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行人员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薛京宜[1](2019)在《应用MSCT探讨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256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2利用MSCT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术前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方法1以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拟诊为冠心病并行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一周之内)检查的患者68例(共计204支主血管)。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成两组阴性组(狭窄程度<50%)和阳性组(狭窄程度≥50%),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心率。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56M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及Kappa值。2以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并行PCI、术前CCTA及术后复查CAG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AG检查结果分成两组,即ISR组和非IS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资料,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病变狭窄长度、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1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发现,阴性组和阳性组在性别、年龄及心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8例研究对象中,共计204支血管,其中可供评价的血管为199支血管,以CAG为金标准,CCTA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5.86%,阳性预测值为88.23%,阴性预测值为93.91%,诊断准确度为92.46%,Kappa=0.806,P<0.05。2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发现,ISR组和非ISR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家族史、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性质:ISR组非钙化斑块15块(53.57%,15/28),混合斑块11块(39.29%,11/28),钙化斑块2块(7.14%,2/28);非ISR组非钙化斑块48块(23.53%,48/204),混合斑块40块(19.61%,40/204),钙化斑块116块(56.86%,116/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狭窄长度:ISR组与非ISR组在术前病变狭窄长度分别为(20.91±8.38)mm和(17.04±8.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狭窄程度:ISR组与非ISR组在术前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7.63±7.42)%和(84.91±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ISR组单支病变10例(38.46%,10/26),双支病变7例(26.92%,7/26),三支病变9例(34.62%,9/26);非ISR组单支病变77例(40.74%,77/189),双支病变50例(26.46%,50/189),三支病变62例(32.80%,62/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ISR组病变部位位于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7例(26.92%,7/26),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15例(57.69%,15/26),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4例(15.39%,4/26);非ISR组RCA 80例(42.33%,80/189),LAD 62例(32.80%,62/189),LCX 47例(24.87%,47/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R的发生与非钙化斑块(β=1.835,S.E.=0.843,Waldχ2=4.726,P=0.030,OR=6.267,95%CI为1.1988.156)、混合斑块(β=1.056,S.E.=0.448,Waldχ2=5.557,P=0.018,OR=2.874,95%CI为1.0335.914)及病变狭窄长度(β=0.089,S.E.=0.041,Waldχ2=4.671,P=0.031,OR=1.093,95%CI为1.0081.186)可能是ISR的高危因素。结论1 MSCT在诊断冠心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 ISR的发生与术前斑块性质、病变部位、病变长度相关。3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病变长度可能是ISR的危险因素。图2幅;表11个;参162篇。
左瑞雪[2](2019)在《冠状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及其血液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因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准确、快速的诊断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位置等信息,从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目前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非侵入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计算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医疗科研机构的重点关注。本文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检测人体胸腔CTA扫描图像中冠状动脉感兴趣区域,采用阈值结合连通区域算法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分割提取,然后构建冠状动脉三维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血液动力学分析,实现非侵入血流储备分数的计算。本文结合深度学习与改进Ostu分割方法准确提取出胸腹腔CTA图像序列中冠状动脉血管区域,在重建出血管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动力学分析计算出CT-FFR信息,从而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如下:一、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冠状动脉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冠状动脉CTA图像库进行模型训练,构建冠状动脉感兴趣区域模型;输入待检测冠状动脉CTA图像到该模型中,精确定位冠状动脉感兴趣区域。二、针对于冠状动脉感兴趣区域中血管形状、灰度值等特性信息,将Otsu算法结合连通区域算法用于冠状动脉感兴趣区域进行血管分割提取,取得了较高的分割精度及良好的鲁棒性。并采用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体绘制方法实现对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三、通过血液动力学方法对冠状动脉三维模型进行模拟血流环境的分析,研究了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的非侵入血流储备分数的计算方法。本文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与改进Otsu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分割提取,实验表明本文方法的精度满足实际指标要求,重建冠状动脉三维模型显示效果较好;通过流体动力学方程对几何血管模型与真实冠状动脉三维模型进行血液动力学仿真分析,并由此计算出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的非侵入血流储备分数。为冠状动脉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辅助,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康超[3](2018)在《药物涂层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两种不同策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分析了 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既往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因“心绞痛”或无症状复查住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49例,根据术者或家属意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组(DCB组)29例,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组(DES组)20例。收集患者围术期心绞痛症状、心肌酶谱、血管管腔狭窄率、血管最小管腔内径,以及6-12个月造影复查时的血管管腔狭窄率和最小管腔内径等资料,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应用Graphpad Prism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狭窄率变化、管腔直径变化、围术期症状改善情况、围术期心肌酶谱变化、病变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L)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1.本研究所选取的49名患者在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过程顺利,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或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病变进行治疗,两组介入手术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2.两组患者术后术前自身对照,术后即刻获益显着,术后即刻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降低,DES 组[14.55± 1.35%vs 84.65±2.50%,p<0.01]、DCB 组[14.79±1.31%vs82.48±1.98%,p<0.01],术后最小管腔直径较术前增加显着,DES组[0.44±0.07 mm vs 2.51±0.09mm,p<0.01]、DCB组[0.56±0.05mm vs 2.31±0.099mm,p<0.01]。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显着。术前术后组间比较,患者的病变最小管腔直径、病变狭窄程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狭窄率减少情况、术后管腔直径增加情况、药物球囊大小和长度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最大扩张压力DCB组低于DES组[9.90±1.99atm vs11.60±1.75atm,p<0.01]。术后术前心肌酶谱比较无明显升高,两组患者自身前后对比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6-12个月(平均9.18±3.87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DCB组与DES组相比,管腔最小直径、管腔狭窄情况、晚期血管丢失、复查与术前术后狭窄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晚期血管丢失情况无差异(0.23±0.07mmvs 0.22±0.07mm,p=0.89)。4.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追踪12个月的患者MACE及次要终点事件,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DES组MACE3例,包括1例心源性死亡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DCB组MACE4例,包括1例心源性死亡,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两组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5.00%vs 13.79%,p=0.73)5.DCB组围术期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DES组围术期发生1例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中间支被挤压导致急性血管闭塞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再次予中间支PTCA治疗,术后血流恢复,症状缓解。结论:1.在处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策略选择中,药物涂层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相比,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手术即刻获益显着,围术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术后6-12个月(平均9.18±3.87个月)造影复查,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相比较,病变节段晚期血管丢失未见明显升高,两种策略均具有良好有效性。3.临床随访12个月,两种治疗策略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种策略的安全性相当。
刘明熙,孟利民,张挽时,蒋涛,田建伟,付兆君,于心亚,方红,龚万沣[4](2016)在《心脏磁共振评估飞行员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二例》文中认为一、临床资料例1,男性,51岁,运一8飞行员,飞行时间约6 500 h。突发胸骨后紧缩样胸痛伴间断胸闷、乏力27 h,并伴有大汗、头晕,但无肩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和一过性意识丧失。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1.6 ng/ml、肌红蛋白升高为116 ng/ml、肌钙蛋白I升高为15.6 ng/ml。乳酸脱氢酶升高为486 U/L,旷羟丁酸脱氢酶升高为515 U/L,超敏C反
何鹏义[5](2016)在《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直接PCI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比伐卢定与肝素用于急性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荟萃分析进一步探讨卢定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安全性和有效性;2)对比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对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血小板的影响以及P-选择素这种变化和急诊PGI患者出血和血栓是否相关;3)根据荟萃分析结果,进一步比较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Elsevier、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万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比伐卢定与肝素用于STEMI患者P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观察短期(住院期间至3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术后出血并发症、急性与亚急性支架血栓;2)用ELISA法测定血浆s Ps水平,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实验,选2013年10月8日至2015年5月26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比伐芦定组(129例),肝素+替罗非班组(131例)。比伐芦定组首剂静脉推注0.75mg/kg,以1.75mg.kg-1.h-1)持续静脉滴注至PCI手术完毕,术后均按照1.75mg.kg-1.h-1静脉滴注,持续平均时间为190min。两组分别在术前(用药之前)术中(用药约20min左右)术后(手术结束)分别静脉采取血样,用ELISA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术后随访30d,主要效应指标为30d内出血、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和支架内血栓。3)根据荟萃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研究比较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荟萃分析共纳入5项研究,10088例患者,结果显示,比伐卢定与肝素无论单用或者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两组全因死亡(RR=0.92,95%CI:0.731.16,P=0.47)心肌梗死(RR=1.46,95%CI:0.942.27,P=0.10)30 d支架内血栓(RR=1.64,95%CI:0.893.02,P=0.11)亚急性支架血栓(24 h30 d)(RR=0.88,95%CI:0.541.42,P=0.60)再次血运重建(RR=1.46,95%CI:1.101.94,P=0.00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比伐卢定组短期出血风险较肝素组显着降低(RR=0.61,95%CI:0.441.00,P=0.05),比伐卢定组24 h内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肝素组(RR=3.76,95%CI:2.126.66,P<0.00001)。2)共有259例患者完成了30天的随访(99.6%),肝素组患者术中(用药后20min左右)与术前(用药前)相比较,术后(手术结束)与术前(用药前)比较,P-选择素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中与术前相比,术后与术前相比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并且比伐卢定组与肝素组相对比,术中-术前的差值,比伐卢定组比肝素组P-选择素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0天净临床不良事件在比伐卢定组中有14例(10.9%),肝素+替罗非班组患者中有32例(24.4%),(相对风险[RR],0.45;95%CI,0.190.75;P=0.004)。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比伐卢定组5.4%,肝素+替罗非班组9.2%;P=0.25)支架内血栓(1.6%vs 3.1%;P=0.42)获得性血小板较少症(0.8%vs 0;P=0.32)和急性支架内血栓(0 vs 0.8%;P=0.2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与肝素+替罗非班组30天出血事件的发生率(5.4%vs 15.3%;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与肝素联用替罗非班治疗相比,比伐卢定(包括术后仍按1.75mg.kg-1.h-1持续应用平均190min)可以降低30天净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主要原因是比伐卢定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姜梦妮[6](2015)在《PCI患者特点和住院期间疗效在过去10年间变化趋势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入口老龄化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作为威胁身体健康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治疗手段从单一药物治疗发展到药物与血运重建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过去20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近10年中,我国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也得到了普及和强化。但接受PCI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植入支架的适应症,手术并发症和PCI疗效等在过去的10年间有无变化,尚缺少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分析我院最近10年间PCI术患者的临床数据,了解10年前后患者人口统计学特点、危险因素、并发症、临床诊治特点、冠脉病变特点、支架植入情况、MACCE事件发生率、经济学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方面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年及2013年在我院行PCI术的患者,全部病例按入院时间分为2003年组和2013年组,其中2003年患者共240例,2013年患者1254例。对上述14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院期间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诊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比较了2003年组和2013年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基线水平、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冠脉病变特征、支架植入情况、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PCI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同时由于老年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本研究特分出章节讨论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上述临床数据上的差异。在数据统计学分析中,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均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果:2013年行PCI患者(1254例)较2003年组(240例)明显增加。2013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为9.9%(124/1254),明显低于2003年组的21.7%(52/240)(p<0.01)。上海本市籍贯比例2013年组54.0%(677/1254)也明显低于2003年组的78.3%(188/240))(p<0.01)。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以男性患者居多,2013年组和2003年组男性患者分别占70.0%和74.2%。2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比例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2013年组吸烟的比例明显减少(分别为35.7%和51.9%,p<0.05)。2013年组患者冠脉治疗相关病史比例15.9%(200/1254)明显高于2003年组患者的6.7%(16/240)(P<0.01)。脑卒中史在2013年组患者中的比例为3.9%,明显低于2003年组患者的10.4%(P<0.01)。曾患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2.2%,也明显低于2003年的7.9%,(P<0.01)。两组患者主要诊断有所差异(p<0.05),其中2013年组患者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支架植入术患者比例为59.6%,明显高于2003年组的49.6%(P<0.01); 2013年组心肌梗塞患者比例为24.3%,与2003年组35.4%相比有所下降(P<0.01)。入选患者均于入院时采用NYHA法或Killips法进行心功能分级,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患者无论采用何种心功能分级法,评测的心功能水平均优于2003年组(P<0.01)。入院检验检查比较显示:与2003年组相比,2013年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血钾、入院时血浆肌钙蛋白水平较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水平较高(P<0.01)。两组患者肌酐、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FS、LVEF无明显差异(p>0.05)。冠脉造影结果中,虽两组间Gensin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013年组患者复杂病变比例为53.5%,较2003年组35.8%明显升高(P<0.01);其中2013年冠脉多支病变比例从2003年的26.3%上升至45.1%(P<0.01);左主干病变比例从2.1%上升至6.3%(P<0.01)。2013年患者人均植入支架支数为1.64±0.843个,较2003年1.38±0.615个相比明显增加(P<0.01)。相应的,2013人均植入支架总长度也从2003年27.30±14.95mm增加至40.20±24.12mm(P<0.01)。其中2013年患者植入的国产支架比例从2003年8.48%升高至72.75%(P<0.01)。2013年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2003年相比,从20.4%明显下降至8.1%(P<0.01),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从13.3%下降至3.8%(P<0.01)。2013年组患者在院生存率为99.7%,较2003年组98.3%相比有所升高(P<0.05)。2013年与2003年MAC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与2.1%,两组患者MACCE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济学指标方面,2013年组住院总费用为56669.28±144052.74元,较2003年组60749.51±36762.82元减少,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2013年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2003年组(6.45±4.40天对12.55±6.33天p<0.01);CCU重症监护天数从6.44±5.90天缩减为1.57±2.85天(p<0.01)。2003年与2013年70岁以上(含)老年患者占冠脉支架患者总数分别为46.25%(111/240)与47.53%(596/1254),(P>0.05)。其中2013年组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男性所占比为57.3%较2003年70.3%明显减少(p<0.01)。2013年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诊断中心肌梗塞比例从35.1%下降至23.5%(p<0.05)。与2003年相比,2013年老年组总胆固醇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p<0.01)。LVEF小于50%比例从2003年的13.5%下降至4.7%(p<0.01)。经济学指标中,2013年老年患者住院总费用从2003年的63377.82±±46315.00元降至54213.03±36080.74元(p<0.05)。其他对比结果,与全部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结果大致相同。小结:1.在过去10年中,长海医院PCI支架植入术例数明显增加。但是急诊PCI所占比例和上海市户籍患者比例均明显减少;2.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吸烟患者的比例明显减少;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比例增加,冠脉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和PCI复杂病变比例增加。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下降4.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和长度明显增加,国产支架的使用率明显增加;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总的MACCE发生率无明显变化6.住院总时间及住CCU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总费用有所减少;7.70岁以上老年亚组,2013年的PCI患者与10年前比平均年龄更大,男性比例降低,胆固醇水平较低,住院总费用较少。结论:在过去10年间,PCI患者的特点和PCI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近年接受PCI的患者除吸烟率较低,其他危险因素无明显变化。尽管不稳定冠心病,复杂病变比例增加,使得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增加,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而且,由于国产支架使用比例明显增加,以及住院时间及CCU时间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有所减少。
刘佳[7](2014)在《SYNTAX积分及临床SYNTAX积分预测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SYNTAX评分和临床SYNTAX评分对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比较SYNTAX评分和临床SYNTAX评分对PCI术后MACCE预测能力,为冠状动脉3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患者选择血运重建方式及PCI术后MACCE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经造影证实为3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180例患者。对每例患者进行SYNTAX积分和临床SYNTAX积分,根据SYNTAX积分和临床SYNTAX积分分布的三分位数数值,划分低、中、高分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观察指标: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结果:1.入选患者180例中男性140例(占77.8%),女性40例(占22.2%)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为63.67±9.78岁。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9.44±13.16)%,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32例(占17.8%),高血压病史116例(占64.4%),糖尿病病史47例(占26.1%),高脂血症病史50例(占27.8%),高尿酸血症59例(占32.7%),冠心病家族史2例(占1.1%),既往脑血管病史15例(占8.3%)既往吸烟史86例(占47.8%),饮酒史36例(占20%)。慢性闭塞性病变5例(占2.7%),单纯左主干病变0例(占0%),三支病变159例(占88.3%),左主干+单支病变2例(占1.1%),左主干+双支病变9例(占5%),左主干+三支病变10例(5.6%)。稳定性心绞痛29例(占11.1%),不稳定性心绞痛130例(占72.2%),不典型冠心病21例(占11.7%)。SYNTAX积分7—-53分,平均23.98±8.92分;临床SYNTAX评分7.77—-91.76分,平均28.45±15.99分。2.入选病例中右优势型130例,左优势型50例。3. SYNTAX评分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三组各项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评分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三组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无统计学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低分组高于中分组、中分组高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是低分组低于中分组、中分组低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低分组高于中分组,中分组高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SYNTAX评分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三组各项血常规指标比较,白细胞及血小板各组之间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低分组多于中分组,血红蛋白低分组高于中分组和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SYNTAX评分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三组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胆固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分组高于中分组、中分组高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低分组低于中分组、中分组低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低分组高于中分组、中分组高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3年发现36例发生MACCE,其中脑卒中3例,再发心梗8例,血运重建20例,全因死亡5例,MACCE发生率为20%。6. SYNTAX积分低、中及高分组的MACCE率分别为15.7%.20%.32%; MACCE发生率中分组与低分组比较[HR=1.054,95%CI (0.321,3.456), P=0.931]无统计学意义,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998,95%CI(1.097,8.193),P=0.032],中分组与高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51,95%CI(0.137,0.899),P=0.029];说明SYNTAX评分能预测MACCE发生。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YNTAX积分、糖尿病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7.临床SYNTAX评分低、中分组及高分组的MACCE率分别为11%、15%、33%,MACCE发生率中分组与低分组比较无统计差异[(HR=1.279,95%CI(0.519,3.148),P=0.593)],高分组与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R=1.961,95%CI(0.772,4.986),P=0.041)],中分组与高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R=0.652,95%CI (0.251,1.695) P=0.038)];说明临床SYNTAX评分对MACCE发生有预测作用。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SYNTAX积分、糖尿病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YNTAX积分AUC=0.66[P=0.008,95%CI(0.546,0.773)],临床SYNTAX积分AUC=0.61[P=0.032,95%CI (0.447,0.818)],临床SYNTAX评分预测MACCE的能力并不强于SYNTAX评分。结论:1. SYNTAX评分和临床SYNTAX评分均是复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对PCI术后MACCE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在本研究中加入了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肾功能三个重要临床信息的临床SYNTAX评分对复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测MACCE的预测作用并不优于单纯的SYNTAX评分。3.糖尿病是复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4.冠脉病变越重,血中胆红素越低,尿酸越高。
张梦瑶[8](2012)在《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对冠心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正逐步变成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研究影响CHD发病过程中可能影响到疾病发展的因素,对于CHD病情发展的早期干预有这重要的意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患者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OSAS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研究认为OSAS常直接引起或诱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和中风等,这都进一步增加了OSAS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调查有1/5的人群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而75%~80%的情况患者可以从治疗中获益,可以改善临床状态并能延缓疾病进展。有此可见明确OSAS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目前国外关于OSAS与冠心病之间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证明其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国内对此的研究较少,并多局限于对国外理论性研究的总结。目的探讨OSAS患者AHI、ODI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行PCI术后MACEs发生情况的对比。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以冠心病及胸痛查因为初诊诊断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患者52名。入院后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病史资料,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行CAG检查获得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根据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4例)、单支病变组(13例)、双支病变组(11例)、三支病变组(14例),比较各组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进一步对患者行PSG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OSAS组(12例)、轻度OSAS组(15例)、中度OSAS组(13例)、重度OSAS组(12例),比较各组AHI、ODI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平均201天的随访对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组,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以及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h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以及AHI、 ODI等方面多支病变明显高于简单病变及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组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各组之间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之间患者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在冠心病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各组间比较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HI、OD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77,p<0.01)、(r=0.76,p<0.01)。4、将患者以AHI=15为界限分组,两组患者PCI术后平均随访201天MACEs发生情况,PSG阳性组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PSG阴性组(26.1%vs6.7%:p=0.035)结论1、冠心病患者TC、LDL-C、hs-CRP等指标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冠心病患者AHI、ODI指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同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3、AHI较高的冠心病患者短期内出现PCI术后MACEs的可能性更大。
刘威[9](2011)在《支架数目与支架总长度对PCI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药物的进步、完善,PCI适应症范围不断拓宽,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CTO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PCI治疗的比例不断增加, 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也有增大趋势。然而,PCI患者生活质量(QOL: Quality Of Life)的提高与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是否相关?是否植入支架的数目越多、长度越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高呢?尚没有统一定论。该研究通过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对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与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为PCI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录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166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62.3±9.2岁。根据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根据植入支架数目分为:SSG组植入1枚支架;DSG组植入2枚支架;MSG组植入3枚及3枚以上支架;根据植入支架总长度分为:SG组L<18mm;MG组18mm≤L<36mm;LG组36mm≤L<72mm;XG组72mm≤L。入院后采集一般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术前一天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统计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记录检查结果及患者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PCI术后6个月,通过门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电话随访等方式复查,统计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7.0对患者PCI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八个维度的标准积分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对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166例患者PCI即刻成功率为98.2%,术中、术后共出现心包填塞3例(1.8%);心绞痛复发8例(4.8%)、支架内亚急性血栓7例(4.2%)、支架内再狭窄8例(4.8%)、靶血管重建9例(5.4%),无心源性死亡。心包填塞出现在植入支架数目较多或支架总长度较长的患者中;植入支架数目多或支架总长度较长的患者出现心绞痛复发和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相对较高;患者中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随植入支架数目的增多或支架总长度的增长相应提高(P<0.05)。(2)SSG、DSG、MSG三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标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健康状况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6个维度的术后生活质量标准积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术前、术后的标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G、MG、LG、XG四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标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健康状况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6个维度的术后生活质量标准积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术前、术后的标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I可显着提高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2)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随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和总长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3)PCI术中植入支架的数目越多,支架的总长度越长,MACE事件的发生率相对增高。
宗刚军[10](2008)在《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年里,经皮瓣膜置换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目前,一些经皮置换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方法在国外已经用于临床。2000年9月,Bonhoeffer等首次成功的为一例12岁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患者,经皮通过股静脉入路,在肺动脉瓣位置植入带瓣膜支架进行肺动脉瓣膜置换,开创了人经皮肺动脉瓣膜置换的先河。到目前为止,该技术成为了目前经导管瓣膜置换术中最成功,临床应用经验最多的瓣膜病介入治疗新方法。经皮肺动脉瓣膜置换技术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尽管这项技术目前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瓣膜在支架内缝合的合适位置;瓣膜经导管被压缩、释放过程中如何保护瓣膜的功能;瓣膜支架的固定以及如何避免瓣膜周围漏等问题。但是,8年来的临床证据证实,这种非外科的治疗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充满希望。新的带瓣膜支架装置以及不同植入路经的研究一直倍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带瓣膜肺动脉支架装置的国产化,降低费用,以使该技术在我国的开展和推广,我们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一种新型的自膨胀带瓣膜肺动脉支架装置,进行了经导管植入置换肺动脉瓣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评价使用新型自膨胀带瓣膜支架装置,经导管植入到实验山羊的肺动脉瓣位置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瓣膜支架功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的应用解剖研究:分别解剖测量40例经防腐固定的外形大小正常的成人心脏标本,以及20只新鲜的健康山羊心脏标本。先观察肺动脉瓣膜区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然后分别测量肺动脉瓣环的周径;肺动脉瓣游离缘、附着缘长度;窦底到瓣叶游离缘的最大距离;主肺动脉开口到肺动脉分叉的距离。同时,通过彩超、肺动脉瓣上造影测量8只实验山羊的肺动脉瓣膜环直径。(2)带瓣膜肺动脉支架及输送系统研制:我们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有限公司合作,以国产镍钛合金丝为材料,编织自膨胀支架,支架由头部、颈部和体部三个部分组成。人工瓣膜以新鲜的猪心包为材料,先给予0.01%胰蛋白酶中震荡脱细胞处理后24小时,后给予0.6%戊二醛液4℃浸泡36小时,再用2%L-谷氨酸浸泡24小时去除戊二醛毒性。将处理好的心包裁剪成瓣叶,缝合在瓣膜环上,构成人工瓣膜,最后将人工瓣膜固定在支架上,组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带瓣膜支架保存在60%的酒精溶液中,使用前换75%酒精浸泡24小时灭菌,在植入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去除酒精。输送系统是由扩张管、外鞘管、连接短鞘以及推送杆组成,使用前肝素水冲洗。(3)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换实验研究:健康清洁级实验山羊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一组为经皮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组(A组),另一组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组(B组)。A组切开股静脉,建立输送轨道,经输送鞘管,将带瓣膜支架植入到肺动脉瓣膜区。B组通过开胸,穿刺右室前壁,经到导管植入带瓣膜肺动脉支架。两组实验山羊术后进行了6个月的影像学、血流动力学随访,同时,在术后12小时和6个月分别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评估。(4)带瓣膜支架植入治疗肺动脉瓣返流实验研究:健康清洁级实验山羊6只,体重(26.6±3.2)kg,先给予经皮经导管在肺动脉瓣膜区植入直径为0.18 mm镍钛合金丝编织管状支架,支架将原肺动脉瓣膜压在支架与主肺动脉间,建立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模型,观察2周后,经皮植入带瓣膜肺动脉支架,术后给予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的随访。(5)经导管带瓣膜肺动脉支架二次植入实验研究:健康清洁级实验山羊6只,体重(26.1±3.7)kg,先给予经皮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饲养2个月后,给予二次经皮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第一次植入的人工肺动脉瓣膜。术后给予影像学、血流动力学的随访。结果:(1)正常成人和实验山羊测得肺动脉瓣周径分别为(66.5±11.3)mm、(56.4±7.4)mm;瓣膜游离缘长度分别为(27.5+5.2)mm、(20.1±2.4)mm;瓣膜附着缘长度分别为(21.3±4.6)mm、(16.4±2.3)mm;游离缘距窦底的距离分别为(16.5±4.3)mm、(10.9±2.2)mm;主肺动脉长度分别为(33.5±8.2)mm、(28.3±3.2)mm;彩超测实验山羊肺动脉瓣膜环直径(14.9±1.1)mm,造影测肺动脉瓣膜环直径(15.6±1.0)mm。(2)带瓣膜支架设计成类似酒杯状结构,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区解剖结构相匹配,可以锚定在肺动脉瓣膜区,不易移位,其颈部直径在18-24mm,可以收入14F的鞘管中,通过血管途径植入。输送鞘管有良好的柔韧性,容易到位,推送装置可靠,推送过程对人工瓣膜无影响。(3)A组8只实验羊中,7只实验羊手术成功;B组8只实验羊中,7只实验羊即时成功,1只羊术后4个月死于肺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两组实验山羊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肺动脉瓣膜启闭正常,无明显狭窄及关闭不全,心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右心室以及人工肺动脉瓣上造影证实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支架无移位。术后即刻解剖见支架位置良好,肺动脉瓣被压在支架与肺动脉瓣膜环之间,带瓣膜支架锚定牢靠。术后6个月,解剖见支架无移位,透明的内膜组织覆盖支架表面,扫描电镜下见支架上覆盖内皮细胞形态成熟,较饱满,排列致密有序,细胞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4)6只实验羊中5只成功的建立肺动脉瓣返流模型,肺动脉瓣被压在支架与肺动脉瓣膜环之间,彩超以及血管造影证实模型成功。1只羊术后1周死于急性肺动脉瓣膜返流,4只肺动脉瓣返流模型羊成功的进行了经皮带瓣膜肺动脉瓣膜支架的植入,术后即刻以及2个月心脏彩超以及血管造影证实植入的人工瓣膜功能良好。(5)6只实验羊成功的进行经皮带瓣膜肺动脉支架的植入。植入2月后,5只羊成功的给予带瓣膜肺动脉支架二次植入,植入过程操作安全,无任何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以及2个月心脏彩超以及血管造影证实植入的第二次植入的人工瓣膜功能良好。结论:自行研制的新型带瓣膜肺动脉支架装置及相匹配的输送系统,成功的应用于实验山羊的经导管植入,随访效果理想。新型带瓣膜肺动脉支架设计简约、合理,质量稳定,植入过程方便,安全可行,生物相容性好,是可以提供临床试验用的带瓣膜支架。
二、飞行人员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行人员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MSCT探讨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MS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检查方法 |
1.1.3 数据采集与图像分析 |
1.1.4 统计学分析 |
1.1.5 偏倚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 |
1.2.2 CCTA与 CAG检查结果比较 |
1.3 讨论 |
1.3.1 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 |
1.3.2 CT血管造影的优缺点 |
1.3.3 其他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
1.4 结论 |
第2章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检查方法 |
1.1.3 数据采集与图像分析 |
1.1.4 统计学分析 |
1.1.5 偏倚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 |
1.2.2 临床生化资料 |
1.2.3 两组间斑块性质的比较 |
1.2.4 两组间病变狭窄长度的比较 |
1.2.5 两组间病变狭窄程度的比较 |
1.2.6 两组间病变支数的比较 |
1.2.7 两组间病变部位的比较 |
1.2.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3 讨论 |
1.3.1 斑块性质对ISR的影响 |
1.3.2 病变长度对ISR的影响 |
1.3.3 病变部位对ISR的影响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综述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
3.1 ISR定义和分型 |
3.1.1 ISR定义 |
3.1.2 ISR分型 |
3.2 ISR发生机制 |
3.3 患者自身情况与ISR的相关性 |
3.3.1 年龄 |
3.3.2 吸烟 |
3.3.3 糖尿病 |
3.3.4 高脂血症 |
3.3.5 性别 |
3.3.6 高血压 |
3.4 冠脉动脉病变情况与ISR |
3.5 手术因素与ISR |
3.6 ISR的评估 |
3.7 ISR的临床表现 |
3.8 ISR的防治 |
3.8.1 生活习惯的改变 |
3.8.2 控制危险因素 |
3.8.3 药物控制 |
3.8.4 术中因素控制 |
3.8.5 支架选择 |
3.8.6 基因治疗 |
3.8.7 内皮祖细胞治疗 |
3.8.8 支架腔内放射治疗 |
3.8.9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 |
3.8.10 球囊成形术 |
3.8.11 支架再植入 |
3.8.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3.9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调查表 |
附录B 附图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冠状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及其血液动力学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冠状动脉分割提取及三维重建研究现状 |
1.3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处理 |
1.4 非侵入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区域检测 |
2.1 传统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 |
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理论 |
2.2.1 卷积神经网络 |
2.2.2 Faster R-CNN网络 |
2.3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感兴趣区域检测 |
2.3.1 CTA图像预处理 |
2.3.2 冠状动脉数据库 |
2.3.3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冠状动脉检测模型 |
2.4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比 |
2.4.1 实验结果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冠状动脉分割以及三维重建 |
3.1 医学图像分割算法 |
3.2 ASM算法在冠状动脉血管分割上的应用 |
3.2.1 ASM算法 |
3.2.2 ASM算法分割冠状动脉结果 |
3.3 GVF-Snake方法在冠状动脉血管分割上的应用 |
3.3.1 GVF-Snake模型 |
3.3.2 GVF-Snake模型分割冠状动脉结果 |
3.4 改进的Otsu阈值分割算法 |
3.5 分割结果评价 |
3.6 冠状动脉三维重建 |
3.6.1 面绘制 |
3.6.2 体绘制 |
3.6.3 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结果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分析 |
4.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
4.2 网格划分 |
4.3 血液动力学基础 |
4.4 血管几何模型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
4.4.1 狭窄血管模型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
4.4.2 分支血管模型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
4.4.3 狭窄分支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
4.5 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分析及血流储备分数的计算 |
4.5.1 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分析 |
4.5.2 血流储备分数计算 |
4.5.3 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的非侵入血流储备分数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3)药物涂层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ISR的治疗策略 |
4.2 DCB在治疗ISR的应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直接PCI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比伐卢定与肝素用于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与安全性荟萃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比伐芦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STEMI直接PCI围术期对P-选择素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检测指标及检验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直接PCI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 |
1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收集及研究方法 |
1.2.1 资料收集 |
1.2.2 分组方法及用药方法 |
1.2.3 终点定义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样本量计算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比伐卢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6)PCI患者特点和住院期间疗效在过去10年间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10年前后行冠脉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主要特征变化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小结 |
第二部分 70岁以上老年人PCI术10年前后主要特征变化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SYNTAX积分及临床SYNTAX积分预测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设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清单 |
致谢 |
(8)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对冠心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心血管影响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9)支架数目与支架总长度对PCI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案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
2.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2.1.3 研究对象分组情况 |
2.1.4 随访期限与观察指标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采集 |
2.2.2 SF-36 量表及积分方法 |
2.2.3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支架数目与PCI 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
3.1.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3.1.2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 |
3.1.3 PCI 术后随访情况 |
3.1.4 PCI 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统计结果 |
3.2 支架总长度与PCI 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
3.2.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3.2.2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 |
3.2.3 PCI 术后随访情况 |
3.2.4 PCI 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统计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冠心病及其危害 |
4.2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
4.2.1 药物治疗 |
4.2.2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 |
4.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4.3 支架对PCI 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4.3.1 PCI 是有效的血运重建手段 |
4.3.2 支架数目对PCI 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
4.3.3 支架总长度对PCI 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
4.4 支架对PCI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4.1 生活质量测评量表 |
4.4.2 支架数目对PCI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4.3 支架总长度对PCI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5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综述 |
6.1 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数目和总长度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
6.1.1 引言 |
6.1.2 生活质量的概念及内涵 |
6.1.3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 |
6.1.4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 |
6.1.5 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在PCI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6.1.6 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6.1.7 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生活质量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附录A SF-36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冠心病及 PCI 相关基本医学常识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的应用解剖研究 |
前言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带瓣膜肺动脉支架及输送系统研制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置换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带瓣膜支架植入治疗肺动脉瓣返流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经导管带瓣膜支架二次植入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一) 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现状 |
综述(二) 支架为基础介入治疗在先心病中应用进展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博士在读期间获得及申请专利情况 |
博士在读期间获奖情况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飞行人员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MSCT探讨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D]. 薛京宜.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冠状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及其血液动力学分析的研究[D]. 左瑞雪.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3]药物涂层球囊与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研究[D]. 康超. 浙江大学, 2018(02)
- [4]心脏磁共振评估飞行员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二例[J]. 刘明熙,孟利民,张挽时,蒋涛,田建伟,付兆君,于心亚,方红,龚万沣.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3)
- [5]比伐卢定与肝素加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直接PCI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D]. 何鹏义.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6]PCI患者特点和住院期间疗效在过去10年间变化趋势研究[D]. 姜梦妮. 第二军医大学, 2015(08)
- [7]SYNTAX积分及临床SYNTAX积分预测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D]. 刘佳.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8]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对冠心病的影响[D]. 张梦瑶. 郑州大学, 2012(09)
- [9]支架数目与支架总长度对PCI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 刘威. 河南科技大学, 2011(09)
- [10]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实验研究[D]. 宗刚军.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标签:肺动脉论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pci论文; 冠状动脉狭窄论文; 心脏瓣膜手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