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电站减排CO2的经济性探讨论文_廖小花,汪延寿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江西南昌 330096)

摘要:归纳总结了火电厂CO2捕集的四类途径,并指出IGCC在CO2减排方面的优势,同时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采用燃烧前捕集CO2的IGCC电站进行模拟和经济性分析。

关键词:CO2减排方法;IGCC;经济性分析;模拟

1引言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能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难题。我国CO2的排放量已占据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现实紧迫的任务。能源动力系统降低CO2排放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发展再生能源、CO2捕集和埋存,由于新能源在目前发电所占的份额较低,火力发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绝对主力,并且目前火力发电行业降低CO2排放主要通过提高系统效率来成比例的减少,要想根本上解决CO2排放问题,还应从研究CO2捕集技术上入手。目前燃煤电站中CO2捕集方法主要有:燃煤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三种方式。

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简称 IGCC)是目前洁净煤燃烧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有可能成为下一世纪燃煤发电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具备减排CO2的独特优势,即易于实现燃烧前捕集CO2。本文对采用燃烧前捕集CO2的IGCC系统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2 CO2减排国内外研究动态

目前发电厂中进行CO2捕集的技术路线主要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脱碳。

2.1燃烧后捕集

即从烟气中分离CO2,目前在燃烧后对CO2进行分离和回收的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类似于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该方法适合于从常规燃煤电厂中捕集CO2。两种方法都需要消耗蒸汽热或压缩耗功,从而造成系统效率的大幅度降低。提高尾气中CO2浓度以减小处理量以及采用更先进的回收方法,成为尾部分离和回收CO2的关键问题。

燃烧后捕集典型示范项目有:美国Warrior电厂年回收4.5万吨CO2用于啤酒生产、挪威Statoil/壳牌公司合作的从天然气发电厂烟气中回收CO2用于强化石油开采、中国华能北京热电厂年分离3000吨CO2项目等。

2.2富氧燃烧

富氧燃烧是指用O2/CO2的混合物代替空气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氧化剂,燃烧后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CO2。富氧燃烧的优势在于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CO2(≥90%),简化了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目前提出的纯氧燃烧的半闭式循环IGCC方案。它采用纯氧作为氧化剂,燃烧产物主要为CO2和H2O,但该技术路线需要选用空分单元抽取氧气,而空分本身又是一个能耗较高的过程。此外,由于采用新的燃烧方式,燃气轮机的选型与改造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富氧燃烧仍在试验研究和验证阶段,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较多的问题。

2.3燃烧前脱碳

燃烧前捕集技术主要有IGCC和NGCC两种。在IGCC系统中,化石燃料经过气化或重整转化成主要成分为CO和H2的煤气,然后经过水煤气变换反应大大提高CO2的浓度,CO2分离后得到的富氢燃气燃烧发电。

IGCC系统作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动力装置,其在环保上具有粉尘、氮氧化物、硫化物排放量少等优势,虽然在CO2排放方面改善并不大,但却具备减排CO2的独特优势,即易于实现燃烧前捕集CO2,且其污染物脱除的效率高、能实现多联产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发电效率高,有助于CO2的处理。IGCC为燃烧前减排CO2可实现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燃料阶段实现二氧化碳分离,避免合成气被氮气稀释,大大提高分离前CO2的浓度,可以有效减少分离设备耗能、汽轮机抽汽耗能及CO2压缩做功耗能。

2燃烧前捕集CO2的IGCC系统经济性分析

2.1IGCC-CCS系统

与IGCC结合的燃烧前脱碳技术,在CO2脱除前,需要先对常规IGCC系统进行改造,在气化炉之后建立转化器,使合成煤气中的CO进行水煤气转化反应成为CO2和氢气,反应后的生成CO2体积分数可达到约30%~40%,再选用合适的分离方法将CO2分离,余下富氢燃气进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IGCC-CCS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IGCC-CCS流程图

2.1 经济性分析

图1中标出的各主要物流的成分及流量如表1所示。减排CO2后的IGCC系统与原有IGCC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水煤气变换部分(HTS及LTS)以及CO2分离回收部分,本文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于这两部分的设计和模拟做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方梦祥,张卫风,晏水平,骆仲泱等.燃煤电厂分离CO2的经济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12): 2077~2081国家信息中心.2004年中国能源行业年度报告.2004

[2]颜家保,张浩,于庆满.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及应用前景[J].应用化工,2005,(2):76~78.

[3]周响球.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仿真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08

[4]廖小花,陈海平,李京荗.IGCC系统中控制CO2排放的研究进展.节能技术.2010,28(5)

作者介绍:

廖小花(1985.-),性别:女,学历:硕士,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锅炉汽机方面的设计及研究,单位: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论文作者:廖小花,汪延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IGCC电站减排CO2的经济性探讨论文_廖小花,汪延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