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征论略论文

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征论略论文

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征论略

张瑞才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全球之问”,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这一思想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这一思想紧扣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外交思想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表现为思想生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思想基础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有机统一、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思想目标的明确性与路径的可行性有机统一、思想价值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处理国际问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统一。

关键词: 习近平;大国外交思想;时代特征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是一个完整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P414)回答这个“全球之问”,需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向度深入思考。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基本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紧扣时代主题、倾听时代声音、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揭示时代特征、回答时代课题、遵循时代规律、引领时代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思想生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

任何思想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思想的生成不仅有其现实土壤,有其生成的实践逻辑;还有其历史根脉,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更应有其思想根基,有其理论逻辑。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为指导,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秉持新中国外交传统,吸收借鉴积极国际战略思想,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从继承性的角度讲。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根脉和思想源泉有三个:一个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历时性的思想资源,体现其外交思想的民族性;一个是国际外交优秀思想,这是一个共时性的思想资源,体现其外交思想的时代性;再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这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直接的思想资源,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主脉,体现其外交思想的主体性。习近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结合的结晶。在讲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60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则,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其精神历久弥新,其意义历久弥深,其作用历久弥坚,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2]在讲到区域合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亚洲国家交流互鉴,坚持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这是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处理相互关系的传统,这一传统在今天应该继续发扬光大。[3]在讲到万隆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60年前形成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在“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1](P218)从建构资源的民族性来讲,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立足现实,还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通过独特而具有永恒共性的文化资源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风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思想根基,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系统回答了“怎样传承历史基因、汲取历史智慧”的“历史之问”,揭示解决国际问题的“历史逻辑”。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中积淀的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中华文化中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天下为公”这些思想智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可以不断激活的“文化基因”。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必定要向精密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过程将面临巨大的阻碍,即如何评定产品的质量,如果一个机械制造企业在评定产品质量是过于粗放,那么最终获得的产品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制定严格的评定方式。比如可以运用模型的方式进行评估,即在生产一件产品前,为这种产品制作一个评估模型,当需要评估这种产品时只需要采取这种产品的相关数据就可以了,使得评估更加的快捷、精准。

为了应对生源总数下降的不利影响,中职学校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采取降低录取分数、注册入学、加大招生宣传等手段吸引学生,每年很多中职学校还是难以完成招生计划。如今,中职学校已经无法选择教育对象,必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目标和路径的有机统一,把目标任务和提供“桥”和“船”有机结合。习近平外交思想彰显了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的思维逻辑。总体目标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这一总目标,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之路,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路径上搭建“一带一路”这一实践平台。2014年11月28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在总结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目标的集中表述,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从各个方面展开。

二、思想基础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有机统一

思想理论的价值在于其真理的力量,在于其理论的彻底,在于其思想的魅力。习近平外交思想最本质的特征是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其鲜明特征。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从思想内涵丰富性来讲。习近平外交思想内涵丰富、领域广泛、论域全面,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22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观”和“十大内容”。[5]“三观”即把握国际形势,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正确历史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国际问题,既要用历史的“显微镜”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又要用历史的“望远镜”分析国际形势和发展大势;正确大局观就是要善于从国际发展大势中看到本质和趋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大局着眼,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以保持战略定力。正确角色观就是要从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动中,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准确定位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十个坚持”即一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五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六是坚持以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七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八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九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是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十个坚持”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工作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高度概括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根本遵循。[1](P583~589)

从人民性的层面讲。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在国内角度上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人民外交为人民,注重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在国际角度上坚守民心相通,注重维护中国公民海外权益,在国家间注重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强调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注重发挥国之相交的根基在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中国人民的梦想与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讲到中非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6]讲到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互联网的目的“是为人类谋福祉”,“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党性和人民有机统一,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讲到亚洲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1](P113)在讲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1](P120)真可谓“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从目标设计来看。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系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课题,回答这一“世界之问”、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我们主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坚持对话协商的理念,引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我们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引领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引领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坚持交流互鉴的理念,引领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引领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

一个思想体系必须是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问题域界限明确,概念清晰、逻辑一贯的严整的思想体系,以保障其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的外交概念和范畴;提出一系列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主张,形成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

机械臂在自重和外负载的作用下达到平衡,其连杆角度从θ1、θ2变成当机械臂处于平衡位置时,所需举升力FL=0。从平衡位置出发,慢慢举升工具,并测得举升高度与举升力的关系,从而评价机械臂的省力范围。在ADAMS仿真中,一般是从模型的原始位置出发,到平衡位置截止;而本文需从平衡位置出发,则需要预先设置平衡位置的相应参数,这使得仿真变得异常复杂且会降低仿真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逆向仿真方法。

依法治国是人民中心观的又一重要体现。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坚持党的领导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依法治国能够保证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有了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原则就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享受到法治的尊严和阳光。再者,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是治国理政的合法性基础,“依法治国重在对执政党执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就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11]。这必将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思想的科学性角度讲。外交思想的科学性取决于外交理论的科学、理念的科学、体制机制的科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政策和策略的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观念: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充分体现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展示了广阔的世界眼光和人类胸怀,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性在理念上的体现。从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统筹谋划,既要把握多极化的大势,又要掌握大国关系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又要洞察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新动向;既要把握国家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从政策科学性的层面讲,政策和策略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制定科学的外交政策,胸中要有“两个大局”:国内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有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周边外交上,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奉行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在讲到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安全治理效能,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1](P486)

四、思想目标的明确性与路径的可行性有机统一

从创新性角度讲。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外交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思想智慧,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通过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突出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主动谋划、奋力开拓,使中国外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提出正确义利观、确立新安全观,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创新,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的创新主张。在全球经济治理上,提出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的创新思路。从思想体系的创新性来讲,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实践和外交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外交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外交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双边和多边国际舞台上,在主场外交中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解决全球共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充分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彰显了中国精神。

从时代性来讲。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刻回答“时代主题和潮流是什么、怎样引领时代潮流”这一“时代之问”,揭示解决时代问题的“时代逻辑”,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追求的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谋求的是“大多数人的福祉”。 中国共产党不仅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还立志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为世界和平、发展、稳定、繁荣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013年2月28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1](P3)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中国是当代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2]我们以天下为公的精神贡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搭建了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最大平台“一带一路”,编织了全球最大的“伙伴关系网”。我们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融”的理念处理周边关系、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按照“真实亲诚”的理念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我们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大道不孤,德必有邻。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我们坚持以合作共赢理念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引领全球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由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发展的精神旗帜。

从路径开辟的可行性来看。人类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是新时代的主题。我们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在大局上谋划,着力在关键处落子,深入回答“怎样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怎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现实之问”,揭示解决国际问题的“实践逻辑”。怎样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美丽清洁”的世界,需要开拓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符合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新路。这条道路不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老路,而是和平发展的新路,这就要求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发展是共同繁荣的基础,这就要求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发展新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大国关系上,坚持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树立建设伙伴关系新思路,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建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使其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亚欧大陆架起“四座桥”:建设和平稳定之桥、增长繁荣之桥、改革进步之桥、文明共荣之桥。

五、思想价值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现实土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紧紧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展开,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全球高度审视人类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融通中外的外交概念和政策主张,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人民的梦想贯通,把现实性和时代性有机结合。

从政治性的层面讲。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1](P540)这就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领导体制上发挥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决策议事协调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升外交上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

从现实性层面讲。一个国家的外交必须植根本国的现实土壤,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土壤,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实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国内讲,其现实性就是中国国情,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回答中国国家特性的问题。讲中国故事,就要讲清楚“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州学院的演讲,习近平讲到介绍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从5个方面讲了中国是有悠久文明、经历了深重苦难、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讲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2015年10月21日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从国际层面讲,其现实性就是要回答清楚“当今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问题。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从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回答,揭示了时代潮流、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和“命运共同体”的思想。2014年5月15日提出“三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P105)2014年11月8日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化”: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的科学论断。2014年11月28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1](P199)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当今世界的“主基调”是“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当今世界的“大潮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4]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揭示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突出表现是“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后来又提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赤字”是对全人类的严峻挑战。

六、处理国际问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统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P502)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着眼于“解释世界”,更着力于“改变世界”。为此,在解决国际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体现灵活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决不拿“原则”做交易,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不动摇,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又体现充分的灵活性,寻求“最大公约数”,努力“画大同心圆”,寻求共同利益“交汇点”,准确把握原则的坚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张力。

从原则性角度讲。对于外交实践中形成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承诺的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等,真是“一诺千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1](P2)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两个绝不能”、“两个不要指望”是“掷地有声”的原则。在“三个变”中坚守“三个不变的原则”: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做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从灵活性的角度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坚定的原则性,不拿原则做交易,但处理国际问题又要有张力和弹性,有灵活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需要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应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需要各国人民通力合作,只有不断画大同心圆,寻求各方共识,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才能有效推进。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只有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1](P3)世界各国都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交汇点。在处理国家问题灵活性上秉持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

为了应对美国的“301调查”,我国拟对美国大豆等产品加收25%的进口关税。根据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同比下降27%,从巴西进口的数量则上涨了33%,而巴西的生产商则借机涨价,每吨报价达到467美元,比美国的报价每吨高出32美元,且国内大豆原料的价格行情也在上升,这对整个大豆深加工行业的原料源头、成本价格的影响比较明显,其正面临着大豆成本上升、美国订单收窄的双重冲击。

旅游营销推广方面,应凸显地域特色,优化、整合文化传播媒介。出游前,目的地文化主要通过大众媒体、文学艺术作品等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这一阶段,文化传播媒介能够对游客的初始认知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关营销机构可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提炼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通过优化和整合各种亲近大众生活的传播渠道,如文学、艺术、历史和民俗等,进行推广宣传,达到更深远的营销效果。此外,在文化传播的内容上,一方面应该深入了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具体的感知和兴趣点,强化这些重要概念的传播;另一方面可根据游客视角的文化认知网络,挖掘和激活地域文化中重要但游客不了解的概念,并通过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丰富游客对地域文化的认知。

习近平外交思想来自于中华文明,立足于时代根基,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深刻洞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时代大趋势、遵循时代发展规律,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为解决全球共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奉献中国力量,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8/c_1111364206_2.htl,2014-06-28.

[3] 习近平博鳌演讲五大亮点 命运共同体不分亚洲内外[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401/c385477-26781425.html,2015-04-01.

[4]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2/c1001-277273 82.html,2015-10-22.

[5]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8-06/23/c_1123 025867.htm,2018-06-23.

[6]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3-26(004).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 Jinping ’s Diplomatic Thought

ZHANG Rui-cai

(Yunnan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Kunming 650106, Yunnan,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thought and the socialist diplomatic pract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is a complete, broad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system, rich in connotation, profound in thought, incisive in discourse, and rigorous in logic. This thought profoundly answers the “global question” of “what kind of world to build and how to build the world”, and embodies the global vision and world mind of China which unifies its own development with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 this though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lways sticks to his mission to make new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mankind, which embodie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at the CPC strives for the cause of human progress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a as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This id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the times,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 which i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lead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diplomatic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great pow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show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organic unity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generation, of realism and epoch of ideological basis, of richness and scientificity of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clarity of ideological objectives and feasibility of paths, of being political and affinity to the people of ideological value, and of the principle and flexibility of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problems.

Key words :Xi Jinping; diplomatic thought of great power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23X( 2019) 08-0001-06

作者简介: 张瑞才(1963—),男,云南马龙人,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 官〕

标签:;  ;  ;  ;  

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征论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