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英、美三国体育教育专业比较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体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909(2002)03-0013-04
1 日本
1.1 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
近代日本体育教育专业产生于明治维新以后,1878年在文部省支持下,第一所培养体操教师的机构—体操传习所正式创立,从此揭开了日本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颁布,1949年,教师资格法颁布,从此确立了以新制大学来培养教师的高等教育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已有近60所国立和私立大学提供4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到1985年,日本已有79所大学开设了体育专业本科教育,每年为社会培养大约5,500名体育专业人才。
1.2 办学方向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了新一轮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旨在重塑大学形象,使大学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高度化和活性化”,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重振日本经济培养新型人才。体育院系也不甘落后,许多日本体育学者开始反思体育教育专业,并且认识到“日本体育院系的课程大都是为培养体育教师而开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运动需要的变化”。基于这种认识,因此,“作为生存战略,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在文部省大学审议会《关于大学教育的改革》的指导下,为建设有个性,充满活力的体育院系,日本体育院系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展开了全面的改革。
由于教师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体育院系培养教师的规模在逐年减小,就职于企业的则不断增加,针对社会的这种实际需要,提供多种教育计划,培养多方面专门人才是大势所趋。由此,日本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传统体育教师培养转向多方面人才的培养(见表1)。
表1 1992~1995年部分体育院系毕业就业状况
1992
1993
1994
1995
筑波大学体育专门学群 企业 44.8%
45.2%
教育 24.3%
23.2%
其他 20.9%
31.6%
仙台大学体育系企业
50%
45%
教育
27%
20%
其他
23%
35%
大阪体育大学 企业
34.3%
教育
27.2%
其他
37.9%
1.3 专业设置的改革
办学方向的根本性转变在专业设置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日本传统的体育院系专业设置只有4个(保健体育、健康教育、社会体育、武道教育),以保健体育和健康教育最为普遍。一般情况下,教育大学只设保健体育专业和特设体育课程(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体育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体育系专业设置较多,多至3~4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增添了一些新的专业,日本体育院系现有8个专业,有些专业还呈进一步分化的特征(见表2)。
表2 日本体育院系专业设置表
学校专业
大阪体育大学学校体育 运动训练 体育科学(运动文化 运动行为
身体运动) 社会体育(余暇运动 企业健康) 健康
科学(健康管理 运动疗法)
筑波大学体育
体育学 运动学 健康体力学
日本体育大学健康学科 武道学科 体育学科(学校体育 运动科学
运动管理) 社会体育学科(运动和健康 社会教育
室外休闲)
鹿屋体育大学体育 运动课程(地域体育 企业体育 野外教育)武
道课程
中京体育大学健康学科 武道学科 体育学科(体育科学 竞技体育
生涯运动)
福冈体育大学保健体育 运动科学(生涯运动 运动训练)
大阪教育大学保健体育 运动课程
早稻田大学人运动科学
其中早稻田大学的改革值得注意,1987年在进行学系改组中,该大学将原有的教育系体育专业改为运动科学专业,并入新成立的人类科学系。日本学者认为这是日本体育专业史上第一次用其他名称而非“体育一词”来标记这一学术领域。这同近上世纪30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等的发展趋势雷同。运动科学、人类基础科学和人类健康科学共同组成了人类学系,其毕业生将获得社会学学士。这一改革旨在“通过跨学科课程,培养把握人类行为以及发展综合的新型人才”。
1.4 课程结构的改革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综合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早稻田大学人类科学系综合课程中的人类诸问题、人类的构造和机能等,对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有促进作用。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不仅增加了课程门类,也提高了学分要求。如日本体育大学体育学专业由1987年的一个专业分化为学校体育、运动科学和运动管理三个专业,除了学校共同课程外,每一门专业都设置了7门专业理论课,而且所设课程多是新课。
其次,大幅度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传统的日本体育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在70%左右。而改革后,大学生由主导型向自由型转变,日本体育院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增大了选修课的比例(见表3)。
表3 日本部分体育院系课程必修/选修表
必修选择必修自由选修
波大学体育专门学群 32%
54%
14%
鹿屋体育大学8.8%
84%7.2%
仙台体育大学29.8% 44.4% 25.8%
大阪教育大学运动科学32%51.9% 15.3%
福冈体育大学运动科学43.5% 40.3% 16.2%
日本体育大学65.7% 34.3%
中京体育大学50%50%
再次,运动经营管理、终身体育(生涯体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一些大学将它们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2 英国
2.1 英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
英国的师范教育起源于17世纪,至今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二战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大学训练学院、地方公立师范学院和地方私立师范学院为主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1972年1月,以波特·詹姆斯为主席的师范教育和培训调查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詹姆斯报告”,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制。1975年7月,教育和科学部颁布《继续教育法规》,它规定大学以外的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正式纳入高等教育的公共部分,从此,英国师范教育机构实行大规模的改组。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师资培训,其他改组后的教育学院都成为多科性专业学院。
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在招生方面。师范教育机构都属高等教育范畴,招生标准与其他高等院校基本相同,即只有取得中等教育水平的证书者,才可在有关学科注册就读,但数学和英语两科目的证书都是必备的。
在学制方面。第一种为教育学学士学位课程,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进入师资培训机构学习3-4年后,可获得学位,3年者为普通学位,4年者为优等学位。第二种为专业学士学位课程加1年教育培训,即可得到某个专业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再经过1年的专门教育培训。第三种为同时攻读专业和教育的教育学学士学位课程(一体化学位),学制4年。体育教师大体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培养,音乐、美术等科目也是如此。英国的男性体育教师除体育课程外一般还担任另一门学科的教学。
在英国,不仅综合型大学有体育系,师范学校、多科技术学院也设有体育系,而且还有专门的体育师范学院。每年为英国乃至全世界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高水平的体育人才。20世纪30年代以前,英国的体育专业多属短期性质,二战后,许多大学新的学系成立,体育亦在其中,如剑桥大学体育系、伯明翰大学体育系等。大学的体育系基本上是沿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为普通大学生开设体育课程;二是开设体育专业课程,并可授予学位。
2.2 课程设置
在英国的体育课程设置中,纯体育知识和理论的课程不多,大多都是跨学科的交叉渗透的课程,规模较大的体育系一般有4个主修专业,即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体育、运动科学与娱乐管理专业;娱乐管理专业、复合型专业。主修不同专业的学生,经过3年或4年在校学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授予科学学士(B·Se)或艺术学士(B·A)学位。
英国大学体育系的课程设置,首先注重和强调基础课,如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力图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较好的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形成了培养特色,以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和为高层次的进一步学习提高奠定基础。其次,为保证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把体育与娱乐紧密结合,相关的课程有8门之多,使学生的出路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再次,对儿童和残疾人体育予以一定的地位,开设了儿童体育、体育活动与特殊需要、残疾人康复与体育三门课程。此外,还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课程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经济学、市场学等)等(见表4、表5、表6)。
表4 一年级课程设置
运动技术:各门术科的实践与理论教学 科研方法 人类资源管理 娱乐管理
与法律
身体素质与训练理论 应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娱乐规划
与计划
体育与娱乐的哲学研究 计算机
统计学
两门外系
列课程
体育与娱乐中的领导行为经济学
体育规则
表5 二年级课程设置
运动技术:各门术科的实践与理论教学 教学与训练 科研方法 体育比较研
究
身体素质与训练理论 应用生理学
计算机 运动生物力
学
体育、运动与娱乐中的领导行为运动心理学
市场学 人类资源管
理
儿童体育:生长发育中的体育活动
运动社会学 野外娱乐 欧洲娱乐政
策
体育与娱乐的哲学研究娱乐社会学 旅游研究 两门外系列
课程
表6 三、四年级课程设置
运动技术专修:某一专项
体育比较研究体育与
当代教育
毕业论文 宏观管理
管理研究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中的各种力及理论模型
娱乐政策分析儿童体育
应用生理学:运动营养及力量速度与爆发力
体育活动与特殊需要 体育规划
与规定
运动心理学:高级运动竞技状态及精神准备
残疾人康复与体育
两门外系
课程
运动与保健:生理学基础运动与保健的行为举止
3 美国
3.1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的发展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1861年7月4日,迪奥·刘易斯在波士顿创建了美国第一所体育师范学校,标志着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历史的开始。此后一直到20世纪末,这些学校在基础课程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生物科学为主干,并且由医学专家担任教师。到1930年大约有39个州通过了有关学校体育必修的法律。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1963年《高等教育设施法》和《卫生专业教育资助法》颁布,促使体育专业向科学化、学术化方向发展。1966年,已有115所大学设立了研究机构。进入60年代中期,体育教师的供求趋于平衡,此后便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于是,许多学校开设了新的体育专业(非体育师范专业),如运动医学、运动管理、运动学、运动科学和运动新闻等。美国的高等教育在此年代也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革,涉及到高等教育的观念、目标、课程和方法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到1999年,美国已有700所大学提供本科体育教育计划,285所大学设有硕士课程,85所设有博士课程。目前,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已形成了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专业培养体系。
3.2 美国体育教师的资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的师范教育全部进入了高等教育行列,师范学院都已成为综合大学的一个组织部分。但在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社会和教育界对传统的师范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判与反思。1960年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研讨会主张,应该在允许有例外的情况下,严格实施教师证书制度。卡内基基金会1986年公布了题为《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的调查报告,报告建议成立全国性的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制定严格的教师证书颁发标准。如今,在美国要想当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至少获得学士学位,拿到所在州的教师证书。取得教师证书,必须参加体育教师的合格考试,一般必须参加一个“一般教育”考试,如英语、数学等基本知识考试。第二部分是体育专业部分的考试,主要是考教学内容,如怎样教体育课,写出教学步骤等。另外,每年都将对体育教师进行考核。
3.3 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范围内的改革,那么美国体育院系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自身的改革,这一改革是以美国社会经济、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体育、娱乐和运动职业的发展为背景而展开的。正是面对这种社会变化,美国体育院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纷纷采取对策,对院系组织机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进行大胆的改革,以求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体育院系纷纷更改专业名称。传统的美国体育专业一直是以体育教师培养为目的的,并且以“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来标记这一研究领域。然而,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体育专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为更精确的表达这一专业领域、反映现代课程的特点、提高声誉和提高学术形象、促进资金筹集和创造资助机会,于是许多体育院系纷纷更改专业名称,如运动学(Kinesiology)、人类行为(Human Performance)、运动研究(Sports Studies)、运动科学(Sports Science)、人体运动(Human Movement)等(见表7)。
表7 美国体育院系体育专业设置
学校 专业
佛罗里达大学
学校体育 运动科学 研究生院预备课程 残疾体育 运动管理指导 运动医学/运动训练 水上运动指导
阿肯色大学
中学教学 社区服务 运动科学 娱乐运动训练
春田大学体育教师 运动训练 健康教育
加州州立大学
舞蹈 身体疗法 生物力学 运动训练 残疾体育
马萨诸塞州大学 体育教师 运动研究 运动科学 运动管理体制 运动新闻报道
宾州州立大学
教师资格 运动科学 人类发展与老年学 舞蹈
其次,理论课受到重视,目前,美国体育师范专业课程中理论课已占总学分的83%,一些非师范专业的课程几乎全由理论课组成,如运动医学系、运动科学系列等。
4 小结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特别是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一场深刻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也面临着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通过日、美、英三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横向比较,希望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进一步加强教育方面的法制建设等方面以外,还应当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教育成果,加以扬弃,以利于洋为中用,使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