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创新技术的探讨论文_郑蔓丽

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创新技术的探讨论文_郑蔓丽

郑蔓丽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 广州市 510630

摘要: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垃圾与废水导致河涌污染等问题极其严重,近年来,相关部门已逐渐重视对河涌各种问题的治理,本文就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创新技术展开探讨,研究了该治理技术的内涵与影响、及两大重点问题的治理修复创新技术。

关键词:河涌治理;生态修复;技术

传统的河涌治理方式下工程量巨大,成本高且治理效果始终不理想。随着工业的发展河涌污染问题越发严重,这就使得相关部门越发重视该项治理工作,技术部门也不断促进治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目前研究出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其应用带来明显的治理效果。

一、河涌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的内涵及效果

(一)内涵

河涌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的实质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吸附作用,对河道中污染物、淤泥等进行处理,修复水生生态环境的平衡,其核心在于利用高效分解的微生物制成生态修复剂,在治理时将其投放到被治理的河道中。传统的治理技术只是截污与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的工程量极大,成本极高,却未能进行彻底的修复处理,使得无法彻底完成河涌直流工作。而生态治理修复技术是从淤泥与污染物本身着手,从根本上展开治理工作,可有效治理河水污染等问题。

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的关键有以下几点:首先,微生物激活技术。科学看待生态修复技术,掌握该项技术的原理。即利用水生生物的生理代谢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解决河水中的污染问题及修复水生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环境的自净修复功能进行生态修复的技术,该技术的使用需要用微生物剂激活河水中带有自净功能的微生物,从而激发河水的自净功能。其次,微生物驯化技术。这是生态治理修复技术的基础,通过控制微生物的活性、繁殖等,充分利用其降解作用,促进水生生态修复,维护水生生态的平衡。

(二)效果

首先,生态治理修复技术具有长期修复效果。生态修复剂具有沉淀效果,且生物剂中的微生物受水流影响小,不易流失,起到长期治理的效果。其次,利用生态治理修复技术可避免使用大型机械,也不用对淤泥进行再处理。这可在极大程度上减轻河涌治理的工程量与治理成本,同时还可避免再处理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再次,利用这种修复技术,不必进行曝气充氧作业,进而减少了相应的设备管理成本。最后,这项技术降低了河涌治理的难度,提高了治理的效率。同时,与传统的治理方式相比,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可有效的去除河道中的臭味,提升河涌治理的效果。

二、河涌污染生态综合治理创新技术

(一)水生植物恢复技术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水生生物的生长习性开发的一项生物治理修复技术。水生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汲取水中的氮、磷元素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这会减少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进而改善水体的富氧化环境,降低河水黑臭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水生生物的根部会吸引许多异养微生物寄生与繁殖,异养微生物在同化与异化作用过程中会降解河涌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而达到治理修复河涌的效果。广州市为解决石井河水体污染等问题,曾采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并构建多层亲水空间。通过对比明显发现水生植物种植区的水质明显得到改善,鱼类等水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实验证明,沉水植物带的种植对治理修复河涌问题的效果最好,其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各自可达70%左右。因此,现代许多河涌原位生态治理修复过程中都会采用这项生物技术,提高治理修复效率与水平的同时,还可促进水生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1]。

(二)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的治理方式是利用砂石、土壤等介质与合适的水生生物共同建造一河涌治理修复的生态系统。如增埗河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对增埗河进行保洁清淤的工作,利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清淤工作。然后在增埗河及其周围建设植物景观地带,如西湾叠翠等景观。这项治理不仅使当地的河流得到良好的治理,同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较好的环境基础。该技术治理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介质与植物过滤并去除水体中的颗粒污染物;第二,利用介质的吸附、结合及离子反应等作用,有效消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第三,利用水生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调节水体中的富氧化环境。

(三)植物浮床技术

这项技术是通够建立生态浮岛系统,在浮岛上可种植花卉等景观类的植物。现在已出现浮田型漂浮湿地,这一项目的实际价值可实现水生生态的修复,甚至和促进当地农业种植的的发展。这项技术成功的将陆路植物种植与河涌治理修复作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可漂浮的材料作为介质,在河涌上进行无土栽培的现代化景观植被。一方面,利用景观植被的生长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改善水体环境。另一方面,为省市建设提供新的环境依托,为城市发展农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河涌黑臭河道生态治理修复技术

(一)修复技术工艺

黑臭河道形成的原因是河涌内存在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细菌等,河床底部处于极大的厌氧环境,抑制了河水自身的修复作用。长期维持此状态,会导致黑色底泥上浮,使河水变污浊。而有机物的长期堆积就会导致异味出现。

针对黑臭河产生的原因技术人员研究出底泥净化生物修复治理技术。这项技术的由三部分构成,且每一部分都具有极强的实际作用。首先,增氧剂。这一部分的作用在于将河床底部的厌氧环境转变为好氧环境;激活河床淤泥中的微生物,促进河水的自我修复功能;作为电子受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其次,有效微生物菌剂。由好氧型与兼型微生物组合制成,同时多采用本土微生物以提高生物剂的降解作用。最后,生物载体。为微生物菌部提供依附体,可进一步降低微生物受河水影响而流失的可能性,提高生物修复剂的修复作用。利用底泥净化剂可有效降解河涌内的有机物与细菌,减少河底淤泥量去除河水臭味,以达到净化河水修复水生生态的作用。

(二)具体实施方法

以珠江市的河涌治理还原工程为例,当地河涌承担着抗洪、灌溉、排污的重责,而近年来该地河涌的黑臭现象明显,导致极严重的环境问题,阻碍了当地城市美化建设的步伐,甚至已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治理河涌黑臭河道的问题已成为当地社会建设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为此相关人员提出用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

首先,选择问题严重的郭村作为治理试点。当地河涌黑臭现象及其严重,已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选择当地作为试点工程。在确定郭村为治理试点后,对当地的河涌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地污染问题最严重是硫化物污染严重、重金属物质具有严重的不稳定性。相关人员制定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去除河涌内的硫化物与提高重金属的稳定性。

其次,对当地河涌实施实际治理工作。先运用底泥净化生物剂进行河涌底泥氧化分解作业。然后利用稳定剂,增加重金属的稳定性。最后,向河涌内投放电子受体稳定剂,进一步稳定重金属物质,维持河底的好氧环境。在投放底泥净化剂的20天内臭味明显消失,30天左右水质变清,50天左右以淤泥为食的水生物数量增多,120天左右水中小鱼群出现,此时水底淤泥厚度以削减近30厘米。由此可见,河涌原位生态治理还原技术的功效快,治理效果好,提高了河涌黑臭河道治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治理难度[2]。

结论

为提高生态保护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有关部门正积极促进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的创新发展,全面治理河涌污染与黑臭河道等问题,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高河涌治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少珍.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创新技术[J].环境,2014,(S1):171-174.

[2]梁建祺.河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4,(2):334.

论文作者:郑蔓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河涌原位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创新技术的探讨论文_郑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