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论文_张均

锁骨骨折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论文_张均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9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进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的效果,降低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

【关键词】锁骨骨折;颈臂丛;阻滞麻醉;可行性及效果

在外科创伤性疾病中,锁骨骨折较为常见,且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目前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手术方式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但是这种手术方法需要有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手术多在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下进行固定,因而麻醉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了锁骨骨折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9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ASAI级/II级为22例/23例。年龄21-79岁,平均(45.21±2.11)岁。体重水平44. 2 ~ 75. 1kg,平均是( 56.22 ± 2.11) kg。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ASAI级/II级为21例/24例。年龄22-79岁,平均(45.27±2.56)岁。体重水平44. 5 ~ 75. 2kg,平均是( 56.45 ± 2.15) kg。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方法

对照组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两组麻醉之前半小时进行0. 5 mg 阿托品和10 mg 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

对照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平卧在手术台,常规消毒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区和铺巾,用22G 穿刺针穿刺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顶点,垂直刺入之后缓慢推进,推进的深度以有适当阻力为准,无血液和脑脊液流出之后给予含 1% 利多卡因联合0. 25% 布比卡因一共15毫升进行注入。

观察组行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先行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之后进行颈丛阻滞麻醉,以颈外静脉以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作为穿刺点,用 22G 穿刺针沿着患者的颈浅筋膜方向穿刺,若穿刺出现明显阻力,无血流和脑脊液流出则给予0. 25% 罗哌卡因以及1% 利多卡因注入,一共注入10毫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效果;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

显效:术中无疼痛等情况,无出现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麻醉前后稳定;有效:术中轻度疼痛情况,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麻醉前后有一定波动;无效:术中明显疼痛,出现不良反应,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麻醉前后明显波动。效果=显效率+有效率[1]。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给予χ2检验、t检验,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效果相比较[例数(%)]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效率对照组4518141332(71.11)观察组45359144(97.78)X212.1805P0.00052.2干预前后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表2.

表2干预前后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相比较(`x±s)

组别例数时期MAP (mmHg)HR (次/min)HR (次/min)血氧饱和度 (%)观察组45麻醉前85.11±2.2585.54±3.5619.38±3.2598.54±0.56术中83.71±1.3283.21±1.5118.71±2.3298.21±0.51对照组45麻醉前85.25±2.2185.45±3.7119.25±3.2198.45±0.71术中71.29±1.6973.92±1.1115.29±1.6997.92±0.252.3两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例数(%)]

组别例数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45433111(24.44)观察组4511103(6.67)X25.4135P0.01992.4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对照组455.31±1.114.42±1.013.31±0.562.42±1.011.43±0.42观察组453.21±0.343.67±1.022.56±0.321.96±0.340.86±0.21t8.2049.2518.2189.7126.874P0.0000.0000.0000.0000.0003讨论

目前,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逐渐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是用于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当中。在麻醉中,阻滞 C3 ~ 6才可有效发挥作用,主要基于锁骨及其皮肤区域由颈丛、臂丛神经支配,而锁骨皮肤由 C3-4神经根颈丛支配,肌肉和其他部位由 C5-6神经根臂丛神经支配。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这种麻醉方法有良好效果,其不仅使手术部位与阻滞部位充分吻合,还可有效消除骨折复位以及组织牵拉等带来的应激的疼痛,促使手术顺利开展[2]。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进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为了探讨锁骨骨折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我们选取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进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的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的效果,降低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的疼痛程度情况。

参考文献:

[1]胡焱,袁嫕,张文超,张伟.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16):62-64.

[2] Shin, Sang-Jin,Kim, Nam-Ki.Complications After Arthroscopic Coracoclavicular Reconstruction Using a Single Adjustable-Loop-Length Suspensory Fixation Device in Acut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J].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rthroscopy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International Arthroscopy Association,2015,31(5):816-824.

论文作者:张均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锁骨骨折行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论文_张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