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目的 探讨护士同理心关怀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患者428人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6月实施常规护理,其数据为对照组数据;2016年7月—12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同理心关怀护理,其数据为观察组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法,在1月、6月及12月时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填写并分析数据;比较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后和实施同理心关怀护理后透析患者焦虑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变程度。结果 观察组透析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56例(59.8%),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为417例(97.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理心关怀护理明显降低患者焦虑发生率,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同理心关怀;血液透析患者;患者焦虑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关怀照顾患者成了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和中心任务。在倡导人文关怀的今天,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同理心关怀护理显得迫在眉睫。
同理心,是指一种站在对方立场上去理解他人情绪感受,并将所感受到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1]。并要与同情心做以区别。我们对在我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428例患者,2016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常规护理,而在2016年7月—2016年12月行同理心关怀护理,可以明显看到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下降,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血液净化中心长期透析患者428例,男性273例,女性155例;年龄22岁--87岁,平均56岁。排除短期过渡透析患者及对医嘱、护理医嘱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前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一般血液透析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同理心关怀护理。具体做法如下:①本科室目前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血透室的环境,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亲切和蔼的询问其病情,解释透析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血透治疗的安全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让其主动配合,减轻透析中的并发症。②患者透析室环境的人性化考虑 首先要求医护人员仪表要整洁,仪表不仅仅包括衣帽、穿着,还包括内在修养、文化素质。③重视患者的接待是实施同理心关怀要点,当患者带着病痛、怀疑等复杂情绪进入透析室,首先接触的是护士,要求护士迎接患者时,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护士在与患者交谈中应注意礼貌称谓及谈话的语调和速度,对患者的述说应认真倾听,让患者占主导地位,护士适时引导主题。④透析操作中重视同理心关怀,护士在进行穿刺时,应先向患者解释可能带来的不适,尤其是血管难度较大的血管穿刺时,应给予安慰、鼓励,使其配合操作。操作时应沉着、熟练、一针见血。
1.3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2016年1月、6月、12月采用SAS量表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评估[2]。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总分20—80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前焦虑发生率,SAS评分比较
透析前观察组发生焦虑256例(59.8%),对照组417例(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6,P<0.01)。透析前观察组SAS评分为(36.22±3.31)分,对照组为(61.25±4.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P<0.01)。
3讨论
肾病患者一旦发展到靠血液透析来维持延长生命阶段,心理会发生复杂变化,极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抑郁和悲观,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精神错乱等心理障碍,拒绝配合护理计划或对抗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长期的血液透析使患者身心受疾病折磨易产生心理障碍。
1973年,同理心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3]。此后,同理心被看作是护理的道德和哲学的基础部分,成为护士具备护理能力的一个条件[4]。作为护士,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言行,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德体现出来,这就是同理心关怀,这就是人文关怀[5]。
参考文献:
[1]BUCKMAN R,TULSKY J A.RODIN G.Empathic responses in clinical practice:intuition or tuition? [J].CMAJ.2011,183(5):569—571.
[2]黄丽,杜玉芳.医护人员同理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43—746.
[3]曹锦亚,魏镜,史丽丽.等.医学活动中的共情及困难:巴林特工作对促进共情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5.36(4B):4—7.
[4]王幼芳,王芳,李海燕.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同理心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37.
[5]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作者简介:李珊珊,护理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
论文作者:李珊珊,高菊林,刘小敏,郭荣荣,韦巧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满意度论文; 血液论文; 护士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