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西朋
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卫生院 271034
【摘 要】目的:针对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发病在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70名,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病人,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对照组进行传统治疗。进行神经工程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工程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进行治疗后的第7天,14天,21天进行比较,比较结果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神经功能缺失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进行广泛使用和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系统评价
引言:脑梗塞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相同,这些症状有很多轻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脑梗塞在发病早期和脑出血的治疗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此病要及时的诊治。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氯吡格雷,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并将研究结果在文中进行报道和阐述。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06月至2013年06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5岁(59.1±10.2岁);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4岁(58.3±11.6)岁。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NIHSS、AD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入组标准
入选病例全部符合以下条件:
1.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 RI证实排除脑出血。
2.均为首次发病且72 h内未正规治疗者。
3.无明显意识障碍,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
4.入组前未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
(三)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依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降血脂、钙离子拮抗剂、活血化瘀、营养支持治疗等处理,并对高血压、糖尿病给予相应控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上海先声药业生产)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连续应用14 d,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常规。
(四)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定,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d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21/3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7d 两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1 d 两组NIHSS评分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两组ADL临床变化观察
治疗前及治疗后7d 两组ADL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4 d、21 d 两组ADL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治疗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未行特殊处理后均自行恢复,对照组有1例谷丙转氨酶增高。
三、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内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常见病和高发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与病死率。急性脑梗死局部血管闭塞后梗死中心区细胞迅速死亡,其周围半暗带血流不同程度下降并引发缺血级联反应。卒中后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氧自由基的释放又会启动更多自由基生成,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针对任何单一环节治疗不可能完全有效的阻止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只有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药物才能达到协同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剂,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主要通过清除羟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导致的级联损伤,从而防止脑细胞的过氧化损害,并且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发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15-羟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从而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神经元死亡。
结语: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氯吡格雷,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通过上文的报道,我们能够知道,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运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能够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改善,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提高单用的治疗效果,还能够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可以广泛使用,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艾尔肯.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21):713-714.
[2]李文霞.依达拉奉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5):303-304.
[3]陆阿楠.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01):143-144.
[4]朱娟妮.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药物与临床杂志,2011,10(01):195-196.
[5]蔡畅.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体会[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03):867-868.
论文作者:倪西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格雷论文; 达拉论文; 脑梗塞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自由基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