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峡两岸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析是作决策最重要的起步,当面临复杂问题时,首要工作是将它分割为若干部分,如规划设计调查时,先将调查目的解析分为若干部分,以便逐一彻底了解各个部分之特征,再竭尽心智对问题加以整合研判,才能发掘痛处,并找出新挑战或新契机。
惟实务上,上述工作往往困难重重,首先是资料不完全确实或不够完备,其次是统计方法常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然社会科学依存关系复杂,确定因素甚多,在此环境条件下所作分析预测结果,是否可作为行动之依据,更是整合研判实务上一大考验。因此,良好之统计信息指标分析预测者,必须具备统计知识与经验、专业理论(如经济理论)知识、丰富的常识及政策(如经济政策)的判断力。
统计信息指标分析的实务工作不只包括统计方法的分析,亦涵盖专业关系领域中以统计为依据的分析,犹如医师根据患者的体温、血压、血液成分、X光扫描等资料综合结果,依医学上知识所作的诊断一样,结合理论与实务之实证科学,就个人而言系其技术秘诀,它因无固定模型可循,无法在短期内以系统的方式学成,而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亲身体验,点点滴滴累积经验而得。所以根据各专家对分析工作所提之共通注意事项,整理如下:
一、统计信息资讯活动
(一)统计信息资讯活动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的流程可分为编制作业与利用分析作业两阶段,其衔接点为编制者与利用者之间中介的统计信息资讯活动。
各种调查统计或公务统计所产生的结果,一般均按时间先后排列,属于纵行关系。而使用资料时,因应各种目的需要订定选用条件,则为横列选择资料。这种纵行编制的资料供作横列利用,便易发生问题。
就量的方面说,各种调查或公务统计,虽然编印成报告书,但报告书甚多,且每本报告刊登大量统计信息,欲全部加以细阅,自有其事实困难,且报告书刊载者未必皆是利用者所需资料,因此如未作适度提醒或简要解释,阅者不易寻获所需资料,甚或无法获得妥切的理解,统计信息便难以活用。
在质的方面,颇多统计信息资料皆有确度问题,如未加小心注意,极易导致资料误用,报告书内刊载的资料定义或编制方法等说明,如未充分了解,亦无法研判资料性质,分辨不出资料之良劣,若妄加利用,自甚危险。
因此,为期量质多样的统计信息能被广泛而正确的利用,统计信息资讯活动便成极重要又艰难的工作,须有专门组织与人才来办理,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资讯功能。
(二)二次资料的编集
统计信息资讯活动的中心工作是将各种来源的统计信息,作必要的筛选再加以整合组成的编集工作。由于各种专案调查报告或专门分析报告等报告书所刊载资料未必全部经常需用,也未必皆由本单位查编,因此必须就利用统计的观点,搜集本单位及其他机关已完成的一次资料,选择最重要、最广泛、最浅显的部分编成一本综合性统计资料,以年报、月报或手册方式刊布应用。
此项编集工作的重要性,自古至今仍未改变,不过改用电脑处理后,资料的搜集、储存及供应更为快速便捷。但印成书刊提供利用仍有其需要,特别是各项统计信息指标的定义及编制方法或使用上应注意事项等也可一并刊印提供参考。目前电脑处理技术发展快速,上述印刷品所刊载内容以及与专家交谈功能,皆可网络系统上处理。
(三)统计信息资料的体系化
使用者透过各种渠道取得统计信息加以组合利用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对信息的编制方法提出检讨意见亦复不少,尤其是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因定义或汇计方法不同,欲加调整一致,至为不易。
为期资讯可以组合,要求统计信息按对象、地区概念建立共同基础,以及试行建置最细小的单元统计信息资料,俾使各种调查资料可纵横交叉分类,像积木一样可任意重组改编,符合利用者需要,似更为困难。因此为应更广泛的利用,仅有期望统计信息资讯体系化,建构统计信息资讯系统,将各种统计重加整理组合,目前已然完备或略具雏型的统计信息资讯系统计有国民会计制度、统计地理资讯系统及社会指标系统等。
(四)服务功能与核对功能
统计信息资讯活动部门,无论对统计信息编制者或统计信息使用者,均具有推动活用统计信息之任务。在统计信息编制者,资讯多由统计单位兼办。
二、统计信息资料库的建立
(一)统计信息资料库的目的与功能
统计信息指标的编制植基于统计基本信息资料的建立。统计基本信息资料繁多,要能便于信息资料的管理与使用,建立统计信息资料库是一种最佳的方式,因为它既可做到信息资料整合共享,又有增加运用弹性等目的。由于统计信息资料库的主要功能在于储存(时间数列、交叉资料)、输出(检索、显示、转录)、输入(转录、键入、检误)和转换(运算、排序、转置),所以若能建立统计信息资料库,将使统计信息资料的管理与使用,变得十分容易。
统计信息资料库的建立,应属多元应用,故建议统计信息资料库先建立核心功能(包括:储存、输出、输入、转换),其余应用系统则依需求,以连结资料库方式建立。统计信息指标编制系统可视为连结统计信息资料库的一个子系统,基本信息资料由统计信息资料库取得,各种计算公式及定义等,在统计信息指标编制系统设定或转换。
(二)统计信息资料库的发展趋向
期程 业务电脑化 统计资统计资 应用方式
服务对象
料系统料项目
近期 少 资料档 粗简单 机关领导
↓↓↓
↓ ↓ ↓
长期 多 资料库 细多元各界
1、就近期而言,由于已电脑化的业务有限, 电脑统计资料取得不易,要建立或维护资料不易,故以从机关领导需用为目标,建立统计资料档,精选需用统计信息指标,以简易方式编制指标及更新基本资料为原则,再逐步扩充。
2、就长期而言,业务电脑化将逐渐普遍, 电脑统计资料将易于取得,电脑硬体设备及软体将愈趋成熟而廉价,民众对统计信息资讯的需求将益趋殷切,需有较具规模的资料库,提供多元应用,以满足各界需用。
(三)建立统计信息资料库应考量问题
统计信息资料库的建立虽属较长远的目标,但就信息资料的规划及整理仍是建立资讯系统必须做的工作,如该项工作做的好,资料库的建立将愈容易,所以就统计信息资料库建立时,应有的一些观念及准备事项,在此先简要说明,期望能自日常工作做起,累积经验及成果,统计信息资料库的建立方能水到渠成。统计信息资料库的建立涉及的问题颇多,包括环境的考量,信息资料的选择与搜集,掌握信息资料的特性与应用需求,软体、硬件的选择,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纳入资料库,信息资料及软硬体设备的维护,教育训练,信息资料库运作状况的重新调整等。在此仅针对统计人员应注意的几点,提供参考。在信息资料方面,要有良好的信息资料规划与整理,应建立电脑信息资料来源渠道。在技术方面,对统计信息资料库架构应有基本认知,应选择较佳软硬件,应考虑系统各种应用需求。
(四)信息资料方面的问题
统计信息资料有其特性,在建立统计信息资讯系统时必须先了解并归纳出有关特性,方能事半功倍。
统计信息的特性包括:全部是数值资料、需以背景资料说明、时间及地区为重要的两个因子、可以用各种方法分类表达。
由于统计信息资料及应用有其特性,所以统计信息资料的处理有特殊之处,兹列举数端,于资讯系统发展时宜多留意。
1、信息资料规划与整理
(1)基本资料选择的弥细程度。应衡酌资料需用及维护问题。 例如,计算人口密度,系由人口数除以土地面积,人口数、土地面积为基本统计信息资料,人口数是仅输入人口总数,或按年龄别输入,因维护的负荷量有相当的差异,固然愈细愈好,但宜量力而为。又单位究竟用人或千人,宜以最细单元为宜,但仍宜量力而为。如属交叉分类的资料,资料维数的选择亦涉及维护问题,如信息资料纳入多少的问题、信息资料更新多少的问题、信息资料维护牵动资料的问题等。
(2)相关信息资料的连结问题
例如人口是最常用于当分母的,平均每人赋税负担率,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毛额,均需用年中人口数当分母,在赋税资料或国民生产毛额资料产生时,年中人口数未必同时产生,所以有关资料必须加以连结,使人口数产生时能直接计算出该指标。又例如制造业新接订单指数变动率与海关出口值变动率可能有相互间的关连,需共同观察比较时,在设计上亦应考虑该类信息指标连结问题。
(3)信息资料应有基本资料与衍生资料之别
为能简化信息资料间的关系,并节省信息资料的储存空间,资讯系统应仅输入基本资料,编制统计信息指标可视为衍生资料,均自动透过计算公式而得,方能简化维护作业。
(4)背景信息资料的整理
统计信息资料只是一些数值,需加文字说明方能完整。背景资料该如何整理,建议应详列信息资料间的关连,并厘清计算公式。
2、电脑资料来源的建立
统计信息资料库的维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犹如人要吃食物才能延续生命,如果统计信息资料都由统计人员直接键入电脑,资料量少时尚可承担,一但资料量扩增后,将无以维继,所以建立电脑资料来源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应尽量了解各业务单位电脑化情形,如已用电脑处理的业务应提出要求,使业务资讯系统能直接产生统计信息资料。有关信息资料项目的规划,统计人员必须尽些心力,因为观念上已不再是一张张的电脑报表,而是一个个经设计可随时自其中产生统计信息的电脑档。
(五)技术方面的问题
1、统计信息资料库的架构
在架构统计信息资料库时,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应予分开,在设计时才能单纯并易扩充。
附图 统计信息资料库简要功能架构图
2、软硬体选择之考量
(1)软体。可分下列10 种:(a )可移植性:是否容易转换到其他系统;(b)普遍性:是否已有许多使用者使用并确知其品质;(c)系统设计效率及方便性:是否能于短期内完成系统设计;(d )未来不同人员了解系统是否容易;(e )现行硬体可支援程度:尤应注意所需记忆体;(f)中文陈示能力;(g)人员训练及学习难易度;(h )未来扩展性:未来版本的更新及功能的增加 ;(i)网路连线的适用性;(j)厂商可支援程度。
(2)硬体。可分下列 6种:(a)业务量(作业项目、档案数量、异动频率、尖峰周期、成长率);(b)处理方式(即时/批次、 集中/分散);(c)尖峰时限的要求;(d)工作站的位置及数量 ;(e)硬体的功能及规格(含周边设备);(f)厂商的支援与服务。
3、系统应用需求之考量
在提出系统设计需求时,要将统计信息资料建立的目的、使用对象界定清楚,虽是针对主管需求建立,但是否要提供其使用?在系统设计上会有差异。又是否对系统刚使用的人或系统使用十分熟悉的人有不同的使用方式?系统要有哪些应用功能?所有这些都应依据统计信息资料库架构而不断扩充。
三、统计信息资料的评监
搜集所得的信息指标与分析所关心的问题仍存有差距,社会科学不像实验设计或自然科学可依自己的假设,控制统计数据产生条件,使统计数字与所要分析问题毫无差距。而社会科学统计大都由调查统计而得,无论调查设计或被调查者合作与否,均使统计信息资料与社会实况或分析问题存有若干差距。为避免假资料真分析,必须尽量缩减上述差距,所以分析者必须尽可能搜集最接近分析目的指标,必要时将原信息指标加以调整或改编,使之能配合分析之用。这时了解信息指标的含义与特性就非常重要,就像药剂师必须熟稔药品的成份才可进行配药一样。当然如请教该信息指标的编制人或评论者,将更易了解各项信息指标的习性与误差。经过此一评监作业后,将可提高所利用信息指标的精度。
(一)统计信息产生的制约条件有些与常识不同
1、统计单位
大部分的统计调查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实施,而这些制约往往又与常识不一定会完全一致。
又同一种调查的制约条件常随社会经济的演变而变更,例如中小企业调查以营业额或资本额订定上限范围,二、三十年来其定义曾作多次修订,因此所呈现的统计数字常有显著背离常轨现象。
2、统计项目
一般所指之所得,究竟是何项所得?国民所得或平均每人(国民)所得,并非仅指具国籍国民之所得,它包括民间个人之所得及企业未分配给资本主留存之所得及政府所得。同样的县民所得亦非仅指县内人民之现金所得。个人所得依国民会计制度规定包括个人现金及实物所得外,尚包括政府或企业支付的公劳保分担保费,以及自有住宅设算租金所得,因与个人现金所得相差甚多,易认为平均每人所得偏高。
又物价上涨则指何项物价亦须弄清楚,物价有消费者物价、趸售物价、进出口物价、股价、房地产价、工价等,与生活费密切相关的消费者物价内容又分含食物类物价、不含食物类物价、商品物价、劳务类物价,故要分析哪项则须寻找对应项目的物价,才不致误导。
上述制约条件一般皆采用国际间所共同认定者,或各国习惯上所采用者,故统计数字只要注意其定义是否相同,仍可作国际间比较分析。但国际标准定义或概念虽是各国所共同采用,也未必与一般常识所知完全一致。如现行国民会计制度,规定自有住宅必须设算生产,而家庭内自己做的家务工作则不设算工作所得,但从事自家的农业生产工作,则要设算工作所得。这些制度规定在一般常识便感颇不一致。虽然各国都采同一制度规定计算,以便比较,但各国家务市场化程度不同,就会有很大差异。如农业国家小孩皆自己带,不算工作所得,而工业国家则大部分请保姆或托儿所带,保姆与托儿所则算工作所得,致两国的工作所得统计相差甚大。
(二)了解统计数字的调查方法
各调查的精度往往因调查方法不同而有若干差异,近代样本理论发展后,抽样调查结果的信赖度,是可由数理统计学推算出来,证明统计数字的误差可在掌控下理解容许,但实际上信赖度只表达抽样与普查间的差异,而无法说明实际调查所含的许多更大的误差。
1、各样本对象回答的误差(非抽样误差), 如调查过去一年的家庭所得,因时间过久而忘记零星收入、怕财露白而隐瞒若干高所得收入、或因调查表太复杂而产生反感,故意乱报或拒绝受查等实例经常发生。
2、调查回收率依抽样设计、 调查样本与母群体分层等性质相近者有其关系比率,如能100%的回收是最理想,但事实却不然, 大多数派员访查如能回收90%就不错,通讯调查经再三催报而能达70%已难能可贵,有些调查在设计时就预列后补替代样本,一旦替代太多或回收率低,则实际调查样本所呈现的性质便与母群体差异甚大。
3、调查询问方式,一般利用资料者较不注意, 例如询问某一政党候选人,支持与不支持,或询问某一产品推出后,订购与不订购,受访者如不支持或不订购者多不回答,如以回收的回答者(有效样本)计算支持(或订购)比率,将与事实出入甚大,如以回答样本的支持(或订购)者数,确认至少有多少支持票或订购量,则又掉进另一陷阱;因回答支持(或订购)者,在实际投票或购买时往往变卦。
(三)统计数字的基础一致
对统计资料作比较旨在了解本期(计算期)的变动状况,故相对之基期,如上月、上年同月、上年、三年前或五年前等比较的基础期宜选择正常状况者为原则,如无法避免,而遇到偏高或偏低的比较基础期时,宜加说明,以免本期变动率因基数高低而误导本期过低、高的现象。
四、结 论
随着电脑科技的日新月异,资讯的传达已不需耗费时日,因此海峡两岸信息资源可在保护下互相共享。目前各界流行着“以数字来说话”,这是为了正确掌握状况,采用大量的实际资料,利用科学化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藉以明确的判断力来制定决策。使用信息资料的人必须能正确认识、理解与应用资料,且掌握三大要素 :(1)资料内容必须客观,表现出事实,且尽可能数据化。(2 )资料来源传递至使用者的过程中,不能发生谬误,故必须有合理的传递系统。3、 有计划的依据统计性理念来搜集、整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