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中国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对中国经济学界提出的新时期新任务是: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这个新任务可以分解为三项具体任务: 一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中提炼和总结新概念、新范畴、新规律,形成中国自己的概念、范畴,也就是说出“中国话”,发出“中国好声音”。 二是把这些反映中国经验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规律系统化为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或经济学体系,也就是“中国经济学”,或者说是经济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 三是构建的“中国经济学”或“中国话语体系”必须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结果。这个结果与西方经济学在理论假定、理论框架、理论逻辑、理论方法、理论命题等方面具有本质的差别,而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等方面却充分吸收和包容了西方经济学的一切优秀成果。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学”是用通用语言讲“中国故事”,而不是用中国语言讲“世界故事”。因此,中国经济学,不是一个地域或国家的概念,而是用中国来标志我们所创立的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经济学但又包含西方经济学中科学成分的科学的经济学。 提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新任务,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我国具有了用于提炼和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实践经验。从我国的发展史来看,在1800年左右,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超过3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到1830年还为29.8%,远高于英国的9.5%。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进入百年屈辱,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总量到1949年也迅速下降到5%左右。在这期间,多少仁人志士积极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最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解放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艰苦摸索,最终我们党又形成了发展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寻找中国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就为今天提炼和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第二,我国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和新理论。在60多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理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理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理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的经济发展理论,等等。这就为创建系统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新任务,这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后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实现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了世界对产生中国发展奇迹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极大关注,这就需要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做出系统的理论解释。只有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做出科学的理论解释,才能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守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方向;才能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提供正确的借鉴;才能给予一些垄断经济学的流行观点和理论证伪和澄清,增强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毫无疑问,这一历史任务将责无旁贷地落到中国经济学者的肩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学者为经济理论创新做出贡献难得的机遇。 (二)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途径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提炼和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途径: 一是用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以及在当代中国仍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因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结果,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分析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结果。这就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成为“中国经济学”的最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学”之所以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她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脉相通的。 二是用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检验西方经济学。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打破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垄断,使人们开始对那些视乎是公理的理论与政策产生了质疑,至少它对发展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这就是中国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世界经济学意义。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包括三方面的具体内容: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反映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理论、在特殊假定条件下构建的理论。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反映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经济学的共同财富和一般财富,从而成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来源。这一方面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是其科学性;另一方面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阳光大道。但是,对于在特殊假定条件下构建的西方经济理论则需要对其特殊假定条件进行重新检验,以验证其是否对我国有效,以及是否具有普遍价值,防止照搬照抄,误国误民。实际上,由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传统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消除的,那么建立在西方政治、文化和历史基础上的一些经济理论和观点,必然在中国水土不服,这就需要在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程中剔除和纠正那些不适合中国的理论和观点,特别是那些被错误地认为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和观点。 三是从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和提炼新概念、新范畴、新规律、新理论。这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三个重要来源。我国几代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长期曲折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为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形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理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条件。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经济学人的福分和历史担当。 从以上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来源的关系来看,首先要遵守了经济学的一般知识,遵循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运用了经济学的一般话语。但是,经济学绝不仅仅是一般知识、一般规律的一般话语表达,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从来不掩饰经济学的阶级利益、国家利益。这就使经济学还是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特定表达,因此,我国要构建的经济学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时,经济学还是一个历史科学,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我国要构建的经济学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体系 要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之成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就需要找到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主线。我认为这个主线应该是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就是发展;其次,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来看,仍然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还是发展,这正是我国把发展看做是硬道理,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要求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所在;最后,从中国经验来看,这个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把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发展都应成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线。当然,这里所说的发展不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分支,而是以发展为主线构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说体系。 以发展为主线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指导思想,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释我国的发展经验,总结和提炼经济发展规律,破解我国未来的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是发展目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三是发展道路。我国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但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要走的工业化道路必须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四是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包括三方面: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三大创新中,观念创新居于重要地位,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最终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激励和条件。 五是发展资源。发展首先表现为资源的投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及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经验。 六是发展制度。我国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发展市场经济,实现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突破了西方经济学把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天然联系在一起的理论假定,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七是发展文化。我国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突破了只有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假定。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_政治经济学论文
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