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分析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术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85.49±3.32)mmHg、(43.35±3.52)mmHg、(67.51±2.67)mmHg、(58.68±6.01)次/min,与麻醉诱导前的(135.56±9.56)mmHg、(69.68±9.28)mmHg、(89.15±7.58)mmHg、(68.57±8.52)次/min相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行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
近年来,随着腔内隔绝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被用于临床上对胸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1-2]。本文针对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相关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相关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时间段内在本院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本研究,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9~68岁,平均年龄为(53.33±1.60)岁,其中,Debakey Ⅲ型胸主动脉瘤的患者有1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瘤的患者有9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9例。所纳入的胸主动脉瘤患者与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的参与本研究,均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对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的全麻,入手术室之前30min对患者肌肉注射0.1g的苯巴比妥钠和0.3mg的东莨菪碱。麻醉诱导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6~0.10mg/kg的咪唑安定、4~5μg/kg的芬太尼、1.5~2mg/kg的丙泊酚与1.5~2mg/kg的琥珀胆碱,对患者进行气管内的插管,并给予患者机械通气。麻醉维持给予患者3~4mg/(kg·h)的丙泊酚、0.03mg/(kg·h)的瑞芬太尼、0.8mg/(kg·h)的阿曲库胺。术中按照患者的麻醉深度对麻醉药物的输注速率进行适宜的调整。支架释放之前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加深麻醉,联合使用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对患者进行控制性的降压处理,待支架释放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造影明确位置之后,对患者停止降压,并减浅麻醉,停止给予肌松药。对患者股动脉的切口进行缝合之前停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密切监测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本研究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其中的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的比较则使用t检验的方法,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的数据比较则应用X2检验的方法,当p值小于0.05时,说明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研究结果
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患者的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术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与麻醉诱导前对比,胸主动脉瘤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更低,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而胸主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后、支架释放前、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并不十分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
注:*表示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应用腔内隔绝术对胸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比较小,治疗比较有效,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少,相对比较安全[3-4]。不过,因胸主动脉瘤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给予患者有效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5]。
本研究表明,2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均比较平稳,术毕患者的苏醒效果比较良好,胸主动脉瘤患者支架释放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为(85.49±3.32)mmHg、(43.35±3.52)mmHg、(67.51±2.67)mmHg、(58.68±6.01)次/min,要比麻醉诱导前的(135.56±9.56)mmHg、(69.68±9.28)mmHg、(89.15±7.58)mmHg、(68.57±8.52)次/min明显更低一些,差异比较显著(p<0.05),对胸主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支架释放时应适当的加深其麻醉并且进行控制性的降压,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发生漂移的程度,并有助于支架的释放以及固定等,可见给予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全身麻醉方式加尼卡地平以及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的降压效果较好,麻醉深度较佳,有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雷,刘学刚,唐震等.75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2):127-131.
[2] 王逸纯,赵淑媛,张杰琼等.胸主动脉瘤治疗方法及编码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10):30-32.
[3] 周美.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心得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12-213.
[4] 王娇,王效增,赵昕等.单中心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疗效评价[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6):707-712,733.
[5] 刘亚州,董家寿,易军等.血管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1):907-909.
论文作者:刘用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主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诱导论文; 支架论文; 脉压论文; 收缩压论文; 腔内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