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特点,为该疾病的早期防治和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列有高血压病史且伴有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参照欧洲卒中量表(ESS)将其分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收集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入院4小时后收集其血液,检测其中凝血酶(TAT),抗凝蛋白酶含量(AT),外周血小板含量(PLT),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并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首先对患者进按照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做对比,差异不明显,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接着比较患者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其中TAT(F=27.511,P=0.000)、AT(F=102.582,P=0.000)、PLT(F=3.179,P=0.044),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对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其纤溶活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D-D(F=25.068,P=0.000)、PAP(F=9.965,P=0.000)、t-PA(F=66.185,P=0.000),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会对患者额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造成影响,且神经功能损伤愈严重,患者的纤溶指标会大幅增高,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凝血抗凝;纤溶状态;动态变化;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391-03
Dynamic change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uring acute phase
Lin Bo, Yang G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ty School District, zip code 400014 nerve hospitals in Chongqing City,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uring acute phase,And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on June 6, 2016 - December 2016 120 columns with a history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With reference to 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 (ESS) will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degre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Collect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fter 4 hours after admission blood collection, detection of thrombin (TAT), anticoagulant protease content (AT), content of peripheral blood platelet (PLT), D - dimer (D-D), fibrinolytic enzyme - alpha 2 - resistant fibrinolytic enzyme complex (PAP) original organization fibrinolytic enzyme activator (t PA).And compared with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Results Research first on patients in according to the grouping, the degre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in patients with groups of basic clinical data contra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baseline is consistent, comparable;Then compare different nerve function damage degr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TAT, ats, PL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egree of injury and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different neurological function were also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D-D, PAP and t-P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 Different level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will affect the amount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And neurological damage more serious, the patient's fibrinolytic index will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play a negative impact.
【Key words】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Coagulation anti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state; Dynamic change; The prognosis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还处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危害我国健康人群[1]。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除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外,严重者还能够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病变以及各种并发症,其中脑出血是危害之一,患者在脑出血之前多无预兆,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节、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2];并且有部分的患者出现局灶性痫性发作;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急性期其神经功能往往出现缺损,并且经文献与资料查阅,得知其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状态与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关系[3]。脑出血患者其凝血功能的强弱往往对其病情的缓解与生命的抢救相关联,于是我们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状态的关系进观察研究,为针对性地进行临床上脑出血治疗提供有效地依据,通过选取我院本课题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脑内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脑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确诊患者作研究对象。
1.2 对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具体如下。
1.2.1诊断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指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1995年)》[4],即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史,严重头痛、意识障碍等符合脑出血临床表现,CT检查确诊。
1.2.2入选标准(1)高血压性脑出血Ⅰ级患者;(2)日常生活中对高血压行保守治疗的对象;(3)患者在脑出血发病6小时内住院接受保守治疗。
1.2.3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其他慢性疾病;(2)继发脑疝或脑梗死的患者;(3)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内容与方法
1.3.1患者的治疗与随访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颅压、脱水、利尿和神经营养的保守治疗方法,住院1周后进行随访调查。
1.3.2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评价 对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等级判定则使用欧洲卒中量表(ESS)[5],该量表一共有14个项目,包括了意识水平、定向力、面瘫等项目,其真实性及敏感性较好,我们在患者入院治疗后48小时后进行测量,如患者仍处于昏迷或无意识状态则待患者恢复意识后进行评定。该量表总分100,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越严重,我们按照患者的得分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组,得分小于60,则分为重度组;60≤得分<80,则分为中度组;得分≥80则分为轻度组。
1.3.3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各指标的测定 患者入院后4小时后进行抽血检查,将抽出的血液放置于含有枸椽酸钠抗凝液的硅化管中,进行3000r/min的离心10min,收集上层血浆置于-20℃的恒温冰箱中进行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蛋白酶含量(AT),外周血小板含量(PLT),D-二聚体(D-D),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l8.0建立数据库并分析,多组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两两之间的比较使用卡方切割的检验方法,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2.结果
2.1 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分级及基本资料
研究按欧洲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分为不同等级组,其中轻度组52例,中度组47例,重度组21例,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人口学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其中性别(χ2=0.114,P=0.945)、平均年龄(F=0.146,P=0.864)、平均病程(F=1.275,P=0.283),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神经缺损功能程度患者基本资料的对比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往往是高血压病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高血压性脑出血血所致[6]。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7]。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通常使用的检查方法是:脑CT、磁共振扫描[8]。
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在早期出现大幅度的提高表现为表现为TAT在早期急剧升高且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TAT的作用是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作用于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用于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出血[9]。AT降低且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同时,发病后,外周血小板的体积均表现出明显的升高。三者的指标均与正常的对照组有明显的的区别。通过对以上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到对于脑出血的保守治疗,比较合理的是就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不应该盲目使用止血剂而是应该根据当时的出血情况进行给药[10,11]。关于纤溶指标本研究发现t-PA在早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升高,这与身体的代偿功能有关,PAP在早期也有显著的增高,D-D水平于发病48h内均明显升高[12-14]。D-D是交朕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15]。所以我们可以得知脑出血的患者纤溶系统被激活。
通过资料和文献的查阅还发现,在脑出血后存在明显的血液凝固与纤溶继发性增强的过程,我们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而纤溶继发性增强对于患者对预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14-17]。一般出血量比较少并且部位较浅的患者其血肿开可以然溶解逐渐被吸收,脑水肿和颅内压的增高现象也会逐渐减轻,患者意识也会逐渐清醒;但如果出血量较大引起的纤溶过分增高将会出现较差的后果:如血肿较大引起严重脑组织破坏和持续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复发性脑出血等[18,19]。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机体的凝血、抗凝和纤状态均造成一定影响,影响较深,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纤溶指标增高较多,对患者的预后也产生不利,使其预后较差,因此在对高血压行脑出血患者治疗时也要注重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
[1]田婷,李国春,过伟峰.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的生物标志物群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83-186.
[2]刘伟,初晶学.凝血功能检测在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61-63.
[3]史立信,臧颖卓,王清涛,等.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部分凝血指标改变与对策[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24(4):236-240.
[4]高旖鑫,梁国强,周振海.急性期脑出血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凝血因子Ⅶ所致的变化[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33(4):399-402.
[5]宋懿红,李国忠.颅内灌注减低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1):67-68.
[6]焦娇,蒋逸秋,张雪萌,等.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的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4):3070-3073.
[7]周晓颖,马旭东,蔡维平.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试验指标变化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7-9.
[8]陈小凤.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2:31-32.
[9]薛长山,秦德芳.应用AT-Ⅲ等凝血功能指标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51-52.
[10]李志雄,李传连.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25-26.
[11]符黄德,黄海能,黄华东,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1(36):5586-5588.
[12]魏巍,吕涌涛,陈兴旺,等.脑出血患者血肿和血浆中纤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59-62.
[13]李凤增,张莉萍,陈辉.脑出血急性期血凝相关指标对急性脑出血的预后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0:906-907+909.
[14]朱明慧,王辉,徐艳,等.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压、血脂、凝血纤溶功能差异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7,54(4):66-68.
[15]连丽霞,张佩兰,罗玉福,等.比较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脑梗死后PLT、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56-58.
[16]何允兰.血凝酶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7-18.
[17]陈国永,吴润华,陈学华,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影响因素[J].江西医药,2017,2:107-109.
[18]尹晓刚.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实验指标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31-34.
[19]冀晋杰,郭瑜,麻瑞晨,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27-29.
论文作者:林波,杨刚(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凝血论文; 血肿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指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