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的一则教学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案例论文,数学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是什么?笔者曾对学生做了口头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说:数学就是解题.这是个多么令人心痛的回答!数学是什么?这是一个数学观的问题,但绝不仅仅是解题!事实上,数学是一种文化.如何弘扬这种文化,笔者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当教学进度进入到不等式的证明时,应学校的要求开了一堂公开课.于是笔者把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作为这节课的主题.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包括诸多方面,在不等式的证明这节课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用变式介绍不等式的各种证明方法.从例题a,
出发,介绍它的16种证明方法,(其中包括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构造法等等.)本节课主要介绍3种构造法.(2)利用数学名家名言等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等.下面较为详细地展现笔者设计的教学过程.
幻灯片1 数学更高的价值在于培养纯粹的思维能力,启发人们向往理念的端倪;便于将灵魂从变化世界转向真理的实在.
——柏拉图《理想国》
师(引入主题):换句话说,即柏拉图认为数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理性精神,呼唤人们的求真意识.而在数学内部,理性精神的养成往往借助于对数学结论的有理有据的证明.
幻灯片2学科联想法.
解法1 构造函数法
师:比较不等式两边的形式: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生:递增函数.
师:函数表达式如何?
结论:问题转换为考虑一个函数的单调性.
幻灯片3 练习
评 构造法是数学中的难点,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触,所以往往想不到,而且不容易进入状态,所以刚开始时教师引导得多.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其形式,联想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科之间是如此,学科内部更是如此.
解法2 构造公式法
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公式?
生不语,师再引:它象前一章《向量》中的什么公式?
生:定比分点公式.
解法3 构造几何图形法
师:a/b是个比例,在初中我们接触过比例,什么样的图形跟比例有关?
生甲答:三角形中.
生乙补充:三角形中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
师:a+m,b+m在图形中如何表示?
师:BF>m吗?
生(笑答):从图形中即可看出.
师(纠正):证明要有理有据地证明,不好说从图形中看出.数学证明承传了古希腊数学的逻辑演绎体系,而非古代中国的直观、观察、归纳等非演绎方式.
幻灯片4 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步推进,以至它的每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爱因斯坦
师:如何证明BF>m?
生(思考良久):作商比较.
结论
幻灯片5 上帝是一个几何学家,他按照几何的模式来创造整个世界.
——柏拉图
数学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图象表示出来.在解题中若能跟几何图形挂起勾来,往往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即我们平时说的“数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