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理论的建构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特殊教育理论的建构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建构特殊教育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教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指导特殊教育的理论是什么?特殊教育是一门技术?还是一个学科或者一个专业?笔者讲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教师说:“我努力的学习,学会了许多方法,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自己用得好不好?自己用对了没有?”这种情况反映出,没有理论指导的方法。当教师面对学生的种种需要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来建构特殊教育的理论体系,使之引起特殊教育理论界和教学界的充分重视,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活动,对理论进行探讨、提炼、总结和完善。我们不能期望特殊教育的理论已经成熟到不需要发展,而是应该弄清楚我们已经建构了什么?我们还缺少什么?我们如何去建构?如何去发展还没有成型的理论?

一、特殊教育理论空白的危机

1998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et.Al.1998)等专家出版了《建构特殊教育理论》一书,引发了笔者对特殊教育理论的思考。80年代,笔者在华盛顿攻读博士学位时,曾经和班上的同学、教授探讨过这个问题。当时的结论是:特殊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没有自己专业的理论,指导特殊教育的理论是从其它学科借来的,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的学科理论是特殊教育经常引用的。近代的脑科学研究和电子计算机学的研究也被特殊教育充分的引用。特殊教育为了解决残疾人就学、就业和参与社会等问题,采取了海纳百川的实用主义思维。融合一切可以应用的理论和学科知识,吸引各行各业的人士和专家参加到研究和教学队伍中来。这样的思维帮助特殊教育在过去的两百年中成为富有生机和发展活力的一门专业。然而,特殊教育的实用主义也在渐渐地影响着特殊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得某些实践显得盲目和随意。一些原本对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可以很有意义的讨论与争论经常不能得到重视而不了了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特殊教育在缺乏理论指导之下还能够发扬壮大吗?因此,Allan认为,特殊教育理论发展面临着理论空白的危机。

他认为:理论界并不关心特殊人群的经历,不能充分理解他们的需要。特殊人群没有能够成为研究的主体,特殊人群一直是作为特殊教育的客体被人研究。这种理论界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别的学科还可以忍受,在特殊教育这么一个强调人道精神和强调人权观念的领域就变成了一个理论发展的障碍。所有理论界对特殊人群所作的事都是“想当然”或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猜测。

二、特殊教育的发展观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个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密不可分。有了社会的发展,就产生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找到立足的基础。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都受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对特殊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当时代向前推进,特殊教育事业也在相对的发展阶段往前推进。布鲁勒特(Brouillette,1993)从社会学的观点归纳了6个可以解释特殊教育发展的假设。根据他的论点加以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特殊教育的发展不外乎下面几种趋势:

1、需要数量的压力带动特殊教育发展

有研究证实,需要特殊教育儿童的数量影响特殊教育的发展。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要特殊教育儿童的数量越大,就会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当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不再是少数时特殊教育就进入了发达阶段。也有研究结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健康卫生支出和特殊教育支出成正相关。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把人民的健康作为社会进步的一个指标这个国家也会同时意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

2、公众对教育的要求推动特殊教育

大众对特殊教育服务的要求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动力。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特殊教育的历史进程中,经过组织各种福利或请愿团体向政府表达愿望。残疾人自己和他们的支持者,如残疾人团体、残疾人父母团体,请求政府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带动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推动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3、教育发达连带发展特殊教育

任何一个政府或社会,在提倡教育的同时,也会提倡特殊教育。在增加教育经费时,也会考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一般来说,普通儿童的教育总是排在教育议事日程的前列,但是,在一定的发展之后,特殊教育会被提到议事日程。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或社会只关注普通教育的发展却忽视特殊人群对特殊教育的需要。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是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这是不可争论的事实。

4、资源丰富决定特殊教育的服务

资源丰富的国家,比如欧洲、美洲的经济发达国家会花较多经费用于教育,同时也比较重视特殊教育。国民年人均收入高的国家,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也较高,特殊教育服务的设置也较多。

5、国际交流影响特殊教育发展

国际间有许多影响社会、经济、教育的会议、交流、访问活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活动影响了特殊教育理论的发展传播、经费、材料的使用以及人员培训和教学方法之间的互相借鉴。这些国际间的交流与学习在不知不觉间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6、社会发展需要特殊教育发展

当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社会发展结构必须转型。这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因素结合起来,促进了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提供教育,而且,只有在推动特殊教育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政治才能得以转型和起飞。哪一个国家能够找到比较经济的方式提供特殊教育,对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普通学校提供特殊教育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特殊教育的捷径。

三、特殊教育的人道与人权思想

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是特殊教育的出发点,是特殊教育的最基本理论,也是最被人们所采纳的理论。我们国家在发展特殊教育和制定残疾人事业规划的文件和政策中,几乎每一次都要出现“提高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发展特殊教育符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等等表述,这些表述说明我们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代表最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且希望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做好残疾人工作,做好特殊教育服务。不但政府文件采用人道主义的思想,基层的教师在教研总结时也经常写着“迟开的花朵也是祖国的花朵,要一样的爱护他们,教育好他们(残疾儿童)”。

如果说人道主义思想充分地体现在中国的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则人权观念就是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理解的一个特殊教育理论。每一个国际宣言,每一个国家立法,每一个残疾人和帮助残疾人的工作者都能够理解“每一个儿童都有权接受教育”,“每一个儿童都是特殊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特殊教育需要”,“应该为每个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提供帮助”,“儿童有表达意愿和需要的权利”等等出现在世界儿童公约和萨拉曼卡宣言(世界的特殊需要教育宣言)的一些表述和陈述,说明人权观是特殊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人权观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理解和接受的一个指导特殊教育的理论根据。

四、个体论与社会论之争

理论界为了全面分析事物的真相,经常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一种在特定角度下的视角来解释,演译一个现象。在解释“残疾”和“障碍”的现象时就存在两个不同角度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残疾”和“障碍”的问题出在哪里?个体论的观点认为残疾的问题是个体的问题。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异常或缺陷造成残疾或障碍。这个认识导致对个体差异的鉴别以及采用康复的措施用以矫正异常和缺陷。这个观点重视把残疾人教育或康复成所谓的正常人,在实施特殊教育时对教育的对象采用缺陷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的对象,采用医疗的方式矫正学生行为,也称缺陷论或医疗学说,在本文的下文还要探讨这个问题。

社会论的观点认为残疾的问题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可以包括教学的方法和与儿童互动的人所做的一切的事情。反对贴标签和对人分类。社会论支持人权的教育观。社会论对环境对人的影响有两个假说。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onism)和社会产生论(socialcreationism)。前者更重视排除为正常人设计的环境对残疾人却不利的环境因素。强调残疾人的需要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并加以满足。后者认为是社会造成的的障碍。但关键在社会体制的不公正,而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歧视问题。残疾人的发展受到限制是受物质、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的压抑作用。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改革,对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强调的是残疾人的愿望,而不是残疾人的需要。因此后者更加热衷于人权上的诉求。

五、特殊教育的不同学说

科和陈(Cole & chan,1990)在《理论模淹和特殊教学法》一书中归纳出共有六个理论学说对特殊教育方法具有较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医疗学说、发展学说、行为学说、认知学说、人性学说和环境学说。理论学说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因此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原理和基础,对教学的组织提供实质内容和方法,理论还可以用来支持学科发明,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因此熟悉各个理论学说的主要内涵,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要地论述这六种理论学说的观点以及它们对特殊教育学的形成已有的影响。

(一)医疗学说的特殊教育观

医疗学说认为,所有的学习问题是器官异常或疾病的结果,神经组织、生物因素或基因因素的异常是残疾的主因。这一个学说认为医疗人员和教育人员应该协作,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坚持在进行教育之前应该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生理神经组织的诊断。医疗学派的观点对过程训练法(process training methods)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生物心理学的观点,过程训练法强调可以提供适当的感觉刺激来组织教学过程。依据医疗学说所形成的工作方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的应用于个别化教学的过程:(1)收集数据,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2)采用有效的方案,进行干预和实验;(3)改变对象的生活方式和实验方式;(4)评价干预或教学的效果;(5)长期跟踪干预的效果和是否产生其它问题。但这种方法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主要表现在:

1.研究显示多数的学习困难并非都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环境和学习者互动不良是产生学习困难的更重要因素。

2.教师认为学习困难是有生理因素基础的,因而放弃学生不肯提供帮助,医疗学派给教师一个可以不改进教学的借口。

3.研究证明,只有很少的人认为学习困难儿童需要医疗服务,多数儿童都不需要医疗服务,他们更需要教育的帮助。

4.根据医疗学派设计的教学法获得的效果不显着。

医疗学说在近代受到许多批评,许多专家认为把特殊人群看作残疾、不正常、或病人,使得社会对特殊人群的理解和关注产生偏差,尤其是社会学家的观点,坚持特殊人群应该和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一样的完全平等的参与一切社会活动。

(二)发展学说的特殊教育观

这个学说认为每一个儿童、青少年都经历同样的发展历程。生理因素的发展决定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发展学说认为学习困难儿童经历的发展阶段和所有儿童是一样的,他们只是发展比较缓慢或落后罢了。教师的任务是找出儿童的不同能力,如智力、社会、情感、体能的发育阶段,找到适合儿童发育阶段的方法来教育他们。教师在每个学习的环节都应该关注儿童是否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学习困难儿童尽管学习落后,只要发展出与普通儿童相等的能力就具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发展学者不相信可以快速改变儿童发育的教育理论。不相信奇迹的方法可以克服残疾。他们认为应该给儿童提供自然的环境,而非干预性的教学方法,反对揠苗助长。他们的理论对“过程训练法”以及“认知和元认知训练法”有影响。

(三)行为学说的特殊教育观

这个学说认为行为分析是任何特殊教学法的基础,强调采用可观察的行为和改变环境的方法来改变行为。教师通过改变儿童行为的前因因素(antecedent event)和后果因素(consequent events)来达到改变儿童行为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绘制图表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变化,是这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残疾儿童的问题被认为是不恰当行为的表现,比如表现为过度行为或缺陷行为。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前因和后果的控制,强化合适行为,减弱不合适的行为来塑造儿童。

行为模式发展出来的方法有“刺激控制法”和“事故管理方法”(contingency management method),精确教学法(precision teaching),熟练掌握学习法(Mastery learning),导向教学法(direction instruction),电脑辅助教学法(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method)等。这些用于特殊教育的方法,都受到行为模式的影响。

行为学说(behaviourism),盛行于20世纪50-70年代,对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影响很深远,用于对行为障碍和重度残疾儿童的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设计,数学、阅读和语言的课程,用直接传授法(direct instruction)教学,使用行为矫正技巧,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削弱学生的不良行为。相对而言,行为学说在普通教育中应用得较少;普通教育界认为这些教学法太机械了,忽略了学习的内化过程,而且教师处处操纵儿童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学习能力;强调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才是培养儿童的好办法。

(四)认知学说的特殊教育观

认知心理学者认为行为学说用行为分析的模式无法解释儿童的认知缺陷和语言学习的情况,忽略了信息处理能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作用。认知学说专注于内在认知和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反应或可观察的行为。

认知理论揭示大脑如何处理信息,以及如何从信息中提取意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注意(attention)、知觉(perception)、记忆(memory)、概念形成(conceptualization)、理解(comprehension)、逻辑关系(reasoning)、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和决策(decision-making)。

认知学说里又有各个分支理论,其中信息加工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受关注。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而且受管制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控制的过程,可以用于训练、协调、监控和评价任何一个行动计划。目前,很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的残疾或学习困难是由于认知过程的缺陷所导致的,因此,根据认知理论发展起来的训练方法对特殊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些训练方法中,尤其是“认知和元认知训练方法”(cognitive & metacognitive training methods),“过程训练方法”(process training methods)和“认知行为矫正方案”(cognitive-behavioral modification methods)影响最大。

(五)人性学说的特殊教育观

人性学说认为所有的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self-actualisting tendency),即人是通过自我决定的活动来发展自我。这个学说的教育观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有能力为自己负责,决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学生应该是自我导向和独立学习的。教师适应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发展社会、情感、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科能力培养是比较次要的。他们相信当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决策时,他们的成绩会更好。人性学者认为学生学习困难不是他们的学科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无法对课堂活动产生兴趣,觉得学习无味,没有尽力学,所以应该强化社会技能、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尊心的培养。这个学派影响了如: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和其它强调情感发展的教学法。

(六)环境学说的特殊教育观

环境学说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互动而产生。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个人特点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是协调一致的,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有困难。当个人特点与环境因素的互动不能和谐,失去平衡,在个人能力和环境对个人的期望之间造成差距时,学习困难便产生了。教育的目的是就改变学生去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适应学生。这个教育观还强调家长和社区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制定中来以协调学生的发展。

这六个学说各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医疗学说来自医学、生物学,环境学派说来自社会学、行为学说、认知学说、发展学说以及人性学说来自心理学。每一个学说的影响都可以自成一家,对特殊教育的影响也都各有侧重,我们在运用各个理论学说来指导特殊教育时应采用辨证的方法来看待。

六、讨论

以上的理论综述,在于对现有的特殊教育理论进行初步的归纳,许多理论和学说还存在不少争议,也有些观点显得主观,不经过实践检验是不够科学的。另外,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正在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的思潮,对于中国目前在实践中已经凸现的现象,应该用中国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原理进行研究和解释,以便在理论上转变跟着外国人的屁股走的劣势。中国的崛起象征着东方文明的复兴,如何引用东方文明的法则与辩证方法来建立假设并加以验证,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天职。

标签:;  ;  ;  ;  ;  ;  

特殊教育理论的建构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