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银 旦祥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青海 海南州 813099)
【摘要】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是脑出血重症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181-02
1.资料与方法
分析我院2009-2018年收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病例84例,分析患者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与手术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点,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脑出血总体预后较差。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及有无并发症有关。药物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血肿少量并无明显占位效应的患者。对于大量脑出血以及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的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减少残疾程度,是有效的积极治疗的措施。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去骨板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术等。开颅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稳定等要求以及手术创伤大,故许多患者不适宜行开颅手术,特别是高龄患者。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因具有不需全身麻醉、穿刺损伤小、疗效不亚于开颅手术等特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医院得到开展及推广,特别适合于高龄患者、部位较深的血肿清除治疗,特别适合于在脑外科技术力量稍薄弱的基层医院开展。根据我院近10年来行钻孔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疗效观察,手术疗效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1 疗效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
第一,准确定位是确保此手术穿刺成功的关键因素。靠近皮层的脑叶血肿,定位相对较容易,靠近皮层血肿定位后穿刺时较易到达血肿中心,距离血肿中心穿刺偏差小,故手术疗效一般好,血肿清除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深部血肿如丘脑血肿及基底节区血肿因定位相对较困难,深部血肿穿刺时易出现穿刺偏差,到达血肿中心位置往往不满意,故血肿清除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原因,深部血肿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较脑叶血肿引起的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往往严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相对不佳;第三,靠近皮层血肿穿刺过程中造成的正常脑细胞损伤较小,深部血肿因穿刺所经过的通道较长,穿刺所致正常脑细胞损伤相对严重。
1.2 疗效与出血量及血肿形态关系密切
颅内血肿其病理生理变化基本相同,表现为脑血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循环障碍及血肿本身占位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及受压及移位,最终脑疝形成。在适应症范围内,出血量越大,血肿压迫效应越严重,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且采用此种方法存在血肿清除不彻底情况影响疗效,对于出血量特别大且部位相对表浅的颅内血肿需要考虑是否脑外科开颅手术。血肿形态较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血肿,采用此种血肿清除术一般血肿引流效果较好,疗效较好,反之如果血肿不规则就会出现血肿引流不满意情况影响疗效。
1.3 疗效与术前意识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脑出血因血肿压迫效应致血肿周围脑组织缺血、水肿及神经功能障碍,并且很多情况下如果血肿压迫明显,压迫时间长,会造成不可逆性脑细胞损伤。术前意识障碍较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术前意识障碍严重患者神经功能发生了严重不可逆损害,即使血肿清除满意,神经功能恢复也一般恢复较差,预后不佳,术前深昏迷患者应列为手术禁忌症。
1.4 必须重视手术创伤及手术风险
通过头皮穿刺点致血肿中心穿刺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穿刺通道周围部分正常脑细胞损伤;而且此种手术方式为盲穿,没有直视下的止血措施,故穿刺过程中存在正常其他颅内血管损伤致再出血风险;血肿冲洗、抽吸、引流过程中物理性刺激及损伤;通过穿刺通道致颅内感染风险;因抽吸及引流不当致术后颅内积气及低颅压风险;穿刺针留置诱发癫痫风险等。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对于适应症不强的患者或出血量处于手术适应症临界值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利弊,比较手术及保守治疗的利弊,避免出现超适应症盲目穿刺情况发生以致对患者不利后果。
2.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点,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于出血量较大的重症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是重要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在有CT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根据观察在我院近10年来行钻孔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患者,手术疗效与血肿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术前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此外当然还与是否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措施情况等密切相关。术前需要综合评定患者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判断对比手术治疗及药物保守治疗各自利弊关系,评估手术疗效,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终让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3.
论文作者:杨占银,旦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8
标签:血肿论文; 疗效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颅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损伤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