠定了基础。
4.2.2 居民人口数量、城镇规模和居民锻炼习惯
常州湖塘虽然人均GDP18414元,仅为盛泽镇的1/2左右、雪浪镇的1/4弱,但是湖塘同样也拥有10个室内场地和45个室外场地。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人口规模较大,1999年湖塘镇总人口125,100。因为就本质而言,城镇是人类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分配,人类活动必须占有空间。城镇活动空间只有仰赖城镇发展计划的诱导和控制方能保证城镇空间环境的舒适、合理、便利和安全(叶南客,2001,5)。城镇环境空间的舒适和合理包含着提供居民进行健身和健康活动的设施和设备。早期城镇居民的首要目的是生存,现代城镇居民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城镇居民健康和高质量生活的保证是高质量的公共生活设施。经济学强调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效益的计算,包括现代化体育和健身设备在内的城镇公共设施规划和建设如何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大产出、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最核心的两大问题是城镇建成面积和城镇人口。显然,城镇面积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发挥城镇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才有可能在提高工业产出水平的同时,降低工业占地比重,使居民生活面积和居住面积及社会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健康和卫生设施等的占地面积比重相对提高,由此形成城镇社会效益提高的局面。一定规模的人口数量可保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良性、有序地不间断运转,一方面保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合理分配,不闲置,另一方面保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产生“锁链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体养体”、“以馆养馆”等措施使公共服务设施产生经济效益,在为城镇居民提高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下,不仅维持其日常开支,还有赢余用以扩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常州湖塘是武进市政府新选驻地,非农化、城市化水平高,占地面积大,人口多。这些条件使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都低于盛泽和雪浪的湖塘镇拥有远远高于其他城镇的体育和健身活动场地数-55个(10个室内,45个室外)。湖塘还拥有室内游泳池、保龄球馆、各类档次的舞厅,武进高级中学拥有塑胶跑道的田径场,球场遍布全镇各处。二是湖塘居民的锻炼习惯。湖塘民间健身和体育比赛有着较长的历史,湖塘小学是体育传统学校,湖塘中学运动队常年保持训练,各种职工和农民体育比赛每年都有,同时湖塘还是在江苏省县级体育比赛名列前茅的武进市青少年体校所在地,有着良好的体育和健身锻炼氛围、环境,居民喜爱体育和健身活动,热衷于体育和健身活动,同时还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比赛。
4.2.3 小城镇领导对现代化城镇发展趋势和世界城市化走向的了解,对小城镇整体规划、布局的掌握,对小城镇居民健身和健康的关心
小城镇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固然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锻炼习惯和人口数量、城镇规模的影响,但是上述因素并非完全是决定因素。小城镇即使完全满足上述条件和要求,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并不一定就能平地而起,因为在目前中国小城镇体制下,领导价值取向、水平和爱好有时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立法。小城镇立法必须涵盖小城镇体育的各个维度,例如,规定当小城镇拥有一定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城镇规划中必须以国内外现代化城镇为鉴标,建造体育、健身和休闲设施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健身和娱乐需要。表5显示,GDP、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在3市8镇中均处于第一位的无锡雪堰镇在体育和健身设施的拥有量上并非名列第一,室内、室外场地和场地总数分列第5、4、5位。3市8镇的人均GDP和镇人口数量与体育设施数量(表5、6)均呈低度正相关。当然不能把当前苏南小城镇体育和健身设施的不足都归咎于镇领导对现代化城镇发展趋势和世界城市化走向的了解程度,对小城镇整体规划、布局的掌握程度,对小城镇居民健身和健康的关心程度的缺乏所致,但是在整个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确实有为数相当多的三市八镇居民、干部反映缺乏健身锻炼场所与镇领导对体育和居民的健身锻炼不够重视有关。如果小城镇领导有机会访问发达国家,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发达国家的“小城镇”(community)都有至少一个体育中心(sports centre)供居民健身锻炼。浏览国外城镇规划,可以发现每个“小城镇”(community)的建设中一定有体育设施发达国家现代化城镇的规划发展走向。
表6 3市8镇经济、人口和体育设施数量的名次排列
人均GDP
人均纯收入
人口
室内场地 室外场地
场地合计
雪堰1 13 545
盛泽2 32 122
雪浪3 27 344
羊尖4 75 733
湖塘5 41 211
东亭6 54 577
前黄7 88 465
横扇8 66 888
表7 GDP、人口数量与体育和健身设施的相关
GDP/纯收入 GDP/人口 GDP/室内场地 GDP/室外场地 GDP/场地合计
相关系数
0.786
0.452
0.452
0.656
0.525
人口/室内场地
人口/室外场地
人口/场地合计
相关系数 0.428
0.632
0.525
5 结论与建议
5.1 苏南小城镇是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发达为体育和健身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范围内的苏南小城镇已经初步拥有了较好的供居民进行体育和健身活动的设施和设备。
5.2 在本研究范围内,苏南小城镇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与小城镇的经济、人口成低度正相关。
5.3 小城镇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的规划和建造除了受到经济、人口、居民锻炼习惯和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取决于小城镇领导对小城镇居民体育和健身的认识。
收稿日期:2001-09-30
标签:小城镇论文; 农村人口论文; 城镇人口论文; 江苏常州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无锡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 健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