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阅读“范四”: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启示_了凡四训论文

引导阅读“范四”: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启示_了凡四训论文

《了凡四训》导读——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启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统文化论文,现代人论文,启发论文,凡四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先生将自己一生的亲身经历、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作为教育他儿子成长、为人处世、改变命运的宝典,并被后世广为传颂。历史上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都极力推崇。清朝的曾国藩把《了凡四训》列为其子侄第一本必读的书,近代的胡适先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代表作,日本汉学家冈正笃先生则将《了凡四训》作为治国宝典推介给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先生,原名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为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距今有四百多年。了凡先生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为人厚道、家里不富裕却喜欢慷慨救助他人。

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书中的四个篇章诠释义理深刻、举出例证真实、推导结论精准,可以说是逻辑缜密、重点突出、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让人们津津乐道。作者讲述了许多自己行善得到的善报,改变命运的实际例子,及种种的积德行善的方法,鼓励人们改过、修身、行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其篇幅虽短,但并蓄兼容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善美。

一、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了凡四训》的第一篇《立命之学》勉励世人要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命运的好坏是随着心性的状态而改变的。了凡先生幼年丧父,靠母亲含辛茹苦养大,听取母亲的建议放弃考取功名而学医。古代读书之人认为以步入仕途、兼济天下为人生最高追求,可考取功名并非易事。但对于了凡的家境来说,学医是一个治病救人又养家糊口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后来了凡先生在慈云寺(今江苏省的吴江县)遇到了一位云南人孔先生,把他一生的流年祸福、功名利禄、寿命及后代子嗣都算出来。了凡后来的20多年的人生里,孔先生所算一一应验,连考取的功名是第几名都没有差错。现在我们不探讨了凡先生所说是否真实,也不探寻孔先生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我们所关注的是了凡先生相信了宿命论“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了凡开始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孔先生的预算。于是开始终日静坐,不思进取,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和刻苦努力的动力。他认为既然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那么求知和努力都是徒劳的。

直到遇到栖霞山的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告诉他,人心的妄想辗转而成烦恼,使得原本清净的心性陷入命运的流转,为命运所拘束。平凡庸碌的人才会为生命定数拘束而无法超越,命都可以算出来,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是算不出来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仅道德仁义可以求,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司马迁的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可见只有不平庸的人才能突破命运,平庸的人被平庸的命运所束缚。从此,了凡完成了自己从坚定的宿命论到命由我造的人生信念的转变。

孔先生算的了凡先生没有后代,了凡也反省了自己没有后代的六条原因:有洁癖;不和气,容易发怒,爱发脾气;没有仁爱之心,自私自利;爱说闲话,说话总要占上风;饮酒过度,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生活,熬夜不睡觉。了凡先生从自己的身上找出缺点,找内因,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从自私自利、言语上强势、不能忍让等等的毛病开始认真改过,做很多的善事。从此命运有了改变,考中了进士,升了官,有了儿子,延长了寿命,与孔先生之前算的开始不一样了。

二、认识错误和改过

第二篇“改过之法”讲述了袁了凡先生如何改掉自己不善的念头、言语和行为的过程。生活中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还是起心动念都十分小心,每天反省,以功过格的形式监督自己,体现了自己改过的决心、勇心和真诚心。让自己的恶念、恶言和恶行无处躲藏。不知改过的人就像漏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人如果诸恶不改即使众善奉行仍然是功过相抵,等于没有做。如果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也是只见祸不见福。

《左传》、《国语》等著作里记载了许多如何看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的方法。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来自于他的内心,表现于他的外表。一个人的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处处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将来就有福。而心量狭小的人,只看眼前利益、贪图享乐,这样的人就会常常有灾祸。因为他总是这样对待别人,因此别人也是这样对待他。我们真正要改变命运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过。

我们要勇猛地改过,努力改掉自己的习气毛病。了凡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小刺扎到我们的肉里面也是很难受的,我们要马上把这个小刺挑出来。另一个比喻是如果一条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我们要马上拿起刀砍掉我们的手指,否则血液流到我们的心里就没有命了。

第三篇“积善之方”,列举了许多真实例证。充分说明了《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了凡先生接受了云谷禅师的功过格,归纳出十条善行: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了凡先生改变命运的十条方法每条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舍己救人、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道德品德。

三、谦虚获益

第四篇“谦德之效”是袁了凡先生晚年的经验总结,初学行善难免会像穷人忽然变成暴发户,会傲慢、藐视一切。他深知一般人初学行善会落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傲之中。这无非是把普通人从一种境界带到另一种境界,道德情操又重新陷入得意与傲慢的作风之中,不仅行善徒劳无益,而且会带来很多的烦恼和痛苦。就像《易经》上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若能虚怀若谷,低调做人,行善实实在在,定能扭转命运,不受命运所牵制。

了凡先生用自己的实际例子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去创造命运,断恶修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良的习惯,发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从事实上改、道理上改、心念上改。善积得很多了才能看到效果。还要谦虚,在工作中、学习中、为人处世中都要谦虚,才能有大的进步。

四、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我们将以前各个历史朝代的文化作品和我们现在所在的时代里所体验和感悟到的对比,会发现古人对他们当时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要求标准达到了一个令我们现代人类无以言比的程度,甚至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了解以及做到的事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所谓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短缺、就业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育不公平、贪污和腐败等等的这些看起来破坏性极大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地震、台风、海啸、龙卷风、火山喷发等等的这些归为人类遭遇的自然灾害的问题或者说是由于自然原因所引起的无法抗拒的灾害。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灾难不能把人类打败,我们人类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尽量地去避免和以最大的程度去减轻灾难。我们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类与其他种族的对抗,也不是人类与自然灾害的对抗。而是比如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如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层出不穷的背后的道德问题,这是当今社会充满诱惑的拜金主义,是人类缺少了对善恶美丑界限,是人类为了追求最大的个人利益引起的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敬畏,那么道德就是灵魂的唯一涅槃。因此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了凡四训》得以重新绽放光彩的原因。

标签:;  ;  ;  ;  

引导阅读“范四”: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启示_了凡四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