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庚子赔款和清华学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庚子赔款论文,清华论文,学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在清末废科举,办学堂的教育新潮中,北京出现了清华学堂这样一种既非洋务派、维新派的中国人办的,而又非教会所办的,由帝国主义进行控制的学校,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国控制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类型。
毛泽东同志说:“西方资产阶级需要买办和熟悉西方习惯的奴才,不得不允许中国这类国家开办学校和派遣留学生”。“参加八国联军打败中国,迫出庚子赔款,又用之于‘教育中国学生’,从事精神侵略,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清华学堂,就是用美国退出的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由美国控制的学校。
一
1900年6月,英、法、俄、德、美、意、日、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占领北京后,胁迫清政府于1901年(辛丑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依当时全国人口平均每人一两白银计,向俄、德、法、英、日、美、意、比、奥、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瑞典十四国赔款白银45,000万两。此赔款分39年付清,加利息共98,000万两。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年仅8,000万两。美国分得7.3%,3,285万两,折合2,444万多美元,年息4分不在内。
1904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承认“赔偿过多”,实应赔偿(军费、美商、美国传教士的损失)1,365万多美元,而13,655,286.12美元,多余10,785,286.12美元。驻美公使梁诚要求美国退还,他还致书清政府建议用此款广设学堂和派学生出国游学使用。美不退还这笔款。美伊里诺大学校长居姆士向美总统奥道尔·罗斯福建议:“用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方式,比用军旗更可靠”,后美总统宣布,“赔款可退还一半,使中国派游学生来美留学”,1908年5月25日国会通过退还议案,7月通知清政府外务部,将1,078多万美元从1909至1940年“逐月退还中国”,此后其它受款国也有类似做法。
10月28日,两国草拟清政府派赴美游学生规程,定头四年年派100人到美学习,派足后,第五年起年派50人,直至此款用完为止;同时在北京设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自19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
1909年6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在侯位胡同设游美学务处,任外务部左丞参议、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济为总办,外务部候补主事康国安、学部员外郎范源廉为会办。处址后又迁入东城史家胡同。游美学务处负责主持招生和送学生到美游学工作。
1909年8月,清政府准将“赐园”做旅美肄业馆馆址。赐园,康熙时为熙春园,咸丰时称清华园,道光时赐给道光的五子奕淙,奕淙传主载濂,义和团事件中载濂被充军新疆,清内务部将赐园收回,现分给旅美肄业馆。1911年2月,旅美学务处、正筹建的肄业馆都迁入清华园,并将肄业馆改名帝国清华学堂,由学务处总办、会办兼任正副监督(校长)。1911年4月29日帝国清华学堂正式开学。设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
辛亥革命发生,清政府又挪用这一年退还的“庚子赔款”做镇压辛亥革命的军费,学生也因惧怕战争而回家,学堂于11月9日停课。1912年5月1日开学,10月改名清华学校,这时已取消游美学务处,由唐国安任校长,周贻春任副校长。
清华学校改由外交部一家管,教育部不再参与。学校听命于美国驻华使馆,后成立有美国人参加的董事会,由美国对董事会及校务进行控制。外国人和一些中国人,在校内进行传教,校内有传经班、基督教青年会等宗教组织。1924年停招高、中等科,1928年改为清华大学。
二
1909年8月,由游美学务处招生,60多人参考,取47人,10月赴美学习,其中有梅贻琦、王世杰。
1910年3月,清政府定,除在北京招生外,大部改由各省保送,保送人数按各省担负的庚子赔款多少定,如江苏26人,云南、贵州、新疆、甘肃各二人。
在招生中外务部和学部曾有分歧,外务部主张招收16岁以下的学生,学部主张招生30岁以下有国学根基的学生。
1910年7月,400人参考,取70人,8月赴美学习,其中有赵元任、竺可桢、胡适。这次考试还录取备取生143人。
1911年7月,选63人赴美。
1912年,有16人赴美学习,侯德榜即这期学生。
清华学堂建校后,一切仿美国。行政会、布告、级刊、年刊、歌舞、演出,大半用英语。高等科三四年级,实际是大学一二年级,毕业后到美国入大学三年级,读一二年毕业。1914年11月,直接送部分幼年生到美国读中学。1914年起,还隔年招一次女生。
课程设置,上午为西学课:英文、作文、公民(美国)、数学、地理、西洋历史、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一律使用美国教科书,用英文讲课。下午为国学课:国文、历史、地理、修身、哲学史、伦理学、修辞、中国文学史,用中文教科书和中文讲课。上午教师是美国人和中国人,下午则是中国老先生,多为在清朝有过功名的。上午的功课及格,方能毕业,下午的课就随便了,不在考核之例;因此下午上课,有学生点完名就走,或有学生根本不来,由别人代答到,有几个人代一个人答的现象,不走的也有人写信、看小说。考试频繁,有月考、十分钟考,口试差不多日日有。计分标准用100分制,1916年前为60分及格,1917年改为70分及格。1918采用美国密苏理大学的计分制,分超、上、中、下、未、不到六等,各有一定比例,两头数少。
学校管理严格。每人有固定学号,吃饭时学号都贴在各人座位上,管理人一看学号就记下谁未到。每人每二周必须写一封家信,交斋务室登记寄出,有的学生无内容可写,只写“我很好!”“我平安!”等一句话。学生身上不许带钱,有钱存入校银行,个人只留少许零钱,开支一角一分都要记帐,帐本每月底交斋务室检查后盖印发还。
学校有思过室,壁有格言,犯过失的学生入禁闭室静坐几小时思过。若干次记一小过,三小过为一大过,三大过则开除。据1911年至1921年统计,被开除的就有301名学生,另退学的135人,死亡的45人,淘汰率达到32%。
学校体育部,前二届主任为美国人,早期也未将体育列为正课。1919年实施体育实效测验,并规定体育课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马约翰是1914年到校的,先做其它工作,1920年被任命体育部主任,他开创了中国式的体育课,并设有武术。学校还安排每日上午二三节课之间,有15分钟时间做柔软操;下午4至5时,有一小时强迫运动,这时宿舍和课室一律上锁,但对高等科不强迫。学校特别注意和外校的体育竞赛,对选手特加优待,在餐厅有训练桌,饭食为四盘四碗、大鱼大肉。这些选手有的是畸形发展的,学校为比赛荣誉,是不计较他们功课好坏的。改清华大学之前共收1279名学生赴美留学。
三
17年间清华学校共换了10任校长。
在教员的待遇上是崇拜洋人,蔑视国人。美国教员最高的月160美元;西学课的中国教师在国外得过博士的月80美元,在国外大学任过教师的可加20至40美元,一般中国教员月60美元;国学部教员月仅几十银元。改大学后,校长为月400元,技工十几元,工人被称为下人、听差、校役月7—9元。并规定职员请假请人代职,工资自出;工人要穿号衣,上厕所不得用抽水马桶,洗澡不得超过15分钟。
1914年以前,学生入学免交膳宿费、学费,只交1元体育费、5元预付赔偿费、12元洗衣及蚊帐床单费。1915起收一半膳费。1918年收全部膳费每学期30元。1923年起,每学期收3—6元学费,5元试验费,新生收30元以下的操衣费。
学生伙食平日为四盘五碗,八菜一汤,每年10月1日起,五碗改为火锅至次年春。学生穿长袍、皮鞋。1921年盖了清华楼,学生住宿有了钢丝床、暖气、抽水马桶、淋浴等设备。
学校的学生名额,一部分把持在官绅手中。为袁世凯子弟特留二个名额,曾国藩子弟、端方的侄子,冯国璋子弟都是靠官绅的特权进来的。曹汝霖的儿子是用新疆的名额不考试进入学校的。冯国璋的儿子、端方的侄子都是带着听差前来读书的。
四
在美国1908年决定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以“办学”时,中国有人就曾揭露它的实质。章太炎1908年在《民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清美同盟之利病》。文中说“美国之返岁币也”以助中国兴学为辞,实则是“鼓铸汉奸之长策”。还有的报刊刊文说:美国退款“勒办游学”是干涉中国内政。
这些确实是有见地地道明了帝国主义在华办学的实质,是文化侵略的一个部分。但是,做为社会的人,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既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侵略、控制,包括在他们办的学校里,向学生进行把这种侵略“称做友谊”的教育;但是,中国被帝国主义分割的四分五裂,封建政治为残暴腐朽,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人民为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同样也在影响着社会的人们,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这是个争夺的过程。它是不以帝国主义本意为转移的。
毛泽东同志说,美国送钱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确实有少数人跟它走了。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一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其它都不能控制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
清华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之后,学校用灭电灯,请小锣会来弹压学生,这更教育了学生,清华学校出现三次赶走校长事件。在1926年“三·一八”中,进步学生积极参加了反军阀政府的游行,学生章杰三牺牲,他说:“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啊!”。这年11月,清华学校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支部,朱理治及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的冯仲云都是这时的共产党员。
学生在这里学习了现代科学知识,其中有少数人成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爪牙,但大多数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帮助下走上了爱国的道路,一部分人成了新中国的科学骨干。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批人走上了忠实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成了共产主义战士。这是办学的帝国主义者们始料不及的。但这决不是帝国主义办学的功劳,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结果。
当年清华学校毕业,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学部委员或科学院士,为大家所熟悉的有
竺可桢(1910年) 侯德榜(1912年)
戴芳阑(1913年) 金岳霖(1914年)
茅以升(1916年) 叶企荪(1918年)
张钰哲(1923年) 梁思成(1923年)
周培源(1924年) 江泽涵(1927年)
王力(1927年)
这并不是全部。
从上述清华学校的情况,可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下的中国教育的部分状态。帝国主义办教育“用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并有某些成效。但历史的发展并不完全以帝国主义的愿望为转移,在人民斗争的浪潮推动下,许多人逃出了帝国主义阵营,用他们学得的现代科学知识为新中国、为中国人民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