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范住宅结构设计通病的要点论文_周实

浅谈防范住宅结构设计通病的要点论文_周实

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住宅项目的施工具有较高重要性,其施工质量对大众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实践经验表明住宅质量高低一般受施工质量、设计质量两大要素决定。考虑到住宅设计属于责任重大、任务量巨大的工作,且住宅设计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会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加强住宅结构设计通病的全面分析。本文针对住宅结构设计缺陷问题、通病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整个住宅施工满足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要求。

关键词:互助组结构;设计通病;质量;安全

引言

住宅设计对建筑体的经济性、合理性、适用性具有较高影响,设计环节中经常发生看图人员和设计者之间的概念偏差问题,这一差错危害度较高。部分差错是设计方并未重视住宅结构设计引起;也有可能是相关设计人员盲目借鉴、套用其他项目设计方案引起;此外,部分设计方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未建立正确的力学理论模型,计算公式使用混乱导致,对结构的计算结果过于粗糙。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必须加强住宅结构设计通病的全面分析,从而确保住宅施工质量满足预期要求。

1 建筑体概念设计分析

建筑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根据最新的地震区域划分和规定,黑龙江大部地区设防烈度规定为 6 度(局部 7 度)。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为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1 多层砌结构

对一般多层砌住宅结构,应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1.2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首先,结构布置应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其次,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再者,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避免地基沉降不均引发的质量缺陷问题

预防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而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上海地区的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3 结构和构造的规范化要求

3.1 结构计算方面

首先,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其次,底框砌体结构验算时就应注意:a.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 的增大系数。b.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 20%~30%。c.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再者,避免楼板计算中不正确方法。a.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b.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最后,以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不能作出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3.2构造角度方面

首先,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其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再者,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再者,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 500 毫米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 500 毫米,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3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首先,建筑与环境有效结合。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应该从城市规划出发,建筑的整体形势应该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在立面上通过色彩的处理与虚实对比实现整体格调的一致,从个人感觉出发,进行建筑周边环境局部的想象和处理,将人的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融合在一起,进行空间的整体感受和塑造。其次,建筑设计师进行整体造型设计时,应该具备自己的设计风格,同时提高建筑整体性,简单的形式中表达出内涵,整体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有自己个性的突出。再者,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沿革,通过抽象的设计手法保证文化的延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师在合理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充分考虑。

结语:通过对各类常见结构错误问题的分析,可以加强结构设计人员对常见结构设计错误的辨别能力,提高对结构设计通病的防治能力,使住宅的结构设计工作做行更安全、更合理。建筑作为城市的基础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城市的整体格调和布局,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纲要,因此,建筑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整体需要,才能够保证城市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的提升。而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和结构,还应该考虑其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性,使建筑更好的为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俊召.浅谈住宅结构设计通病防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4):387-387.

[2] 吴昌文.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以及防止对策[J].门窗,2017(4):64-64.

[3] 苏辉.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J].门窗,2016(6):104-104.

论文作者:周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浅谈防范住宅结构设计通病的要点论文_周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