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眼科 江苏 兴化 225700)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为20例,I组采取小梁切除术,Ⅱ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Ⅲ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I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方式之一,与其他两种方式比较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不同手术方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74-0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于其本身的特殊解剖结构,对于眼底出现明显损伤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手术方式常见的有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控制眼压的效果也得到认可[1-3]。为探析三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本文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其中40例患者属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患者属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为20例,I组: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45~78岁,平均(57.6±4.6)岁,Ⅱ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6~78岁,平均(57.5±3.7)岁,Ⅲ组: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46~76岁,平均(56.5±5.4)岁,三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检查,例如眼压、眼底等,待病情稳定后,测量前房深度,UBM检查以及角膜内皮显微镜等检查。
1.2.2手术方法
(1)I组:采取小梁切除术。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并暴露巩膜,要求以眼角巩膜缘为基底,做4mm或者5mm巩膜瓣,其厚度约为巩膜一半的厚度,并采取丝裂霉素贴敷在结膜瓣和巩膜瓣上,时间约为4分钟左右,采取前房穿刺的形式将方水放出,进而降低眼压。并切除巩膜床中央紧贴巩膜瓣基底处的角膜缘组织,约为2.5*2mm,同时切除相应的周边虹膜,最后应用尼龙线进行缝合。
(2)Ⅱ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上方透明角膜做一切口,约为2.8~3.3mm,并在2~3点位角膜缘内1mm处做一个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Healon,加深前房和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做直径在6mm左右大小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应用超声乳化仪进行乳化术,完成后,再次注入Healon,以撑起囊袋,同时植入房型人工晶体。
(3)Ⅲ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手术步骤同I组和II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变化情况及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统计学数据,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改善情况比较
三组术后眼压均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改善情况比较(x-±s)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且是临床上比较为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患病机制和自身的特殊解剖结构关系密切[4]。本身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眼睛内的晶状体也会慢慢发生膨胀,进而推动晶状体虹膜前移,进而引起房角关闭,其中,引起房角关闭的主要因素是瞳孔阻滞,在李媚的研究中指出[5],存在瞳孔阻滞的患者达90%,这也说明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主要因素是瞳孔阻滞。目前,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常见术式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是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方式,但是术后患者低眼压的情况比较多,且具有很多并发症。超声乳化吸出术,避免了很多并发症,患者也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唐秀武研究认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适应证在不断的被不合理扩大,前房角黏连不超6mm的患者可考虑采取超声乳化术[6]。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同时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优势比较多,患者恢复快,且对患者损伤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术后眼压均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术前前房深度:I组(2.32±0.42)mm,Ⅱ组(2.11±0.23)mm,Ⅲ组(2.12±0.24)mm,术后前房深度:I组(2.31±0.32)mm,Ⅱ组(3.13±0.24)mm,Ⅲ组(3.10±0.33)mm,I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比较差异P<0.05,此结果说明,在临床上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方式之一,与其他两种方式比较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边俊杰,戴惟葭,刘大川.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形态监测指标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502-506.
[2]蒋慧中,戴惟葭,刘大川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治疗[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1):28-30.
[3]王彦,杨红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8):606-607.
[4]刘立民,高宇,高占国.头皮注射曲安奈德致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80-81.
[5]李媚,刘杏,钟毅敏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参数的对比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0):871-875.
[6]唐秀武.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原因及对策[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6):446-448.
论文作者:陈应强,宋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青光眼论文; 原发性论文; 晶状体论文; 眼压论文; 超声论文; 小梁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