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政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贡献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并永远保持其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曾遇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艰苦曲折的奋斗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整套党的建设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旧中国,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阐明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斗争纲领、策略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特征,初步奠定了党的建设理论。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党学说,成功地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还精辟地论述了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建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部队,从而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在这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坚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首次提出一系列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原则,并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如何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中国具体情况出发,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落后的农业大国。现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而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约占90%。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榨,有很强的革命性,人数却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有狭隘自私的一面,也有要求革命的一面,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发端于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努力,吸收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优秀分子入党。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党员的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即便是工人党员也容易沾染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这样,在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在党的历史上,围绕这一问题曾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搞唯成分论,片面强调党员的出身成分,拒绝大批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入党,一味追求组织纯洁,企图脱离或避开汪洋大海般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二是只重视组织上的惩办,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反而激化了党内矛盾,给革命事业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我国以农民为主体情况下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作了许多探索,提出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紧抓住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他认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两条重要原则:首先,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入党。所谓思想上入党,就是真正从思想上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世界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入党是组织入党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入党后,思想入党的改造过程永远不会终结。其次,要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由于中国共产党时刻处于小生产思想的包围之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渗透进党的肌体。为此,必须经常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使党永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进行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把党的思想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从根本上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解决党内矛盾,像经常洗脸和扫地一样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37年,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对立统一的法则,批判主观主义的错误,用以端正党的思想路线。以后,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针对王明由教条主义而导致的投降主义错误,要求全党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会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又进一步提出密切结合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论断,正确处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还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要寓于政治路线的实施过程中,大力纠正妨碍政治路线实施的错误思想,以保证实现党的政治路线。
进行思想建设,就要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来建设党。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共产党员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要求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之后,他又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提高道德修养和水平。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刘少奇于1939年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系统地论述了加强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重要性,并指出提高修养的途径,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二是把学习与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这在党内引起强烈的反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党的思想建设,毛泽东于40年代初在延安领导了全党整风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上第一次运用整风的形式对全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建党原理与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延安整风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延安整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伟大创造,是思想建党理论的精华。整风不同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针对党内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主要错误倾向,有领导、有步骤、比较集中地对全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广大干部和党员冲破教条主义思想束缚,掌握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加强了党的建设,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建设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中国共产党经过对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探索,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这时,有些人受西方思想影响,对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并提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搞现代化建设。为把落后的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二是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他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不会有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所以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至于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真理,不但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旗帜。
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在五四以来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1](P5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恢复国民经济,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后,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奠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发展生产力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发动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大胆创造,扬起了改革开放的风帆,使华夏神州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说明,没有共产党不仅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没有经历沧桑巨变、日益繁荣富强的中国的今天。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邓小平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提出“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1](P268、342),并将改善党的领导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坚持党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而改善党的领导,就是改进党自身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状况。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善于使之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保证党的决策制定和执行的正确;要求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一致,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有健全的制度和优良的作风,发挥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表率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的集体领导的智慧,同时,还要进行领导体制改革,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从严治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领导的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出现了高潮。大量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入党,壮大了党的力量,同时,也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党员包括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和各种利益的诱惑,出现党风不正、官僚主义甚至腐化堕落等不良现象,败坏了党的优良作风,损害了党群关系,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为了及时清除滋生于党内的蛀虫,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健全党的规章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做了严格规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成立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各地区和各级党委会也建立了相应的纪检组织,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协同监察和政法部门及时清查各类腐败分子,以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党的十二大以后,党中央从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端正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在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中发挥积极作用。
邓小平认为,在新时期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班子来实现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能不能取得胜利,除了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还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由于文化大革命贻误了10年,各级干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状况十分突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干部队伍中的政治、思想、组织状况也很复杂。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培养和选拔接班人,便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邓小平高瞻远瞩,及时提出这一战略性问题:“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2](P66)他认为,“这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2](P183、79)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和任用干部。其中,革命化是前提。干部四化,首先是革命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讲党性,不搞派性。在这一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2](P142)。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切实保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
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江泽民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实践的正确选择,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为全面搞好党的建设,江泽民于2000年3月赴广东考察,明确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即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的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思想高度概括了毛泽东、邓小平和老一代革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三个代表”为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严格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员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同时,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从维护大局出发,反对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或有禁不止。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重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和靠谁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理论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新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继承和宏扬党的优良传统,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恢复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江泽民和胡锦涛告诫各级党组织要从服务于人民的立场出发,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争先创优等活动,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各级干部绝不能以权谋私,绝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而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在实处,使党不断获取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党内外监督体系,增强党的各项工作决策的透明度。党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离不开人民参政议政和监督检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把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好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转化,党内腐败现象愈趋严重,甚至出现党的高级干部以身试法、锒铛入狱的现象。对腐败堕落、违法乱纪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不可姑息迁就。克服“官贵民贱”和“刑不上大夫”的封建思想,秉公执法。只有严惩犯罪,才能扶正祛邪,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率领群众坚决与腐败现象进行斗争,使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容身之地。
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着我们党坚持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根本依靠力量的先进性。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关键是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和内容。一是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举措,党员以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指出:“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为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确定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突破、创新和发展。以后,又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主要内容,不断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项基础工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赋予党组织建设新的任务,即焕发党组织活力、提升党组织自组织管理能力和加强党组织建设创新。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意义。
标签:党建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