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收入增加,还可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文明建设的作用。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和安全发展,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农机化工作要主动融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补齐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装备等方面的短板,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对党多年来“三农”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适应了新时代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实现乡村振兴,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通过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原则,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三农”工作队伍。通过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促进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经营,不断拓宽农民的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
2、农业机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性的地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即物质保障与农村生产力发展,而农业机械化就是两者的必然选择。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发展。只有通过生产工具水平提高才能使农业生产力发展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效率和速度都在提高,也使得农业生产向一体化、规模化、商品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推动了农业生产更好更快地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富裕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了农业的发展成本,用技术手段保障了农作物循环利用。农业机械化的使用降低了农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有力推动规模化,节省农村劳动力,为国家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资源。同时,农业机械化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新岗位,针对机械维修和交易市场等,提供了大量就业新途径。
2.3农业机械化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
作为农村生产发展、农村进步、农民文明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2017年一个地区的主要粮食、甜菜、油料经济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播种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更好改善自身生活状况,加快农民走出去的步伐,农民也能学到更多现代文明,摒弃不良风俗。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民主动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优势
3.1生产效率高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农业设备上,主要包括拖拉机、旋耕机、施肥播种机和收割机等。在以前,农民都是牵着黄牛“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让人疲惫不堪,而且效率极低。但现在,农民可以使用旋耕机锄地,播种机播种,连带还可以施肥,等到农作物成熟时,再搬出收割机进行收割。整个生产过程都只需要几台机器就能实现,使用农机的优点就在于机器比手工更精确。人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工作时难免会犯错,更别说在长久劳作的情形下,可能出现播种不全面、收割不仔细的情况;机器有其特定的程序,只要将其放在固定的运行轨道上它就能无一遗漏的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且速度非常快。旋耕机、播种机和收割机的大量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南部平原地区、东北地区等都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其中,黑龙江因其地势平坦、黑土肥沃,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早已遥遥领先,在十三五期间,黑龙江又将利用农业机械化实现“北菜南运”,成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示范基地。
3.2生产成本低
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工具成了农民的第一需求,而机械自动化的模式受到农民的一致认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例如,无土栽培不需要土壤就可以培育植物,而是通过其他介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即可,避开了因地理环境、气温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也避免了农民因这些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而在滴水灌溉中,自动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分析,计算出最恰当的灌溉水量、时间等,滴水灌溉减少了人为灌溉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节约了灌溉的成本。最后收割时,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极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在收割过程中的粮食损耗,也节省了收割时间。
4、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全面发展。经过长年的努力,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的水平,多项机械化技术瓶颈被逐步攻克。但总体发展水平依旧不高,且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当适度调整原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仅要坚持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还应注重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引领农业机械化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2)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农机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依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因此,必须走农机创新的道路,从政策的支持引导、到产品的研发、再到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为农机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3)安全发展。安全就是效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积极调整和转变工作重点,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的需求,做好宣传培训、执法检查、牌证管理、隐患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和鉴定方面,务必要严把安全关,从源头上做好安全保障。对现有的各种农业生产合作社,应当加强安全监管的力度,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制,推进平安农机合作社建设。
5、结语
促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提高机械化水平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从而提升农业生产力,给农业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前提。在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基于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械化在土、种、水、肥、药等农业资源利用中的作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2017-10-18.
[2]何红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5):69-70.
[3]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41(3):4-6.
[4]周晨龙.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企业导报,2015(12):75-186.
论文作者:徐立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农业机械化论文; 乡村论文; 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战略论文; 农机论文; 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