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研究等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2)02-0005-08
当前,“文化研究”或“文明研究”乃至“文明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关于“文化”的定义,究竟有多少种已难以准确的统计。和“文化”相联系的是“文 明”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又是什么,也是众说 纷纭,莫衷一是。“谈起‘文明’(civilization)和‘文化’(culture)两个词,国内 外学术界有上百种定义,诚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1](P4)除此之外,还有“文 化比较”、“文明比较”等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文化
要谈清楚什么是“文化”,首先要从什么是“人”谈起,因为只有人才有文化。我们 知道,关于什么是“人”的最简单的回答,其前提是要承认人是肉体的人和精神的人的 统一体。对每一个“个体”意义上存在的人来说,肉体作为物质性的东西决定着属于一 个人的生命不可能无限;而对“类”的集合意义上的人而言,生命的延续以及由此形成 的社会发展并非仅仅属于生理学意义上的缘由。这一前提也就决定着人(无论个体意义 上的还是集合意义上的)的生命的无限必须从精神上去寻找出路,即物质性的生命只有 凭借精神的翅膀,才能够显示出生命的强盛。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人的特性在于,人 是用肉体生命承载着精神意识活动的生灵,精神意识的活动(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思维 活动)是人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标志。而人的精神意识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 向无限的大千世界的特点,又决定着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精灵。
明白了这一前提,我们可以谈“文化”了。什么是文化?笔者认为,“文化”的本质是 同人与人之间精神的、意识的和情感之间联系密切相关的。一句话,是与人的思维密切 相关的。正是因为人能够通过思维建立起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之间的联系,人才真 正脱离了动物界进入了人类社会。换言之,正是由于只有人具有精神的情感的之间的活 动,即思维活动,决定着只有人才有文化。请注意,笔者这里所说的“思维活动”是指 ,人不仅有“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还有“维”的能力,即把一些凌乱的思整合编 织成一个精神系统的能力。所以,有思、有情不是人的特性,一些高等级动物也有这个 特性。人比其他动物高级,关键在于他能够把偶尔的“思”和单纯的“情”变成“思维 ”和“情感”,把个体的偶然的“思”和“情”变成一个精神意识和情感的网络世界。 说到底,人能够通过思维活动把自己的精神意识和情感活动变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构 成。那么,当人一旦可以通过精神意识情感活动建立起一个超越肉体的和物质的世界时 ,我们就可以说文化产生了。可见,所谓“文化”,其本质是人精神上、意识上和情感 上的联系——思维联系。
但思维联系又不能等同于“文化”。这是因为任何思维之间的联系又是不能脱离有形 的载体而存在。精神联系或思维联系以空灵的特性,使得这一联系总是要通过一定的“ 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所以,“文化形态”又是人所独有的精神意识和情感活动的表现 形态——没有这种形态,也就没有了“文化”。这也就是说,正是有了这种联系,才决 定着人考虑在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时形成了适应这一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文化)文化形 态;才形成了如何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思想文化形态;才形成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行为方式文化形态以及形成了人如何生存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 。所以,所谓“文化形态”是人的精神意识情感之间联系的不同的物化显现方式。而这 四大文化形态类型里面又包含着不同的子系统——如生活方式文化中就包括着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等等。同样,我们又可以在饮食文化中分解为茶文化、酒文化等等更精小的 系统。但不管我们如何划分以及划分得如何精细,没有人们的精神意识和情感上的联系 的基本内涵,这一切划分都没有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才说:“文化作为人惟 一所具有的意识和情感的产物,其底蕴反映着人的精神活动。”[2](P16)
既然文化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精神意识和情感之间的联系,那么,人的思维的活跃性和 意识活动的不间断特征就决定着任何文化都是动态的文化,任何文化形态都是活的有机 体,亦即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可以说,这是文化的又一个 极为重要的特性。例如,我们谈古代希腊文化,其实我们要谈的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一个 僵死概念和没有生命的知识范畴。我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考察,本质上是通过各种 历史遗迹和历史资料乃至各种历史现象,来把握当时人的精神意识和情感联系的运动过 程,来揭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种政治的、经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中所包含和 体现的人类的思维特征和认识能力所达到的程度——本质上是对当时人类发展所达到的 程度的自觉把握。
由于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的思维联系的表现形态,那么,又决定着文 化不仅有着发展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着性质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性质的差异中还包 含着不同系统文化内容的差异和先进与落后内涵的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说,文化不仅 有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区分,而且也有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 教文化的差异,更有着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差异等等不同划分。
这里,笔者想着重谈谈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在决定着先进文化 和落后文化的分野呢?恐怕我们还得在人的思维联系中——即文化的本质中寻找原因。 一个文化的先进与否,首先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思维联系在被转化成为某种文化形态时是 否符合人类的本质——追求自由特性的发挥。假如某种制度能够促进人的追求自由的能 力的充分发挥,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其文化性质是先进的。否则,就是落后的。例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的先进文化的代表,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人 类自由本质的根本显现。我们知道,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类的彻底解放 ,恰恰这个理想充分体现了最终实现人类自由本质的底蕴。所以,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 义理想,就是因为共产党人深刻地把握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需求,所以,它是先进 文化的代表。其次在于是否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成。假如一个人或一个民 族思维联系的出发点是利他的和与人为善的,那么,这种思维联系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就 会表现出人类和谐的联系底蕴,也就表明这个文化是有益的和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反 之,假如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思维的出发点是为了个人的或某一部分人的私利,那么,它 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就会表现出人类纷争的特质而不符合人类前进的方向。这也就是中国 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根 本宗旨的原因。第三是人类思维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的特性,表明着任何先进的文化 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而任何僵死的、停滞的文化,或者试图将某一种文 化僵固起来的做法,都是落后的文化。这也就决定着一个文化形态确立之后,需要不断 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否则,任何一个先进的文化假如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转化成人类发 展的桎梏,从而使一个先进文化堕落成落后的和反动的文化。所以,我们判断一个文化 形态的先进与否,根本标志还是是否体现了人的本质需求,出发点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在时代的发展中与时俱进。
二、关于文明
理解了什么是“文化”之后,我们才可以谈论什么是“文明”。笔者曾经指出:“文 化是个人活动及其所构成的集体的活动(特别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创造出来并使个体的人 在其中运行的‘关系场’,而‘文明’则是依据人的活动及其文化构成所达到的价值的 判断尺度。”[2](P17)那么,什么是文明呢?笔者认为,如果说“文化”是人们精神意 识和情感的联系的话,那么,“文明”就是体现这种联系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发展到特定 阶段的总体的和基本的价值尺度。而不同民族、地域文化间生活着的人们精神意识和情 感之间联系程度和联系总体水平,本质上又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 认识所达到的总体程度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其实更是不同历史文化所形成的 关于人对自己和人与世界所达到的基本价值程度的发展标志。
由此可见,“文明”和“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首先,文明不等于文化。前面说过,文化是动态的,而文明则是属于相对静态的。由于 动态的文化具有不稳定和易变的特点,所以,文化总是发生着变化,处在动态的活动过 程中,从而使一个时期的文化形态也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风貌,体现着不同的内容构 成。例如,我们说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就会看出,这一时期不仅包括着中世纪的早期, 也包括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即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尽管我们都用“中世纪文化 ”的这个概念称呼它,但早期的文化和中期与晚期的文化有着鲜明的性质差异和程度差 异。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即使是处在同一个时空的历史阶段的欧洲中世纪早期文化 或中期文化,在横向上也有多种其他文化因素的进入[3]。所以,欧洲中世纪的文化, 其实是一种不断处在吸纳、吞吐和扬弃中的动态发展过程。但这些不同阶段的欧洲中世 纪文化,其内在的因素的变化无论怎样巨大,它却无论如何也不能逃脱这一基本文化性 质和当时人们基本思维方式的规定,因此它必然具有隐含在其中的较为固定的价值共性 。这个共同的价值认知其实就是当时人们所形成的人类这一历史阶段的价值尺度(包括 看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价值尺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欧洲中世纪的文明 程度。这样一来,我们所说的“欧洲中世纪文明”,其实就不再是文化的发展过程,而 是较为恒定的思想文化结晶了。这也就是我们在称呼一个历史时期时,总是以“某某文 明”而不以“某某文化”称之的原因了——用“某某文明”主要是表示这一时期历史文 化发展所达到的总体程度和文化发展所达到的较为恒定的价值尺度。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文明又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孤立存在的。这是因为,某种文明作 为某种文化的价值结晶和较为恒定的价值内涵,又必然是蕴涵在富于活力的文化形态之 中的。正是各种富于活力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包容和显示着文明的价值因子。比如 ,当人们不再以树叶蔽体御寒而采用棉麻织物制作衣服并开始使用的时候,这不仅仅是 一种纯粹的人的需要行为和单纯的制衣技艺的进步,其中还隐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和人 类文化价值尺度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文化是文明的载体,而文明则是文化 的抽象与升华。但是,正如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一样,没有文明内核的文化也是不存在 的。人类在通过精神活动建立精神联系网络时,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总是会有其 价值指向之所在并蕴涵在其中。某个民族众多的个体的思维活动集合在一起时,其实就 产生了属于共性的价值尺度,即某种文明开始产生。这里还需谈谈考古——因为在考古 活动中,文化和文明的联系最为明显。我们知道,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墓葬城 址,还是衣冠器皿,其实都是它们所产生时代文化活动的凝聚态。人们研究它们,首先 是要看它们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生产技艺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礼仪规范 制度等文化意义的内涵。然后,我们才能得出结论,即生产它们的社会达到了什么样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即这一历史阶段文明价值尺度的确立程度。
第三,由于人类精神活动或思维联系的指向的不同,所以,文化分成了经济的、政治 的、意识形态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种种文化形态。而文化形态的相近性,又可以 分为偏重于物质的和偏重于精神的两大系统。这样,我们就把偏重于物质形态的文化, 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人类创造的产品等等称为物质文化形态,把其中所包含的物质 文化的价值尺度称之为物质文明。而我们又把某种制度思想、行为方式规范,精神产品 包括哲学、宗教、文学等现象称为精神文化形态,把其中所蕴涵的人类此时的精神文化 的价值尺度称其为精神文明。但是,不管我们将其分成物质文明也好,还是将其分成精 神文明也好,本质上都反映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程度和人对世界的认识所达到的程度。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领域,还是在精神文化领域,其实都有一个这一历史时期 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的标志——即价值尺度的问题。这样,今天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实是在确立一个文化发展的价值尺度,从而用这个文明的价值尺 度去指导我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既然文明是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尺度,是相对稳固的文化发展结晶,那么,文明从总体 上来说,就只有程度的差异和内容系统的差异,而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例如,我们 可以说人类有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也可以说有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但不能说世 界上有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也不能说有进步文明和反动文明。
三、关于文化比较研究
文化的本质是人们精神和思维联系的表现形态,所以,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文化的比 较研究就是要对不同的文化现象之间的载体——不同民族、国家、群体的精神、意识和 情感的特定关系和由此形成的基本联系的文化形态的比较把握。这里有三层基本含义:
第一,文化的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的对比研究 ,主要来发现和把握不同文化人群和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精神情感上的不同联系的各自特 征的。比如,我们要比较研究中外政治制度文化(这里笔者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是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谈问题的),那么,只考察他们各自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共同点 和存在什么差异是不够的;同样,我们仅仅从中发现一些所谓的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的规 律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看到,比较不同的制度中的人的思维联系和精神差异,才是 这种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因为任何政治制度文化,说到底,是体现着生活在不同的民族 、政党或国家中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或思维联系的制度化形态。例如,美国实行的三权 分立的政治制度,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它本质上体现了美国民族对他们自 己人与人之间关系思考的结果并据此做出的制度选择。换言之,这种政治制度体现的是 他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结果。而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同样是中国人 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精神活动和思维联系特性的产物。
第二,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间的某一历史 时期人与人之间思维联系所形成的社会、历史、精神、宗教等文化形态的动态比较研究 ——这里强调的是动态比较研究的问题。换言之,文化的比较研究主要把握的是各种文 化形态的动态表现,并通过对不同文化形态的动态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来揭示各自文化 之间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变化的差异和趋同过程。因为,文化差别除了体现不同 民族的精神和思维联系上的差异外,还体现在对待文化发展的态度上。有的民族不断发 展自己,所以,他们的文化就发展较快;反之,有的民族墨守成规,总是愿意按祖宗的 规矩办事,因此,反映在文化上,发展和变化就较慢。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把文化看 成是不变的、固定的现象的观念,都是应该摈弃的。同理,任何把文化比较简单地看成 是两种及其两种以上固定不变的文化现象来加以对比考察的做法,都是机械、僵化和没 有意义的。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在戕害富于活力的文化研究。例如,禁欲主义问题是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张,假如我们不能深入把握基督教这一文化现象 的来龙去脉,就把这一问题的概念内涵和东方古代中国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的 概念内涵加以比较的话,就很容易得出二者都是反人性的结论。其实,如果我们知道基 督教产生之初所提出的禁欲主义主张是针对当时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的奢靡风气提出来的 ,那就不会轻易地否定其历史价值了。至于这一主张后来如何被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巩 固后的反动僧侣所利用,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宗教戒律,就更值得人们对这一动 态文化现象的深入把握。所以,文化比较研究,没有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 历史的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第三,文化比较研究既然是对两种及其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形态的动态过程的比较考 察,所以,我们必须还要看到,如果不是各个具体的文化形态间的比较,任何所谓“整 体性”的文化比较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意识和 情感的联系,总是要体现在这个时期制度形态的、意识形态的、生产方式的和生存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具体的文化形态上,所以,离开这些具体的文化形态,文化(指人们精神 意识和情感上的联系)就成了无木之本,文化比较也就成了没有任何发展依托的空泛的 比较研究了。同样,没有任何具体文化形态载体的纯概念之间的所谓比较,也容易使人 犯想当然的错误。例如,我们比较研究不同的宗教文化时,如果不与特定时期那些具体 的宗教文化现象联系起来,不与这些具体的文化形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联系起来,这种比 较除了能得出一些众所周知的最一般的看法外,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必然也会得出一些 错误的结论。比如,我们不能拿东方的政治文化形态来与西方的观念文化形态来做所谓 的比较,也不能拿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来与其他非西方的政治文化形态来进行所谓 的比较——因为它们二者之间并非是一个系统或一个相近的领域。非要进行这样的比较 ,无非是重复关公战秦琼的笑话而已。所以,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较研究要特别提倡研究 者要有真正的文化形态意识,要注重相同的文化形态间的比较把握。
四、关于文明比较研究
“文明”既然主要表现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所形成的基本价值尺度,是人们意识 和思维联系所达到的总体程度的标志。那么,“文明的比较研究”就应该而且必须是同 一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价值尺度和思维总体发展程度之间的比较研究,或者是不同 文化之间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同一历史时期的基本价值尺度和思维总体发展程度之间的比 较研究。这是因为,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各种事件、各种现象和各种关系— —即文化关系中,体现出这个时期人类对自己、对世界和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程度。 正是不同时期的人们或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具有的这种认识所达到的程度不同,从而形成 了不同的文明发展的阶梯和不同文明的内涵构成,所以,也才有比较研究的必要。例如 ,我们要比较古代的希腊文明和欧洲的中世纪文明成就,就应该注重古代的希腊文明— —即它的文化所达到的价值尺度和欧洲中世纪文明——即它的文化所达到的价值尺度的 研究,从而得出西方的文明发展的真谛,并真正揭示出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的文化贡献。 再如,假如我们要比较研究西方19世纪的文明和同一时期的中国文明,我们也应该把注 意力集中在这两个民族在此时期各种文化形态运作所达到的较为稳固的思想结晶和价值 尺度的比较研究上,从而才能真正把握这两个民族文明高低优劣,也才能够真正寻找出 两个文明程度的差异所在。
从上面的前提来看,文明的比较研究,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纵向的文明 比较研究。如原始文明和奴隶制文明以及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 那么,各种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文明结晶,即原始文化所达到的基本的价值尺度是什么, 封建文明所达到的基本的价值尺度是什么,乃至资本主义文明所达到的基本的价值尺度 是什么,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属于这些文明中的积极因子被继承和发展了 ,哪些因素被淘汰抛弃了,从而使我们对人类价值尺度的发展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也 才能够真正建立今天的文化发展目标和建立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尺度。
另一个是横向的文明比较研究,即相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间的 文化价值尺度和总体发展程度的比较研究。主要研究这些不同文明间的价值尺度和总体 程度之间的同异,比较不同民族的精神意识和情感联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尺度高低优劣 ,从而为我们自己文明程度的定位提供借鉴和帮助。
综上所述,文明的比较研究,其实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间所形成的较为 稳固的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比较研究。它更注重的是对富有活力的 文化运作中所积淀出来的东西的比较考察。当然,既然文化是人们精神意识和情感的联 系,而文明又是这种联系的结晶。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文明的比较研究,是离不开对 文化现象和具体文化形态的考察,但是,我们决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从而冲淡了文明 比较研究的真正特性。
五、几种命题的关系构成
文化是活动着的机体,文明是文化发展到某一程度的价值尺度和较为稳固的价值结晶 ,二者相互依存,互为依托,不可分割。这就是文化和文明的关系。同样,由于人是处 在发展之中的,所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思维发展和演进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形态的纵 向流程,就是文化史,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形态中所体现出来的总体性的价值尺度的连 续递进的历史,就是文明史。
在这里,笔者想打个比方,再对文化和文明以及相关的命题形象地说明一下。我们知 道,任何一个人都有大脑、四肢、血液,也有心肺肝脏等等,但这些器官必须是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并处在不断地活动之中的时候,人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其中任何一个 部分不再成为这个有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了,因此就要被废除掉了。换言之,假如一个 人的大部分器官都在,而各种器官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了,这个人也就死亡了。由此类 比,这些各个部分的人体器官,就如同人类的各种文化形态。同理,即使文化的各种形 态都在,但没有人类的精神情感上的联系了,那么,人类文化也就死亡了。所以,如同 人的身体一样,人类的文化也是处在总体联系之中的动态有机体。
我们还知道,一个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壮 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就是人们对一个人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当然,无论一个人处在哪个 时期,他都必然是个活的有机体。但是,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又总是体现着各种器官的不 同活动程度和相互间有机联系的不同程度,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婴儿、幼儿、少儿、 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不同的基本的发展尺度。人类的不同时期的文明其实也就是人类文 化不断发展和有机联系所达到的不同的发展尺度。所以,文明的研究不是文化的研究, 正如对青年时期的总体价值尺度的研究不等于对这个人此时的各种器官的机能研究是一 个道理——当然它离不开机能研究,但又不等于机能研究。文化的比较研究类似于处于 同一时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各种器官的动态过程和联系机能的比较研究,而文明比 较研究则类似于处在同一时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各种器官功能所达到的总体发展程度 的比较研究。对一个人而言,不管我们研究哪个方面,请注意,我们仍然研究的是人, 是这个人的存在和这个人的活动。同样,对人类来说,也不管我们研究文化或文明哪个 方面,我们的对象也是人类的存在和人类的活动。所以,文化也好,文明也罢,“人” 是二者存在的核心。研究文化也好,研究文明也罢,核心仍然是对“人”历史和现实的 研究,是对人的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研究。
这样,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结论:文化研究和文明研究其本质是关于人的研究的哲学 ,是在通过思维联系所建立起的文化网络中来考察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其主 要目的是为了把握和解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思维发展条件下人的发展特征、内 涵、程度等问题,从而使我们今天的人们对人的发展历程做出清醒的认识,以便决定我 们今天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收稿日期:200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