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回想十年的教学经历,我曾担任过三届高三政治教学工作,前两次的教学成绩都不够理想,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趋势、状态,并运用案例说明高中政治课堂运用发展观原理的有效性,期望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观;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51-02
引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1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需要政治老师寻找到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回想工作的十年教学经历,我曾担任过三届高三政治教学工作,前两次的教学成绩都不够理想,以致每次上课前自己都非常紧张,上课的感觉就像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最近一年所任教的高三毕业班政治课,在总结了之前的失误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与学生相处关系较为融洽,教学效果也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其中与我经常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原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趋势、状态分不开。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一,它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社会有机整体;其二,它一方面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两个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其三,它强调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其四,它强调和重视人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一)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其涵义分别是: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起点;量――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割裂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两种形而上学:“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它们割裂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二、运用发展观指导下的教学案例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每一次上完课后我会请政治课代表帮我把相应的作业收上来检查,有几次当我查到王刚同学的作业时,留意到他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一字不差,感觉他欺骗了我,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任务,我希望他能答出自己的思路,写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抄袭,顿时,我心中的不满情绪直上。如果持续的抄作业对他的学习是没有多大帮助的,我怎样帮助像王刚这样的同学摆脱抄袭写作业的毛病呢?我找过他谈话,告诉他抄作业的不好,下次不要再抄了……,他都点头答应了,但是收效甚微,下一次作业交上来的时候又与参考答案无差。我感觉到自己的教育是无效的、失败的,心中不免有些焦虑起来。
从这个案例来看,我总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对中学生作为个体的多样性认识不够,其成长、发展是复杂的、多变的。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一般而言,高中生多数处于15岁到19岁之间。此阶段为人生的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动态性以及独特性。
其次,发展观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而不是有量变就一定会有质变。
第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三、运用发展观指导的教学改进
(一)继续对他的抄袭行为进行引导——坚持量的积累
老师:你这次的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吗?
学生摇摇头承认错误。
老师:我们来高中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 参加高考,考上大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老师:对,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高考,你认为高考你可以抄得到答案吗?
学生沉默摇头说不可以。
老师:你看我们平时辛辛苦苦练习的抄写,在最关键的时刻却没能帮到我们,你觉得抄作业对自己的高考有帮助吗?
学生认真想了想,意识到抄作业对自己的高考可能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又苦于不会写,对我提出自己的困难:老师,其实我有的时候也是想独立完成作业的,但是,一做到主观题我就没有思路,写不出来……
老师: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是由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大家都会做所有的题目,那我们马上就可以参加高考,不用上学,那老师也该失业啦!
学生微微一笑。
老师继续耐心开导:我们人是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走路吃饭呢?运动员天生就会做各种运动吗?
学生摇摇头:不能。
老师: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页一页地看,习题要一题一题地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我们用心把基础知识打好,学会理解并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逐步能学会解题的。
学生如重释负地着说:谢谢老师,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啦!
老师:好的,老师相信你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会对主观题的解答有所感悟,今后我们一起来努力,把主观题、不会答的难题一一突破,我们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通过这一次深入的谈话我也意识到王刚在抄作业这个问题上态度有所转变,但要让他学会独立完成作业,除了思想上引起重视外,在行动上也要给与督促与帮助,用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地教会他把所学的知识和题目材料结合在一起,分点分层次去分析材料。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了怎么用知识分析材料,有了做题的自信心,他才不会想去抄别人的答案,逐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坚持发展的眼光
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在每次备课时都要精心准备,老师要有一桶水的知识才可能给学生一碗水的能量。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课堂练习的环节必须做到:备学生,练习筛选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备教材,所选的习题要与这节课的知识点相适应,并把历年来比较典型的问答题或者是近期比较热门的国内外新闻编辑成练习题目提前准备好,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完成课后上交给我批阅。高考答题有时间限制,我们的练习也要有时间控制,做到通过一段时间这样面对面督促和课后认真批改做批注,学生逐渐对政治答题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习惯学着自己去分析、作答,答题有了规范,学习成绩逐步上升,答题有了自信,学生慢慢改掉了抄答案的毛病。
(三)适时鼓励学生——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学生刚刚开始进行问答题训练的时候总是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有的知识点运用不当,有的审题能力差,未能从试题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有的答题不规范……,当他们发现困难时我都坚定地站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出来,即使写错了也不批评而是耐心给他们改错,并在班上大力表扬那些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气氛。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经过日复一日,不间断的课堂练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答问题的思路,班上形成了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风气,慢慢的,班上的学生都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使我们能够更真实地认识学生,能够为他们计划得更长远,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每一天都在慢慢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能力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的眼界才能不断开阔,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一次失败或一次错误就一口否定他,放弃他。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犯了些错误或做得不好时,我都应用宽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耐心地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勇敢地走出困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回顾这十年的教学历程,但凡我在教学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无不是用点点滴滴的耐心、爱心换来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将爱进行到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指导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 2007、
[5]、李晓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 2016(11):52-54、
[6]、张婷婷. 巧用生成性资源 演绎精彩课堂——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应对策略[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3(17):48-48.
[7]、陈廷喜, 熊晓明.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策略[J]. 教育与管理, 2010:65-66.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9]、黄惠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7):68-68.
注:
1.本书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黄惠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7):68-68.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论文作者:黄喻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量变论文; 事物论文; 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发展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