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价值内核的新时代体现。坚定不移地走共享发展路线,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武器。新时代,应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先导,打造共建共享的新型共享发展模式,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心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公正观 新时代 共享发展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新时代,必须要谨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核心要义,有条不紊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果由所有人民共同享有。共享发展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与需求。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不仅对社会均衡发展、实现公平正义等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新时代基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内核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了社会发展走向公平正义的必然结局,同时指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方案——共享发展,只有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与义务对等的合理权利,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实现以共享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就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作用。
共享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进力量。因此,人民群众理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任何一个政党,唯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制定执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人民群众希望享有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公平正义必须要建立在合适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只有当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之后,社会资源的分配竞争才会弱化。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共享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渐趋成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指日可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续推进,我们必然步入共享发展的时代。
共享发展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良药”。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阶段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坚持共享发展,从宏观上审视当前阶段我国在贫富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入手加大社会改革力度,塑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新模式,解决社会矛盾。
共享发展应始终秉承公平公正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终点是科学社会主义,但马克思并未完全否定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他指出,只有经历了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公平正义才能拥有社会存在基础,这为新时代培育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必要遵循。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应着手构建共享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能够切切实实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以增进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认同。但共享发展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平均分配,而是在兼顾效率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具体而言,共享发展理念应包含共建与共享两个方面:一方面,应明确共建在共享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只有履行了义务才能享有对应的权利;另一方面,应将共享落到实处,确保社会民生得到切实改善。
加大改革力度,打造共享发展新格局
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我国又出台的新能源政策促使光伏产品质量与数量齐升[1].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光伏发电组件进行检测与维护[2].而光伏系统主要采用直流电源,可以依据输出端电压、电流来判断光伏组件运行状态.因此,监测光伏组件的输出端电压、电流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体制改革,坚持责任共担。人的需求是多维的,也是不断发展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仅渴望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期待实现精神层面的需求。新时代,共享发展应优先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个公民。一方面,应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公民的平等与利益。目前,要着力解决由制度、区域差异造成的不平等问题,优化共享发展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在全面落实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每个社会公众的担当与责任意识,建立收益与付出对等的分配调节机制,确保共享发展的可持续性。
1998年,美籍华人Norden E.Huang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希尔伯特-黄变换[2],首次针对瞬时频率的悖论,以使信号的瞬时频率值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为宗旨,提出了将多分量信号分解成单分量信号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打破了傅里叶变换的传统思想,形成了一种非常适合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新方法[3,4],带来了信号时频分析领域的新局面。
公平正义与共享发展的合一性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必须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性思维,加大改革步伐,破除共享发展壁垒,让发展成果惠泽每个公民。具体而言,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共享发展为基准,找出影响共享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弥补制度上所存在的缺陷。
以分配制度为先导,促进共享发展。社会财富的理性分配是落实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只有彻底解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分配不公平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发展。新时代,必须要积极推进既有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准确权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为此,既要加大对恶意失信、不正当竞争、破坏集体与国家利益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公平公正的理性思维;又要着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合理激发社会公众的竞争意识,逐步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效率与公平良性互动;还要正视现阶段较为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处理好落后发展地区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问题,尽量提升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生产资料分配调整、社会救济等方式,优化社会财富分配路径,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获得感。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因此,大力推进共享发展必须要秉承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职能改革力度,简化行政管理流程,逐步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要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切实保障共享发展能够惠及于民。另一方面,应关注社会总体需求的动态变化,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条件,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总而言之,共享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实施共享发展模式,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新时代,大力倡导共享发展,既要号召全民投入社会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更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改进社会分配制度,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要想在声乐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过程,而是要通过一些耳濡目染的音乐形式,在课堂中引入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让潮流元素变成当前声乐教学中极好的课堂教学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在课上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音乐特点,从各种音乐元素中发掘自己喜爱的形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①李松龄:《初次分配共享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制度安排》,《财政研究》,2018年第1期。
②刘建武:《习近平共享发展思想的历史由来与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3期。
③权衡:《中国收入分配改革40年:实践创新、发展经验与理论贡献》,《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责编/刁娜 美编/王梦雅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信息中介论的主体双重尺度的统一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XJC720001)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