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困境及其超越探析_工具理性论文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探析_工具理性论文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困境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8934(2010)02-0035-06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志码:A

技术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文明的元素。近代以来,由于与科学的合流及其间互动机理的形成,技术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时期。今天,技术逻辑已演变为现代性的核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然而,加速发展的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成为当今诸多重大问题的交汇点,迫切需要理论回应。本文拟就技术困境的演变、类型、危害以及超越条件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技术困境问题的由来

“困境”就是进退两难的矛盾状态,如“囚徒困境”、“道德困境”等。技术困境泛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所处的两难境地。“人陷入被他的非凡的能力和成就所设置的陷阱之中,正如他陷入流沙一样——他越是利用他的力量,他就越需要力量,如果他不知道如何利用这种力量,他只能成为这种力量的俘虏”[1]。其实,对技术困境的早期意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技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技术的消极影响,只是他们多关注它对德行的侵蚀。例如,庄子认为技术违背自然,它的创建与应用容易滋生投机心理,不利于人性的纯洁与道德提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指出,技术是腐蚀人类意志,败坏道德风尚,滋生懒惰、贪婪、好斗与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从各种各样的欲望和才能、无用而有害的技艺、毫无价值的科学中,将会产生出大量的偏见,都对人的理性、幸福和美德造成危害”[3]。只是近代以前的技术功能弱小,介入生活的层次较浅,诱发的冲突有限,尚未形成严重的困境。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技术的经济效益、军事价值日趋显著,所引发的矛盾开始尖锐。“技术文明的确立并没有从根本上给人们带来幸福,过去所颂扬的自由、平等、博爱,在现实社会中破产了”[4]。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导致技术异化,机器摧残和奴役工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5]。

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的技术化进程。在技术功能拓展、强化的同时,技术的消极影响也充分暴露。大规模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技术的滥用和恶意使用使人类深陷困境。例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足以摧毁文明几十次,工业化使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加剧,计算机病毒蔓延、黑客横行等。日趋增强的技术功能与技术自主性,使“人正在面临着一股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力量,与这股力量相比,人只是一粒尘埃罢了”[6]。当代技术困境涉及领域广泛、程度日深,现代人已卷入自己制造的技术漩涡,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社会发展的诸多危机中,我们总可以追寻它们的技术根源,进而归结出技术困境;技术困境也往往表现为生存危机、发展困境、全球性问题等社会形态。为此,技术被视为勾勒姆、弗兰肯斯坦怪物等。21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的深化并未使人类摆脱危机,反倒在技术困境中愈陷愈深,武装冲突、环境污染、气候暖化、恐怖袭击、金融危机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技术困境问题进入了学术视野,成为反思现代性的切入点。

2 技术困境的基本类型

现实技术困境的形态各异、名目繁多,从中可以概括出五种基本类型:

(1)技术开发困境 技术问题的形成、分析和解决,是贯穿技术开发过程的中心线索。技术问题构成复杂,不仅包含已行与未行的实践矛盾,而且还关涉已知与未知的认识矛盾。技术开发者长期为它所困扰,苦于找不到解决未行与未知的良方。例如,人们一直未能创造出受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夸克禁闭的实验技术等。一方面,人们必须通过技术开发途径实现目的,谋求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开发过程困难重重,付出巨大。这就是技术开发困境。随着社会运行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技术风险的增大、人类欲望的膨胀,技术开发困境将日趋恶化。

(2)技术效应困境 技术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如影随形,同步发生。人们在享受技术正效应的同时,必须忍受技术负效应的折磨。尽管技术的负效应可能小于正效应,一些人过多地享用了技术的正效应,而另一些人可能过多地分担了技术的负效应,但是技术负效应总是存在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企图将技术负效应剥离乃至根除,独享技术正效应的奢望缺乏理论根据,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技术效应困境。

(3)技术风险困境 技术风险就是技术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危险。任何技术系统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导致技术灾难的内部与外部、微观与宏观、主观与客观因素及其作用渠道众多,存在着因设计缺陷、运转失灵或失控、误操作等因素而诱发灾害的可能。“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特别是那些未知的风险。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利弊共存的问题”[7]。一般地说,技术系统越复杂、功能越强大,技术风险也就越大。放弃技术肯定会降低技术风险,但这是人们不愿意做的;只要从事技术活动,人们就生活在技术风险的阴影下,必须提防和应对种种技术风险。这就是技术风险困境。

(4)对立技术困境 对立技术形态的创建与改进源于主体目的之间的冲突,它们总是成对出现、互动共生的。一技术形态的建构或改进,往往会引发与之相对立的其他技术形态的创建与更新。例如,进攻技术与防御技术并存,盗窃技术与防盗技术相伴,计算机病毒制作技术与病毒查杀技术同行。随着技术功能的强化,对立技术间的平衡脆弱,威胁与破坏性倍增。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人们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技术指标。然而,日益强大的对立技术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滥用或恶意使用技术的后果更为严重。这就是对立技术困境。

(5)工具理性困境 工具理性就是以理性形式对目的性活动模式、效率与功利的自觉追逐,表现为目的与手段的合理建构与选择。“这种有效的技术活动,由于它的内在合理性,就有可能变成目的本身。在极端情况下,目的不再决定手段,反而是现有技术手段决定所要实现的目的”[8]。工具理性的膨胀会抑制、排斥甚至吞噬价值理性,使人性畸形发展。发达的工具理性一方面能提高人类活动效率,推进物质财富增长与社会合理化;另一方面又使价值理性不断萎缩,人类精神家园衰落。在激烈竞争中,只有工具理性发达,才能赢得竞争;而工具理性的膨胀又会导致文化畸形,背离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就是工具理性困境。

种种技术困境表明,技术是套在人类身上的一副枷锁,理应成为人类解放的对象。然而,人类解放又总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技术路径实现的。一方面,技术是人类冲破各种束缚,获得自由的主要路径;另一方面,技术又是限制人类自由的桎梏。这就是人类解放困境。“人创造了种种新的、更好的方法征服自然,但却陷入这些方法的罗网之中,并最终失去了赋予这些方法以意义的人自己。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为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9]。这里的人类解放困境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上述各种技术困境的综合。

3 技术困境的现实危害

现代技术一方面使人的能力剧增,成为技术“超人”;另一方面又使人对技术的依赖性增强,为强大的技术力量所左右。

(1)自由与主动性丧失 在技术世界的扩张中,人为各类技术规范所规约,工作和生活趋于单调和被动。“只有在人们愿意服从它本身固有的规律时,它才会产生预期的结果。这个仪器、装置和机器的世界远远不是中立的手段,它已与人相分离,表现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正在决定着现代社会的面貌”[8]49。人的技术受动性是多层面的:作为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他的构思与设计既要受客观规律与技术认识的约束,也要受当下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作为技术体系的构成单元,他必须按照技术运行模式与节奏行事,受外在技术力量的调制;作为技术体系的操纵者,他必须遵守技术规程,误操作、失当操作、监控不到位或维护不及时,都会引发技术事故。

异化的技术“绑架”了人,成为统治和压迫人的力量,限制人的自由与主动性。技术在带给人类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束缚与贪婪。人一旦踏上技术这条不归路,就难以摆脱它的约束。例如,信息技术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激起了可怕的控制欲,人反而为控制技术所驱使。现代人已沦为技术“囚犯”、网络“奴隶”,手机号码就是他的“狱中”编号,电磁信号就是捆绑他的绳索。人有根据需要与境遇选择不同技术的自由,但却没有不选择技术的自由。放弃技术,逃避技术束缚,只是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2)生存压力激增 生活压力源于加速发展的技术:一是生活节奏加快。高效快速是技术演进的大方向,随着通讯、交通等公共技术体系运行速度的提高,作为技术系统的构成单元或受技术运转调制的人,工作与生活节奏随之加快。而人的生理与心理节律有限,难于适应不断加快的技术节奏,势必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大。

二是劳动强度提高。新技术一方面把人们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的快节奏与复杂化。人们必须处理的紧急事务增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和了解的信息激增。现代人被卷入众多技术体系的建构与运行之中,出演的社会角色倍增,上下班界限趋于模糊,实际工作时间延长。而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要及时完成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势必要提高劳动强度,因此,浮躁与焦虑、烦与忙成为现代人的特征。

三是技术竞争加剧。技术竞争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基础和核心,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不断创建或引入先进技术。社会竞争推动技术发展,反过来,技术进步又加剧社会竞争。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如果稍有懈怠,就会丧失有利时机或竞争优势。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人们必须全力应对,精神高度紧张。日趋强化的技术竞争变成了催命符,使人们陷入了焦虑、压抑和苦闷之中。

四是技术风险增大。在各类社会矛盾广泛存在的现时代,滥用或恶意使用技术的现象屡见不鲜,控制技术的难度增大。新技术与新风险同步增多,技术功能与技术风险一并扩大。强大的技术系统一旦失灵或失控,其破坏性将是巨大的。核战争、恐怖袭击、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技术风险,正威胁着世界和平与文明进步的生存与发展。今天的繁荣危机四伏,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生活在技术风险的阴影下。

(3)精神家园衰败 追求效果与效率的技术开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人性扭曲与精神贫困。技术开发及其需要已成为衡量人的主要尺度,人也以一种量上的精确化自觉改造自身,蜕变为功能化、定向化的人力资源,沦为可塑造的技术零件。对科技的崇拜、对权威的盲从、对机器的迷信、对金钱的痴迷,使人逐步沦为精神乞丐。现代人拥“有巨大的物质力量,却没有使用这些力量的智慧。这种异化与自动化,导致了不断增强的疯狂。生活没有意义,没有欢乐;没有信仰,没有现实。除了不去感受,不去推理,不去爱之外,人人都‘快乐’”[10]。

在信仰坍塌,物欲横流,技术至上,心气躁浮的现时代,效率的提高加速了价值的分离。在愈来愈细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个体被剪裁成“单向度”、“岗位型”的职业人,被塑造成巨型“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主动性、创造性、成就感逐步丧失;人失去了个性、丰富性、精神追求与批判能力,人格分裂,沦为单面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失去了灵魂与自我,淡忘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思;把生活条件视为生命本身,把追求生活享受与享受生活混为一谈。寿命、精力的有限性使人不可能穷尽技术世界,众多陌生技术形态的涌现,使人的恐惧感、孤独感和无助感蔓延。现代人一方面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又内心空虚,陷入深度的精神迷惘与意义危机中,难于安顿生命。

(4)工具理性主义泛滥 技术在带来功利的同时,也孕育着一种思维趋向,传达着一种价值观念。以理性形式追求目的性活动的效果与效率,正在成为生活的轴心。“理性最终被当作一种合作协调的智力,当作可以通过方法的使用和对任何非智力因素的消除来增加效率”[11]。作为理性的一种具体形态,工具理性无可厚非。然而,工具理性主义却排斥和吞噬着价值理性。这种“极端的理性主义就像遮天蔽日的蝗虫,它们飞到哪里,哪里人们的精神的嫩芽就都全部被啃光,啃得连根都不剩。失去了精神性的人类的心目中只有金钱、金钱、金钱,而金钱之下覆盖的即是完完全全赤裸裸的人类的动物本性”[12]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具理性已演变为主导性思维模式。它的效率优势排斥着其他理性形态,吞噬着人类可贵的探索性、多元性和批判性思维品格,使理性处于畸形发展之中。工具理性主义使人不再顾及价值与意义判断,代之而来的则是功利主义色彩浓烈的工具理性判断。工具理性不断分离和颠倒目的与手段,排挤或替代人们对其他目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从而导致精神生活源泉的枯竭。工具理性不断销蚀终极目的与价值理性,使人类精神困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隔阂,都源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必须生活于只相信技术、不相信任何其它东西的状态之中的人,失去了他的意义。‘因此,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这些年,虽说是人类历史所已经知道的最为技术化的年代,同时也是最为空虚的’”[13]。现代社会依赖于庞大的技术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技术风险使人的盲目感与无力感加剧,仅仅依靠技术进步是难以拯救人类的。

4 技术发展方向的校正

超越技术困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应当从改造技术与重塑人性两个层面入手。校正技术发展方向,使技术回归人文,是摆脱技术困境的客观基础。

(1)技术的科学化现代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总是与科学研究和技术认识结伴同行、互动共进的。技术科学化的第一层含义是把技术活动置于科学理性之下,使技术开发在科学研究的引导下有序展开,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方向性与成功率。第二层含义是把技术活动置于未来学视野下,强化对技术效果的科学预测、评估与对策制订,消除认识上的滞后性与片面性,进而完善技术设计,改进技术流程,弱化技术负效应。第三层含义是要求人们不要盲目追逐技术上的“高、精、尖、大、洋、全”,技术的建构、选择和应用应更趋合理;应依据各地资源、需求等特点,灵活选择或建构适用技术形态。循环经济、生态农业、风力发电、太阳能集热等技术的性能指标并不高,但却是适合各地特点的适用技术。

(2)技术的人性化 技术的建构使人从属于技术,接受技术的塑造与调制,以获取技术效益。技术的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重塑技术的设计、建构与运行流程,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设计师的使命就是把人从技术的挤压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使人工自然更富有人性,人的心理更趋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趋完美,达到人与技术和谐相处的境界。技术的人性化把人性因素注入设计环节,使技术具有情感、个性、情趣等人性化品格。它在技术功能的基础上,要求技术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给人以亲切、自然与温馨的感受。它还要求技术建构过程安全、可靠、舒适、清洁,不对建构者造成伤害;应从相邻群体的需求和体验出发,改进技术建构流程,减少对周边的影响。同样,技术的运转既要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又要兼顾操纵者、利益相关者的切身感受,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技术的生态化 技术的生态化以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为指向,以绿色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主线,旨在减轻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绿色技术就是不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或消极影响微弱的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原材料节约与废物循环再生技术、绿色产品技术等。绿色技术是建构生态文明的技术基础,使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技术的生态化是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体现在技术设计、建构、运行乃至废弃处置的诸多环节。它要求生产流程技术向能源与原材料的低碳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产品技术向高效低耗、长寿命、易回收、易降解、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方向发展。环保意识的觉醒与绿色产品消费时尚的形成,是技术生态化的驱动力。今天,注重生态效益的技术生态化趋势,已超出产业技术范畴,扩展到人类技术活动的广阔领域。

(4)技术的艺术化 技术的艺术化就是艺术原则、审美理念对技术活动的调制。它为技术寻求更具审美表现力的形式,促使技术更完善、完备和完美,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统一,以提升技术的艺术品位和价值。技术的艺术化贯穿于技术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在确保技术功能的同时,尽量使技术系统兼具形式美、形象美、舒适美、规整美等多重美学价值,达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现代设计力求实现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有机融合,科学与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基础,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有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现代设计不仅使工业产品外形优美,风格自然清新,而且也促使生产技术朝艺术化方向迈进,形成了工艺流程技术形态。艺术化产品的竞争优势推进了技术的艺术化,成为现代技术的发展方向。

5 超越技术困境的人性重塑

技术困境源于人性与文化的危机,因此,重塑人性,建设精神文明,才是超越技术困境之根本。

(1)重铸灵魂 繁忙的技术活动吞噬着现代人的灵魂。在工具理性膨胀、心理冲突加剧、人际关系疏离、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时代病”中,最为致命的就是理想与信念的消解。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目标,就失去了意义;信仰就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人生的支柱,是力量之源。在技术力量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们的理想、使命、责任、前途等意识模糊,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因而,重塑理想和信念有赖于人文学科及其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人性与文化危机的根源在于传统价值观念的缺陷,在于缺少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理想目标。因此,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理想、信念的再造。在反思危机的过程中,人们塑造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多重和谐的壮美蓝图,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既是每一个人应该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也是团结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现代人要想超越技术困境,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恢复精神生活在全部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在于通过道德选择,塑造健全和谐的高尚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教化德行 在忧患意识日淡,消费文化与工具理性日盛的今天,揭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争取全人类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是超越技术困境的社会基础。把走出技术困境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规范和引导技术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是推动德行教化的重要环节。科学家、发明家是科学技术的开拓者,最先觉察到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作为负责任的科学家、发明家,不考虑科技成果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显然是轻率的。随着现代科技的纵深推进以及科技功能的日益强大,科技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所肩负的道德与历史责任,他们在消除技术负效应方面将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3)倡导新禁欲主义 超越技术困境是人类同自身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遏制贪欲则是赢得战争的关键。人类要么战胜自我,走出技术困境;要么为贪欲所驱使,迅速从地球上消亡。这就是技术困境演变的前景。因此,遏制人性的贪婪,促进消费合理化,是文化创新的一项紧迫任务。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人类的欲望不可能无限膨胀。新禁欲主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这种禁欲主义的原则之一是,人类不应该制造他们所能制造的每一种技术产品,而只应该制造那些或是对他们的同胞或是对他们自己必不可少的技术产品”[13]375。新禁欲主义的要点是:一、生产与消费要以自然资源为限,应自觉节制物质欲望,适度消费。二、技术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容量为限,应开发、推广和应用绿色技术,反对滥用或恶意使用技术。三、个体行为关系着人类前途,应纠正不良习惯,多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情。

(4)力求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 现代科技在展示人类聪明才智的同时,却弱化了个体之间的联系,给人们带来了孤独、疏离与情感失衡。现代人迫切需要高情感、高人性与高技术协调,用软性的人性消解硬性的技术。“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14]。缺乏高情感支撑的高技术,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技术越发达,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大,人们对它的依赖性就越强。这就需要技术的文化反思和价值评判,高技术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兴。物质产品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和文化含量越高,就越需要人类具备更高的科学素质、更丰富的人文修养和更强烈的批判精神,以克服“见物不见人”和“见理不见情”的片面性,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1

标签:;  ;  ;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探析_工具理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