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四川 内江 641200)(2成都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摘要】 大量研究显示,抑郁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郁症严重性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为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抑郁症在心血管病发生中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 抑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012-02
大量研究显示,抑郁症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郁症严重性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在心血管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20%~40%,且抑郁症加速冠心病进程,降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增加心血管病患者2~2.5倍的致死率。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专家组发表声明指出,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后,抑郁症应成为第五个“官方”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本文就抑郁症在心血管病发生中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炎症反应增加
研究证实,抑郁症与心血管病的相互关系可由炎症细胞因子介导。在过去的20多年研究中,对于抑郁的发病机制探讨逐步发现抑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过度敏感,研究认为抑郁的发病原因是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免疫异常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升高。Valkanova等通过系统评价1970年至2012年之间有关血清CRP及IL-6浓度与抑郁症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尽管该结果有中度异质性,CRP浓度与抑郁症发病率仍呈显著正相关[2]。Dowlati等对重度抑郁症发病率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4,IL-2,IL-8,IL-10以及interferon(IFN)-gamma)的关系通过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度抑郁患者血清中的TNF-α及IL-6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其余炎症细胞因子浓度与重度抑郁症发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在心血管病患者中也常伴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升高的现象。有研究证实,血清TNF-α,IL-6,IL-1以及CRP均为心血管病的预测因子。而在心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浓度更为升高。故此,抑郁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能通过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且可能首先通过引起大脑局部以及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改变代谢通路,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近期研究显示,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Naude等的研究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臀围等因素后,老年人中血浆NGAL水平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随后该研究组对104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12个月的随访研究,同样发现血浆NGAL水平也与抑郁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功能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表现,且大量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且内皮功能障碍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最近研究发现,抑郁与内皮功能紊乱相关,例如Cooper等采用心境状态量表对7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抑郁情绪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相关[4]。Pizzi等报道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抑郁与内皮功能异常相关。患有抑郁的青少年反应性充血指数更低且脉搏波传递时间更短,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受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提示抑郁症和心血管病可能通过内皮功能障碍有共同的发病途径。
3.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增强
抑郁导致心血管病的机制可能通过(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色胺系统引起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异常增强而介导。在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中,内皮细胞无法在5-HT增高时释放NO因而导致血管收缩,同时5-HT由于与血小板上受体结合而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从而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性。Pollock等在200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合并抑郁症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与β-血栓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浓度较无抑郁症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高,该研究结果提示合并抑郁症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加,具有更高风险发生血栓并发症。
4.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Stefano Drago等对100例伴有抑郁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随访研究,结果发现,合并有中重度抑郁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加快。国内亦有类似研究报道。因此,抑郁症可能通过降低患者心率变异性,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5.小结
抑郁症严重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然内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除对合并抑郁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研究外,还需对无心血管病的抑郁患者,尤其对青少年抑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从抑郁在不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方面作用下对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晶晶.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
[2] Valkanova V,Ebmeier KP,Allan CL(2013)CRP,IL-6 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J Affect Disord 150: 736-744.
[3] Dowlati Y,Herrmann N,Swardfager W, Liu H, Sham L,et al. (2010) A meta-analysis of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 Psychiatry 67: 446-457.
[4] Cooper DC, Milic MS, Tafur JR, Mills PJ,Bardwell WA,et al.(2010) Adverse impact of mood on flow-mediated dilation. Psychosom Med 72:122-127.
论文作者:张莹1,陈玉琳1,李丽1,张珍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抑郁症论文; 内皮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抑郁论文; 患者论文; 炎症论文; 细胞因子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