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河归还后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_美国全球军事基地论文

浅析运河归还后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_美国全球军事基地论文

浅析运河回归后的美巴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河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1977年卡特总统和托里霍斯将军签订的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在1999年12月31日中午条约期满后,将运河归还巴拿马,撤出在巴拿马的全部驻军。这一天是巴拿马人民为之长期奋斗且盼望已久的日子。但这一天适逢新世纪前夕,庆祝活动很多,美巴两国政府商定将运河交接仪式改在12月14日11时30分举行。14日12时15分运河交接仪式在米拉弗洛雷斯船闸隆重举行,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换文上签字。前来出席运河交接仪式的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等7国国王或总统作为荣誉见证人也在换文上签字。但从条约的角度来讲,12月14日的交接仪式仅是形式上的和象征性的。美国对运河的管辖权要保持到12月31日中午才最后结束。当天,巴拿马没有放假,大多数巴拿马人只是从广播电视中收听收看了运河交接仪式的实况。

1999年12月31日,成千上万的巴拿马人冒雨集会,庆祝运河回归祖国。那天中午12点的钟声敲响时,巴拿马人民正式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管辖权。运河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在庆祝仪式上讲话说,巴拿马人民努力争取的国家主权已全面回归,阻止巴拿马人民进入自己的这片领土的“围墙”已不复存在。“此时此刻,巴拿马共和国终于成为一个享有充分主权的国家了”。她同时再次向世界宣告,巴拿马人民有能力管理好运河,让它安全和有效地为世界航运事业服务。

运河回归也使美巴两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长期以来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在运河回归过程中,美巴领导人一再表示,希望两国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无疑这也是两国人民以及拉美地区等国家和人民所希望的。那么,运河回归后,两国关系会不会按照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成为完全新型的关系,这其中因素很多,有待人们进一步观察。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前景,不能割断事物的历史背景,不能脱离事物的现实状况。

众所周知,自1903年11月美国策动和支持巴拿马独立以后,美巴两国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靠运河和美元维系着一种“特殊关系”。巴拿马名义上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其政治生活和经济命脉完全操纵在美国人手中。美国和巴拿马在1903年签订的《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造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的专约》(简称1903年美巴条约),确立了美国对巴拿马的全面统治,巴拿马成为美国的附属国。美国在巴拿马获得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区”以及其他种种特权。

美国在政治上对巴拿马严密控制。巴拿马独立时的宪法草案就是由美国帮助制订的。1904年美国强迫巴拿马通过新宪法,授予美国在巴拿马任何地方都可以驻军的权利。巴拿马在1908年、1912年和1918年的总统选举都是在美国军队的直接监督下进行的。在很长时间内,巴拿马的总统都是美国支持的各种寡头政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否则,他们上不了台。即使是上了台的,也要被美国千方百计地推翻或搞掉。巴拿马独立后的10多年中总统更迭频繁,担任过总统的人多达29位。1914年和1948年两度大选获胜的阿努尔福总统由于不合美国人的心意,两度被美国支持的政变或其他方式推翻或取代。1944年美国一位官员公开承认:“在巴拿马,政府更迭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但更迭之前必须与美国当局协商。”(注:约翰·威克斯:《巴拿马:美国制造》,第26页,伦敦,1991。)

美国在经济上对巴拿马肆意掠夺。美国各种垄断资本集团在巴拿马的经济活动中占据统治地位,它们不仅独揽了运河区内的所有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而且还把魔爪伸向运河区以外的巴拿马国土,长期控制巴拿马的工矿业、金融业和香蕉种植业。在运河通航后的60多年中,美国从运河就获得收入约500亿美元,而巴拿马所得仅6730万美元,不足整个运河应有收入的1%。1904年美巴两国签订的货币公约规定美元可以在巴拿马自由流通。于是,美元成了巴拿马的合法货币和美国控制巴拿马的一种手段。

美国在军事上对巴拿马野蛮干涉。1911年美国在运河区建立夸里海茨军事基地,美军第10步兵团成为第一支进驻巴拿马的军队。至1914年,运河区变成了美国的一个大兵营。随后美国在运河区陆续建起14个军事基地,常驻美军1万多人,最多时达到6.5万人。1963年美军在运河区设立南方司令部,密切注视和严密控制巴拿马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形势并随时采取行动。1903~1936年的33年中,美国以平息暴乱、保护美国的商业利益、保障有利于美国的大选结果为由,先后9次出动军队侵入运河区以外的巴拿马领土。1936年美巴两国签订一项条约,对1903年美巴条约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取消了巴拿马作为美国“保护国”的地位。之后,美国对巴拿马武装干涉的公开程度有所减弱,但干涉并未停止。

巴拿马人民长期坚持斗争,迫使美国在1955年签订一项新条约,第二次修改1903年美巴条约。新条约为巴拿马运河提高了年租金,同时取消了美国在巴拿马的部分特权。1977年美巴两国经过13年的谈判,签订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最终解决了运河区主权问题。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在1977年至1999年的20多年的过渡期中,由于美国作梗,两国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矛盾、斗争和摩擦,甚至出现过严重恶化现象。1989年12月美国悍然出动两倍于巴拿马国防军的兵力,在最新研制的隐形战斗轰炸机的掩护和配合下,大规模武装入侵巴拿马,将巴拿马政府首脑、国防军司令诺列加抓往美国受审,扶植巴拿马反对派领导人恩达拉出任国家总统,给巴拿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入侵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再次留下“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可耻记录。

回顾历史,人们不难发现,美巴两国关系在过去岁月中不是一种平等、互利、友好和合作的关系,而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掠夺与反掠夺、干涉与反干涉的关系。运河回归标志着巴拿马已成为享有充分主权的国家,也标志着美国霸占运河长达1个世纪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人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运河移交和成为新的角色后所提出的各种条件将会对美巴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美巴关系能否正常和顺利地向前发展,主要取决于美国。

大量事实表明,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是同巴拿马一次“极不情愿的合作”。从1979年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生效至1999年12月31日条约期满和移交军事基地、设施、撤军过程中,美国绞尽脑汁,对巴拿马恩威并用,企图修改1977年运河条约和延长在巴拿马的驻军期限。1989年美国大规模武装入侵巴拿马的重要原因,就是要撤掉修改条约和延长军事基地期限的绊脚石——诺列加政权,扶植一个亲美政府。但出乎美国意料的是,由它亲手扶植上台的恩达拉政府也未能让其如愿以偿。美国只是在迫于巴拿马政府和人民的斗争压力、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顾及本国的形象、找到弥补撤军造成的防卫空白的办法之后,才移交了运河,关闭了基地。整个移交过程中,美国可谓是一步三回头,机关算尽。

运河回归已成事实,但美国并未放弃控制巴拿马的愿望。对美国来讲,运河回归并不意味着巴拿马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运河自身价值发生了变化。巴拿马地扼南北美洲咽喉,其运河沟通两洋。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巴拿马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巴拿马的重要作用是波多黎各以及美国在那里新设立的军事基地远不能相比的。美国现任驻巴拿马大使西蒙·费罗说过:“巴拿马吸引我们的三个因素是:位置、位置、位置”(注:《文汇报》,1999年12月15日。)。前美军南方司令部司令华莱士·纳丁也曾说过:“将南方司令部迁到美洲其他地方耗资甚巨,何况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巴拿马那样有效地控制拉丁美洲”(注:新华社巴拿马城1988年3月30日电文。)。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过的美国众议员鲍勃·巴尔指出:“1999年巴拿马运河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与过去的85年是一样的,即非常重要”(注:《华盛顿时报》,1999年3月4日。)。另外,一些美国评论家也批评克林顿政府说,关闭美国军事基地将使巴拿马乃至美洲大陆的安全受到威胁(注:〔美〕《美洲日报》,1999年10月25日。)。

运河年长日久和设备老化、航运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世界海运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这是客观事实。世界上大约有7%的巨型舰船因运河闸门狭小而无法通过。即便如此,运河至今仍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国际通航水道。世界上航运船队中大约92%的船只都可以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注:《拉美情报》,2000年3月号第76页。)。每年通过运河的船只达1.3万~1.4万艘,货运量达2亿吨左右,占世界货运量的5%。美国仍为运河第一大用户,运河货运中70%的船只发自美国或以美国为目的地。人们也不会忘记,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危机、海湾战争期间,运河曾是美国军事人员和战争物资的主要运输通道。尽管美国航空母舰因船闸狭小而无法通过,但是美国70年代末透露的资料表明,美国海军大约98%的舰船都可以通过运河(注:〔美〕《国会季刊》,1978年第XXXIV卷,第386页。)。

因此,美国是不会小视巴拿马这块战略要地、不会甘心情愿地放弃运河这条国际水道的。

第一,1999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等政要拒绝出席在巴拿马举行的运河交接仪式。美国方面代表政府出席交接仪式的是前总统卡特,让一位“挨骂的总统”再去挨一次骂。卡特总统因签署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付出了“昂贵的政治代价”。据报道,签署1977年运河条约是卡特失去连任总统机会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当时美国国会中因支持1977年运河条约的20名议员中有13人落选。克林顿总统自己不去出席运河交接仪式,同时也不让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这一仪式。他们的理由是忙于中东和平谈判而没有时间赴巴拿马。其实,这些都是托词。1999年10月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访美,邀请克林顿总统参加运河交接仪式,将运河交接仪式提前至12月14日举行也是为了方便克林顿总统出席。但是,克林顿仍然成为运河交接仪式上最主要的缺席者。外电评论说,克林顿缺席并非时间原因而是政治原因。克林顿出于对戈尔竞选总统的考虑,不愿意赴巴拿马去冒“与失去运河扯上关系”的风险。美国赴巴拿马代表团中除了卡特之外,职位最高的是美国西半球事务助理国务卿彼得·罗梅罗及商业部长和运输部长。这是有意怠慢巴拿马政府和人民,竭力贬低“运河物归原主”这一国际事件的重要性,抵消其国际影响,同时避免在国内引起批评。

第二,美国念念不忘的是,运河永久中立条约等在运河安全受到威胁时赋予美国的、可以按照美国的宪法程序采取措施(包括军事行动)的干涉权利。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运河交接仪式上再次提及并又一次将运河与美国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他说,美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一直是存在的”,“我们的舰只将会做好在遇到威胁时保护我们国家的准备”。卡特的言论实际上是为美国将来随时干涉巴拿马内政再次作出的一项声明,即美国“有言在先,有约可依”。当然,人们也注意到卡特当时特别强调的一句话:美国的行动要在巴拿马方面的要求下,而且以合作的方式。交接仪式当天,克林顿总统在华盛顿也发表声明,重申美国确保运河安全的“承诺”。其实,早在1978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说服国会议员批准巴拿马运河条约和运河永久中立条约时所讲的话,就足以使人们铭心不忘:“我们离开了巴拿马,但是我们仍将控制着它。”

第三,美国国内有一股顽固势力始终反对归还巴拿马运河和关闭在巴拿马的军事基地。从白宫到国会,从政界到军队,都可以看到这股势力的影子。它对美国制定对外政策有一定影响。早在1976年和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时就曾分别率众宣传美国要保留对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和抨击卡特总统签订的1977年运河条约。1996年参议院外委会主席赫尔姆斯曾大声疾呼:“你们想想吧,美国国旗将在1999年在巴拿马降下来,我们怎么能听之任之呢?必须把它矫正过来。”1999年2月他又大放厥词:“我20年前就反对移交运河”。1999年10月初,一份由25万美国人签名的请愿书送达众议院,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措施继续保留在巴拿马的军事基地。在运河移交前的两个月中,美国参众两院连续提出4项法案,要求克林顿政府“确保巴拿马运河的安全”。

第四,美国一些议员、退役军人和媒体对1997年香港和记黄埔公司通过商业竞标方式取得运河两端港口的经营管理权如鲠在喉,散布“中国借手香港公司控制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安全将受到威胁”等论调。1999年7月底众议院国际委员会主席吉尔曼称,美国从巴拿马撤军后使得运河和美国国家安全面临一系列危险,其中包括哥伦比亚游击队的活动和中国通过和记黄埔公司在巴拿马日益增长的经济作用(注:《加勒比和中美洲报道》,1999年8月24日。)。8月中旬,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洛特也讲,和记黄埔公司与中国领导人关系密切,它将利用在巴拿马的地位威胁美国的战略利益(注:《拉美情报》,1998年8月号,第65页。)。其实,早在和记黄埔公司取得运河港口经营管理权之前,美国国会就派出多名调查员赴巴拿马调查中国在那里的所有活动。1999年10月国会调查员桑托利提出一份题为《巴拿马危机:赤色中国对美国安全的威胁》的报告,指出和记黄埔公司取得运河经营管理权不是单独事件,而是中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称,中国几乎一弹不发,已控制了巴拿马。退役的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穆勒称:“我们建造了运河,为它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保证共产主义中国不要得到对它的控制。”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对“中国威胁论”也持肯定态度。他说,中国正在世界三大咽喉之一的地方谋求立足之地,运河港口合同是“对运河最大的威胁”(注:《拉美情报》,1999年10月号,第67页。)。一位在巴拿马从事航运事业的华侨严正指出,美国人无可奈何地归还巴拿马运河,在商业竞争中又败在和记黄埔公司手下。所以,在国会有的议员放风说,中国将控制运河并有走私武器和毒品的可能。这是美国极右势力的“中国威胁论”的翻版,是为美国将来重返巴拿马运河制造借口(注:《环球时报》,1999年11月15日。)。对于美国顽固势力的鼓噪,巴拿马政府一再声明予以驳斥,就连克林顿总统本人对“中国控制巴拿马”的论调也持有异议。他说,美国保留了在必要时用武力夺回运河的权利。但是,在2000年年初解密的美国国防部文件中仍称中国在巴拿马的影响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第五,美国不断散布巴拿马政府腐败成风和不称职,难以管好运河和保卫运河。从里根总统到现任的参议院外委会主席赫尔姆斯等政要都持有这一观点。在美国实施撤军计划以后,美国一些军政要人又散布巴拿马贩毒活动较前增加。1999年4月,曾参加1977年运河条约谈判的巴方代表胡里奥·姚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批评巴拿马缉毒不力,显然是为其2000年后继续在巴拿马保留军事基地制造的一个借口。1999年6月,巴拿马外长里特尔针对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查尔斯·威廉所讲的巴拿马没有能力保卫运河安全的说法,发表谈话说,美国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美国在巴拿马驻军是出于对地区军事和政治战略的需要,跟保卫运河安全毫无关系。

美国在保留军事基地、将霍华德空军基地改建多国反毒中心等图谋均遭失败后,又提出在运河两端建立由美巴军事人员组成的“航海警戒中心”的建议,但巴拿马未予响应。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向巴拿马做出一些友好姿态,以拉拢巴拿马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

一是美国在与巴拿马的“不情愿合作”中最终还是按条约规定归还了巴拿马运河,撤出了所有驻军。如此守时践约在美国外交史上是很少见的;美国放弃了将霍华德空军基地改建多国反毒中心的要求同样被认为“也许只是个例外”(注:〔墨〕《至上报》,1999年8月25日。)。美国应巴拿马要求将运河交接仪式提前至12月14日举行,美国单方面决定将本国国旗提前至12月30日下午5时降下来等。当然,美国这样做有自己的考虑或原因,但对巴拿马来讲“不失为友好表示”。

二是美国已允诺同巴拿马建立一种“对整个拉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型关系,还同巴拿马在保卫运河、扫毒、环境问题、司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三是新千年伊始,1月15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到巴拿马进行访问,成为运河回归后首位访问巴拿马的美国高级官员。她对巴拿马访问无非是想联络感情,修好两国关系,显示美国对巴拿马与拉美地区的关注。但实际上访问并未受到巴拿马民众的特别欢迎。

就巴拿马而言,一方面,它国小力弱,过去长期遭受美国的控制、掠夺和干涉,并为此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另一方面,由于它是美国一手“制造出来的国家”这一历史背景,对美国也存在着深深的依赖性,特别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运河回归标志着巴拿马国家独立性的增强,但过去长时间形成的依赖性并不会随着运河的回归而立即消失。相反,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的方式继续存在。外电报道说,莫斯科索总统从上台执政之日起,一直在致力于一项接近美国的政策,决心为在巴拿马运河交接后该国仍同美国保持一种“特殊关系”做出不懈努力(注:〔美〕《美洲日报》,1999年10月25日。)。1999年10月,巴拿马新政府制定一项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计划时,莫斯科索总统和外长阿莱曼分别前往华盛顿,首先同美国商讨并请求帮助。莫斯科索对克林顿总统作出许诺,如果运河面临某种威胁时,巴拿马会让世界、尤其是美国知道。与此同时,她排除了巴拿马接纳美国缉毒机构的可能性。但是,2000年1月巴拿马政府却同美国就签订一项包括扫毒在内的安全协定进行谈判,要求美国提供300万美元的设备和训练方面的援助。巴拿马反对党民主革命党主席立即谴责政府签订这一协定有损于国家主权。该党代表米格尔·布什指出,美国的援助可能把运河变成一个“战争区”,巴拿马成为给美国扫毒和反对游击队活动支持的提供者,科罗扎尔情报中心、霍华德空军基地和罗德曼海军基地将会为此目的而“重新复活”(注:《加勒比和中美洲报道》,2000年2月22日。)。在运河回归1周后,巴拿马报纸进行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被调查者中70%的人认为巴拿马未做好保卫运河或边界安全的准备;相同的人数认为巴拿马仍需美国保证其安全(注:《拉美情报》,2000年1月号,第60页。)。这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巴拿马的国情。

值得一提的是巴拿马和中国的关系问题。1999年10月14日巴拿马外长重申,新政府将仍执行“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的既定政策。巴拿马这样做恐怕不只是看重台湾的金钱,更重要的是看着美国的脸色。目前,中国是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巴拿马运河的第三大用户,仅中国运输公司每年就有300多艘船只通过运河,交付过河费2000万美元,在使用运河的各海运公司中位居第一。中国注册悬挂巴拿马旗帜的船只约占巴拿马商船队的30%。祖国大陆对巴拿马的外贸出口额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两国间可谓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巴拿马舍大陆而求台湾只能解释为巴拿马是在迎合和追随美国,反映了其依赖美国的心态。但巴拿马朝野要求与中国建交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巴拿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有所松动。中巴两国高级官员互访不断增多;近两届巴政府多次拒绝支持台湾当局谋求“重返联合国”的闹剧。

巴拿马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对美国存在依赖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巴拿马自身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巴拿马经济主要是服务型经济。与运河相关的商贸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0年以后运河问题既是内政又是外交,永久中立条约将巴拿马和美国紧紧地拴在一起。现在运河虽然完全由巴拿马管辖而且运行良好,但运河饱经80多年风雨,设备陈旧,已不适应现代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巴拿马政府为此对运河的一些设备进行了必要的维修工作,现正执行一项运河政策和现代化计划。拓宽、加深盖拉德河段工程已近尾声,竣工后大型货轮可双向通行,运河运输能力将提高20%。更换陈旧设备的工作逐步进行,到2004年全部船闸将改为液压传动开关,整个运河航道的管理工作将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为了让7.5万吨级以上的巨轮通过运河,大幅度提高运河货运能力,巴拿马曾同美国和日本等国商议拟建第3套船闸或采取通过铁路运输在两岸装卸集装箱的方案。作为一个小国,巴拿马在运河扩建、设备更新、维修护养等方面的技术、财力等都有一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美国等国的援助和支持。

第二,巴拿马社会经济问题、贫困和社会边缘化问题等比较严重,影响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利益驱动巴拿马向美国靠近。巴拿马280万人口中,贫富悬殊,国家65%的财富集中在15%的人手中。37%的人处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主要是农民和印第安人。国内失业率为13.4%。随着美国移交运河、撤出驻军和关闭军事基地,巴拿马又有7000多人失去工作,使失业问题更加严峻。1999年资料表明,巴拿马外债已达50多亿美元,债权国主要是美国。过去很长时间内,在接受美国援助方面巴拿马按人均计算名列拉美地区前茅。鉴于美巴两国之间有传统关系,所以巴拿马在经济方面还将继续靠近和依赖美国。

第三,巴拿马货币与美国密切相关。其货币为巴波亚,与美元等值,但仅为辅币和铸币,最大面值为1巴波亚,1巴波亚以上为纸币且全部为美元。据1904年巴美两国签署的货币协议规定,美元为巴拿马合法货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巴拿马没有中央银行,不能发行货币,因此,巴拿马的货币政策受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元的制约。80年代中后期,美巴关系严重恶化时,里根政府为了压垮诺列加政权,对巴拿马实行经济制裁,冻结其银行在美国的资产,中断对其经济和军事援助,剥夺诺列加政权的硬通货,致使巴拿马流通货币出现严重短缺局面。巴拿马国际金融中心许多银行暂停营业。国内有15万公职人员的工资只能大部分发支票。政府为此冻结了33种生活必需品,规定只能凭支票供应。

第四,1989年12月美国大规模武装入侵巴拿马,摧毁了巴拿马国防军。之后,国防军未得重建。1990年巴拿马政府颁布法令,宣布成立公安部队取代国防军。1994年巴拿马议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取消国防军,成立一支警察部队,维护国内治安和执行防务。巴拿马从此成为中美洲继哥斯达黎加之后第二个没有军队的国家。警察部队现约1.4万人,武器装备远没有美军现代化。1999年下半年哥伦比亚游击队越界进入巴拿马达连地区进行活动,引起国内不安。巴拿马保卫运河和边界安全的繁重任务与现有的治安警力是不协调的。

第五,人文方面的因素。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之国”(运河区)存在近1个世纪。全国有1/7的人曾在运河区的机关和企业供职。“北美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及巴拿马青年学生不断赴美国求学或深造,使得巴拿马的“拉美文化”中带有明显的“北美文化”特征。人们对“北美文化”有一种眷恋和向往的心理。

但是,在收回运河的同时,巴拿马作为一个享有充分主权的国家也在不断努力增强独立性,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谋求多元外交,警惕和反对美国的控制和干涉。莫斯科索在1999年5月大选中当选总统后即严正指出,运河永久中立条约赋予美国的干涉权利是悬在巴拿马人民头上的一柄剑,巴拿马将不得不坐下来与美国对话(注:〔委〕《国民报》,1999年5月4日。)。1999年12月巴拿马外长阿莱曼也强调说,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巴拿马内部事务。因此,美国保留1977年签署的使之能够在运河面临威胁的情况下进行军事干涉的中立条约的做法是具有“侵犯性的”(注:埃菲社1999年12月13日巴拿马电文。)。另外,1999年11月,巴拿马政府将“国家安全战略计划”送往美国商讨的同时,还表示也将送往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智利、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审阅。巴拿马此举旨在多方谋求同情和支持,以避免过分依赖和受制于美国。在清理前运河区美国军事基地的军事垃圾和污染问题上,巴拿马政府坚持要美国履行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中所规定的义务和赔偿业已给巴拿马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于美国的不合作态度和行为,巴拿马政府已决定,从2000年财政预算中拿出125万美元作为经费诉诸国际法庭。2000年6月下旬,莫斯科索总统签署法令,正式开始实施一项“国家安全计划”。这是巴拿马首次自己制定法律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美巴两个非等量级的国家之间,除了有强弱大小之分外,两个国家各具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特征。一方面,两国都有建立新型关系的愿望;另一方面,两国又都要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双方各有所需,互有所求。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关系一般来讲会沿着正常化的轨道继续向前发展,但是,也不排除其间仍会有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

两国关系前景正常与否,美国是起主要作用的。两国关系的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这一点。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过去在巴拿马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有种种特权;美国现在在巴拿马仍“享有维护运河中立的永久责任”(注:卡特总统1977年9月16日致参议院的信。)。实际上,正如基辛格所说,美国“仍将控制着巴拿马”,只不过是形式变化了。以前是面上的问题,即美国占据运河和驻有军队;现在是一条无形的线牵在美国手中,即中立条约赋予美国在“必要时候”的干涉权利而且是永久无期的。美国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制约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美国想在运河问题上制造麻烦,那将是很容易的。当然,美国如果能信守“平等、合作、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原则,美巴关系无疑将会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

巴拿马作为一个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小国,既要自强不息,抓住机遇,积极利用国内外有利的环境和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又要应付各种挑战,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谓是任务艰巨而繁重。但是,美巴关系的正常发展无疑会给巴拿马带来新的希望。

标签:;  ;  ;  

浅析运河归还后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_美国全球军事基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