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比较看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贡献_精神文明论文

从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比较看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贡献_精神文明论文

从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决议》的比较中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看论文,历史性论文,全会论文,决议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回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并把它与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跨世纪行动纲领,必将载入我党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光辉史册。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是在“九五”计划开局起步之年,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既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联系和重新学习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结合理论与实践,把两个《决议》加以认真地探讨和比较,我们就会明显地感到,我们党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了。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的形式,提出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以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的极大提高为目标的,而二者的有机结合,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题中之意。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看,客观上也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党实现了思想路线和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地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在短短的数年中就使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党也越来越意识到并注意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开始强调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战略方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同志的报告,首先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确认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并把它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基本结论之一;党的十二大把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方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把精神文明建设大体上归纳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并强调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方针等。直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又以党的中央全会《决议》的形式,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认识结论。

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以及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必须实行物质极大丰富和精神极大提高的理论性预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它对于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逐步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的几年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努力,且在一系列重大领域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然,从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看待问题,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发表于我国改革开放仅仅数年之时,一切都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都正处于艰苦的初步探索时期,我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重大课题的实践和认识也有待于深化。在当时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具体发展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的认识还只是起到“开题”的作用。从逻辑上讲,开题与破题,与比较完整地解决问题尚有一段距离,诸如:怎样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历史地而不是空想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怎样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的理论高度,阐释精神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阐释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如何确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实际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如何坚持两手抓,如何体现重在建设,如何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以及如何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等等,随着我国十八年来历史的大转折和事业的大发展,尤其随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指导地位的确立,对这些问题都必须给予进一步深化认识,并做出更科学的概括和阐释。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顺应中国改革与发展形势的需要,就如何回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其理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形势发展的关系、战略地位及当前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决议》明确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十八年来所形成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提高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从来不否认物质决定精神,但也必须承认在一定条件下精神的巨大作用。我们这里所说的精神文明的力量,正是指的决定于经济和政治,正确反映经济和政治,又给予经济和政治伟大作用的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十八年来,“没有党的指导思想这种历史性飞跃,没有全民族精神状态这种深刻变化,没有敢闯敢试的劲头和及时总结经验的智慧,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决议》指出,不论大好形势的发展主流和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都必须要求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决议》用较大篇幅,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和整个世界发展的两个大局来考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成绩和问题、现状和前景,都与这两个大局密不可分。《决议》指出,在今后的十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坚定不移地推向前进,就必须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在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基本指导方针基础上,依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十八年大变革、大发展的现实,以及实现我国今后十五年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客观需要,又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从理论基础、路线方针、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方面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决议》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之较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指导方针更科学、更规范、更严整、更明确,使全党同志更易于理解、掌握、操作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落实。

2、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创造和经验作了系统的概括总结,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归纳。

(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决议》用了184个字,精辟地提出了“三坚持”(即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方针)、“两加强”(即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四以”(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有”(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两提高”(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人民干四化。指导思想的明确和切实,对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2)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决议》中明确规定了“42315”的基本要求。即“四有新人”;“两个牢固树立”(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三个显著提高”(公民素质、文化生活水平、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一个良好局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及近期的“五个坚决”(一是坚决反腐败,正党风,二是坚决刹歪风,树敬业精神,三是坚决扫除迷信黄赌毒,树文明健康、科学之风,四是坚决清理文化垃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五是坚决治理脏、乱、差,创造文明环境)。这种系统化、条理化了的奋斗目标,使我们一目了然,且耳目一新,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3)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论。《决议》将我们长时期所倡行的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纳入了社会主义道德层次的几个基本范畴,即“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新型人际关系的框架。

(4)关于对文化事业中“老三界”的基本要求。《决议》提出,文学艺术界要坚持“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精品战略,促进文艺繁荣;新闻界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发挥“两个作用”(即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管理调控,确保宣传质量;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明确主攻方向(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分清政治是非(即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活跃学术空气。这些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关于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决议》提出,要积极开展目标明确、参与广泛的创建、共建活动,即创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使之成为规范化、系列化、经常化的群众性活动。

3、《决议》尤其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系统化、条理化,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决议》用“八个强调”,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和原则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领导等方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这种系统的理论只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上才能给予科学的归纳和概括,而正是这一归纳和概括,才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也才能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南,使我们在今后的精神文明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各项工作中更具有原则性、计划性、自觉性,使我们可以少出失误,至少不出大的失误。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跨世纪行动纲领,对于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识到位,对形势分析科学而透彻。由于把精神文明建设客观地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发展的两个大局中进行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考察,使全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为各级党政领导切实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认识基础。

其次,《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有路线方针,同时还规定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尤其在《决议》中就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光辉思想的系统的理论概括,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大领域内,解决了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根本问题,解决了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在实践中体现出“主心骨”作用的根本问题。

其三,《决议》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系完善、结构严谨、论证准确、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战略性、群众性和可操作性,使全党在宣传、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宜于体现自觉性、积极性、原则性、计划性和实效性,以避免两手不一、左右摇摆、冷热不均现象的发生。

其四,《决议》就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明确,系统全面。其中,特别注重对群众中创造的各种创建、共建活动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彰扬,诸如军民、警民共建活动,战线、部门、单位联建活动,城市“创三优”活动,农村“创十佳”文明户活动,行业创“文明窗口”活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及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等等,所有这些有血有肉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将使全国人民在学习及贯彻落实《决议》中,易学、易讲、易做,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

最后,《决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问题,要求明确,规定具体,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决议》明确提出:“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各级党委必须始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一个统一的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齐检查”,要把如上要求作为对干部考察、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要求“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并就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如何加强教育、管理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措施和要求。所有这些,使得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如何做到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抓精神文明建设,既给予了原则性规定,又给予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从而为精神文明建设创水平上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条件。

回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并把它与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在我党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确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是在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全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的情况下,继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之后的又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至此,我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就一步一步的更加明确、更加丰富、更加完善,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反映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坚强有力,也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壮丽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全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国人民要立即行动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必将以对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特有的历史性贡献,载入我党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光辉史册。

标签:;  ;  ;  ;  ;  ;  ;  

从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比较看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贡献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