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琵琶独奏曲《佛跳墙》的认识论文_丁英超,康凯

浅谈对琵琶独奏曲《佛跳墙》的认识论文_丁英超,康凯

吉林艺术学院 130000

第一节 创作者蔡凌蕙背景介绍

蔡凌蕙,女,1973年生于台北市。自国立艺术学院毕业后,赴Yale School of Music及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深造,1998年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2001年获宾州大学博士。作曲师事吴丁连、侯俊庆、卢炎、潘皇龙、Ezra Laderman, Martin Bresnick, Eleanor Hovda, Anna Weesner, James Primosch, Jay Reise, Haim Permont. 曾获教育部、国台交、音乐台北、Tanglewood Music Cen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Yale University作曲奖。作品曾于台湾、奥地利、法国、美国、香港、韩国、南非、日本、新加坡演出。作品「山居秋暝」为国台交2007钢琴协奏曲初赛指定曲;「南管足鼓协奏曲」参加2010年南非想象艺术节(乐兴之时管弦乐团)与东京亚洲音乐节(东京爱乐管弦乐团);「采风-为国乐团」于2013年由新加坡华乐团演出。 于2001年返国后,任教台南女子技术学院;2003起任教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学系,涉猎台湾传统音乐研究以及创作融合传统元素之乐曲。同时多次与台南人剧团、台北人室内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耶鲁室内乐团合作,并自2007年起担任乐兴之时管弦乐团驻团艺术家。目前亦担任台湾作曲家协会秘书长。

第二节《佛跳墙》的创作背景介绍

琵琶独奏曲《佛跳墙》是蔡凌蕙首次以钢丝国乐琵琶创作的作品。在2009年春节期间,蔡凌蕙接受琵琶演奏家王世荣(1959-)委托而创作的作品。王世荣希望结合蔡凌蕙在音乐创作上与自己在演奏上的专业,为即将揭幕的“传音系师生韩国展演交流音乐会“准备一首现代琵琶曲,于是委托蔡凌蕙创作此曲。

《佛跳墙》的曲长原本是只有5分钟,在作曲家与演奏家良好的默契下,结合音乐创意与演奏诠释,激荡出八分钟的版本。这过程中大抵而言是蔡凌蕙发挥音乐创作的创意,而王世荣在不更改作曲家原创的条件下,为演奏音色的安排与音乐诠释提供一些建议。乐曲之所以名为《佛跳墙》,蔡凌蕙作了以下解释:

“琵琶名家王世荣教授在2009年初委托我为现代钢丝弦琵琶创作一首独奏曲,正巧是春节期间人人食指大动的时刻,因此我试以“佛跳墙“(菜名)的作法写下此曲,同时特别以这道”菜“为马水龙老师七十大寿贺礼。”

《佛跳墙》在韩国光州全南大学音乐系首演后,同年又于“琵琶现代乐展“及为马水龙庆生的”水龙吟音乐会“中演出,几次的展演下来,音乐有稍微修改,最后于2009年8月13日定稿。

第三节《佛跳墙》的曲式分析

一、调性、音阶与旋律:

本曲除了表现泛音的乐段(B段中的乐段c及B’段中的乐段b’’),具有调式的色彩外,其他乐段已跳脱调式及传统严格大小调的范畴,“音“及”和弦“没有限定的功能,也不具备任何主从关系。本曲舍弃对音高旋律线条的强调而注重各种音乐素材在音响上的组合与呈现。

二、动机:

本曲的动机,可解读为多样的素材,这些素材约略可分为下列几项:

(a)和弦素材:

和弦中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源自于琵琶定弦的音程关系。琵琶的定弦由粗到细分别为A、d、e、a。A到d及e到a为四度关系,d到e为二度关系,A到e及d到a。为五度关系,A到a是八度关系。蔡凌蕙说:“创作时,我在音程上尽量使用四度及五度。四度是指琵琶的一到二弦及三到四弦。五度是指一到三弦及二到四弦。“

三、曲式:

《佛跳墙》为单一乐章,乐曲标示有小节线、段落线、演奏速度、反复记号及终止线,具有明显的段落区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曲式如下:

《佛跳墙》之乐曲架构

第一段:结构A,(1-33小节),小乐段a,素材(a)(b),特点:和弦,速度ca.80;

第二段:结构B,(20-44小节),小乐段b素材(a)(b)(c)(d),特点 :二声部各说各话,速度ca.70;小乐段b’素材:(a)(b)(c)(d),特点:b的发展,速度ca.70;小乐段c素材:(e)(f),特点:音韵泛音;速度ca.50;

第三段:结构C,(45-92小节),小乐段d,素材(a)(e)(d),小乐段特点 :,二声部(泛音与特低音)互动,速度ca.90;小乐段d’,素材(a)(e)(d),特点 :d的发展,速度ca.110;

第四段:结构B’,(93-108小节),小乐段b’’素材(c)(e)(f),特点 :

b 、c段素材;速度ca.50;

第五段:结构A’,(109-127小节),小乐段b’’素材(a)(b)(c)(d)(e)(f),特点 : 同乐段“a“和弦,速度ca.80;

第四节关于乐曲《佛跳墙》的演奏诠释

演奏者的表达是意境与心境的高度统一,以及对乐曲内在情感的理解与诠释。想要表达好该乐曲的意境,就要掌握好每一段的内容。无论是技术技法上,还是曲子的内在含义上,都应全面了解与掌握,只有把这些劳记于心、熟弹在手才能将曲子完整而充满活力的展现出来。本曲属于创作型现代乐曲,与以往的传统曲目区别甚大,乐曲音色应用广泛,题材新颖,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在练习此曲的初期,要注意节奏的把控以及音色的把握,本区节奏多变,并且有很多突破常规的节奏型的出现,初练时应放慢速度,先将重音找到,再由慢及快的练习。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道美味的菜肴制作的过程,从菜肴的选料到制作器具的应用上应充分想象,才能理解曲中多个特殊音色的意象含义。演奏要刚柔并济,虚实结合。

乐曲的第一段(第1小节到第19小节)是一个较自由的部分,演奏上不必过于在意节奏的框架而疏忽了作者自由的创作意图,应弹出灵动、洒脱、自由自在的感觉。在演奏技法上运用了泛音、刮品、轮面板、扫弦这些手法,节奏上多使用后半拍进入的方式,在演奏中要注意把节奏的后半拍弹准确,并把各种指法发出的音效表达出来,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第一个泛音是三个音同时发出的短促的音,演奏这个音的时候要注意每个音都要清晰,节奏要控制好即短促有力清晰跳跃。接下来的一组泛音要注意与“轮面板”的衔接,以弱起再渐强,左右注意轮击面板时两手的协调性和衔接,要做到无缝衔接,强弱有序。

本段(第1小节到第19小节),应利用“轮击板”在音量上营造出两个声部此盛彼衰、彼此消长的虚实变化,王世荣老师比喻这里要像煮菜之前要烧好一锅滚烫的开水一样,具有抽象意义。在节奏是多以后半拍进入,整理要注意长音与短音的区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连接。

全曲第二段(第20小节到第44小节),乐段的上下声部,原本每个音响都各有自己的节奏,并以休止符区隔,随着一次次重复,各音响逐渐延长,连在一起,甚至交叠在一起。蔡凌蕙希望通过两个声部呈现“各说各话”的效果,上声部比较,而下声部越来越慢,音乐并没有改变速度,而是借由节奏的梳密来呈现效果。所以在演奏的时候注意节奏的变化和两个声部的交替,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要交替有序的奏出,可以想象是两个声部在对话。

全曲第三段(第45小节到第92小节)主要由泛音、散音、按音组成。通过这三种音色的不同变化营造出虚实对比之感。这段泛音音色为“虚”演奏时要注意表达出空灵之感,散音音色为“实”,要弹出有力之感,虚实对比明确,形成两个声部,一个是动态起落的泛音声部,一个是静态固定的低音声部。演奏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想象力,感觉虚实对比,在气息上也要予以配合,形成点到线的连接。本段的两个声部动静相形,虚实掩抑之间创造出无限的美感。王世荣认为作曲家在这段充分展现了“玩音乐的童心”,音乐听起来象是在一锅滚烫的开水中加入食材似的。

全曲第四段(第93小节到第108小节)拍好不断改变,有4/4到3/4、2/4、3/4、2/4、3/4、4/4、2/4拍结束。注意节奏的变化,泛音与按音的处理要干净利落,泛音应具空灵之感,按音要实。

全曲结尾段(第109到第127小节),在音乐上于第一段相呼应,演奏技法也与第一段大致相同,要注意应处理出即将结束之感,不急不躁。结尾出现了一个绞弦的技法,要奏出干净利落之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想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已经出锅,最后盖上锅盖的场景。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的演奏出这首《佛跳墙》,应要全面分析该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题材,以及作者给出的乐曲情绪标记。逐段分析,逐句理解。同时应多了解演奏家们的演奏,多听多看多学习,名家的演奏是非常好的示范,可以帮助习琴者理解乐曲。

论文作者:丁英超,康凯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浅谈对琵琶独奏曲《佛跳墙》的认识论文_丁英超,康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