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目的:探究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的病因学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展开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肝功能指标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以及预后等方面的价值。结果:1~3个月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高发时期,CMV感染性肝炎以及胆道闭锁是当前导致患儿出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病因。同时,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可以看出,接受治疗后患儿的ALP、ALT、DBIL以及IBIL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真实反映出患儿的病情状态,对于后期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功能评估;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089-02
引言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婴儿期肝胆系统病症,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等几个方面与成人胆汁淤积性肝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涉及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以及部分遗传代谢性缺陷病症,其中肝炎综合征引发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大多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1]。为了有效保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本文就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指标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体研究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包括男性患儿52例和女性患儿48例,患儿年龄区间为25d~1岁,平均年龄为(45.23±2.36)d。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的所有患儿经过血清肝功能、肝脏B超、遗传代谢筛选以及肝胆动态显影等检查之后被确诊。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10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作为对象,对患儿的病因学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展开回顾性分析。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在初次接受临床治疗之前进行空腹7h静脉采血2ml,并借助GEM-9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碱性酸酶(ALP)、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L)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完成相关研究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并且将P<0.05作为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患儿病因学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新生儿期,有52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1~3个月,有21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3~6个月,有24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6~12个月。同时患儿的发病类型包括CMV感染性肝炎(33例)、胆道闭锁(29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6例)、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4例)、代谢性疾病(3例)以及病因未明者15例。
2.2 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
由表2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可以看出,接受治疗后患儿的ALP、ALT、DBIL以及IBIL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x-±s)
3.讨论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期高发的一类肝胆系统疾病,一般涉及到病毒感染、遗传代谢因素、感染中毒性因素以及特发性肝内胆管病变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病因类型为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两种。在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肝内病变与肝外病变两种类型,与此同时还会累及到患者肝外和肝外的病变。其中肝内病变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内胆管数目减少或者缺失,而肝外病变则主要表现为胆道闭锁。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儿一旦患上胆汁淤积性肝病,其肝功能各项指标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说法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通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治疗前后ALP、ALT、DBIL以及IBIL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治疗后患儿的ALP、ALT、DBIL以及IBIL各项肝功能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因此,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将肝功能指标作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10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病因学以及相关肝功能指标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有52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1~3个月,这一年龄阶段的发病率高达52.00%,其次3~12个月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而CMV感染性肝炎与胆道闭锁两种病因导致的发病患儿数分别为33例和29例,在总病因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00%和29.00%,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内容相符[2]。除此之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以及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病患儿数分别为16例、4例和3例,说明外科相关疾病也会导致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断的准确度以及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该尽可能争取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因此,可以将动态分析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与动态变化作为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科学依据,这种诊断方式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雪玲,马素苓,耿江辉,等.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3):293-296.
[2]马雪玲.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肝功能评估及预后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汪姣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胆汁论文; 肝病论文; 肝功能论文; 患儿论文; 婴儿论文; 指标论文; 胆道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