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论文_文雪平

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低粘度骨水泥,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体形成术治疗过程中,高粘度水泥和低粘度水泥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但高粘度水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并降低骨水泥渗透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高粘度骨水泥;低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较为常见,是骨质疏松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日渐成为脊柱外科研究重点。椎体形成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在保持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的基础上,能够增加椎体力学稳定性,但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椎体形成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水泥渗透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会引发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而合理选择骨水泥粘度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63:80,年龄61~80岁,平均(69.3±3.1)岁,其中单节段压缩骨折45例,双节段压缩骨折68例,多节段压缩骨折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60:83,年龄61~81岁,平均(67.4±2.8)岁,其中单节段压缩骨折41例,双节段压缩骨折69例,多节段压缩骨折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椎体形成术治疗,要求全部患者行俯卧位,在患者头、肩和额前位置放置硅胶软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腹部悬空,脊柱胸腰段保持过伸状态,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做5mm切口,在椎弓根投影点上插入套管针,保证针尾向外侧和头侧稍微倾斜;其中对照组使用低粘度骨水泥,利用骨水泥推注器注入患者受伤的脊椎,务必缓慢推注,完全凝固后拔针;观察组使用高粘度骨水泥,利用骨水泥搅拌器进行调制,待骨水泥进入拉丝期后,将其注入患椎,当骨水泥即将凝固时旋转穿刺针,有效防止出现骨水泥拖尾问题,等到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操作人员拔出穿刺针。

1.3 观察指标

第一,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及椎体平均高度;第二,VAS评分,选取VAS评分量表,满分为10分,0~3分表示无痛感,4~6分表示痛感明显但尚可忍受,7~10分则表示疼痛难忍[2];第三,骨水泥渗透率对比,具体包括柱旁渗透、椎间渗透和静脉渗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

 

3.讨论

骨质疏松临床较为常见,老年人群为多发人群,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疼痛剧烈,脊柱出现明显畸形,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合并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使得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临床治疗以椎体形成术为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而不同粘度的骨水泥效果不尽相同,其中高粘度骨水泥临床疗效更为理想[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术后长出现血管渗漏情况,导致骨水泥进入患者血循环中,引发严重的心肺并发症,其中以肺栓塞、神经损伤较为常见,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其中前者骨水泥粘度是影响患者椎旁血管渗漏的首要因素,具体包括低粘度骨水泥和高粘度骨水泥,其中前者水泥虽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但是患者椎旁血管渗漏发生几率较高,其主要受低粘度骨水泥注射及凝固时间较短影响,且低粘度骨水泥在注射过程中会出现聚合现象,灼伤患者的周围组织,尤其对神经根和脊髓产生不可逆伤害,并且也会对椎体内骨细胞造成伤害,影响骨折的愈合速度和效果[4]。而高粘度骨水泥经过特殊工艺调制,具体调制过程中气泡较少,具有凝固温度低、瞬间高粘度及注射时间长等特点,从而有效避免骨水泥伤害周围组织,降低肺栓塞和神经损伤的发生几率。此外,高粘度水泥具有迅速凝固的特点,在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充足的力学强度,能起到稳定椎体的作用,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迅速恢复正常水平,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快速康复。张洛[5]在研究中给予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椎体成形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术后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透情况,骨水泥渗透率为8.11%,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椎体形成术治疗过程中,高粘度水泥和低粘度水泥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但高粘度水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并降低骨水泥渗透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远政,田晓滨,李波,等. 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比较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54-60.

[2]郭振鹏,尚晖,李小琴,等. 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2):17-19.

[3]张宏,任虎,冯涛,等.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06):62-65.

[4]张岱阳,罗政. 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04):371-375.

[5]张洛. 应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D]. 青岛大学,2016.

论文作者:文雪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论文_文雪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