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句法变换考察论文

《说文解字注》句法变换考察

马立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段玉裁文字训诂的巨著。段氏在解字释词时,非常重视语法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句法变换方法是其一大特点。统计出《说文解字注》用于变换的例数共103例,这些句法变换的类型繁多,既有同构变换,又有异构变换,同时展现了移位、替换、添加、删略、分离、变性等现代变换规则,体现了段氏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熟谙,显现了段氏独到的语法观念。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同构变换;异构变换;变换规则

《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是清代段玉裁文字训诂的代表性作品,阐释精微,代表了《说文解字》注解的最高成就。《段注》虽以解字释词为目的,但训释里透露出段氏解字释词时非常重视句法变换的语法分析方法。《段注》中所运用的变换分析方法到目前为止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对《段注》的变换分析作全面考察很有必要。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器官病变,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疼痛、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常规护理方法往往不能够达到优质护理对患者产生的效果[1-3]。2018年1~9月,我们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变换分析法是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陆俭明指出: “变换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即着眼于考察所分析的句法结构跟与之有内在结构关系的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1]变换作为一种语法结构的操作分析手段,其作用在于揭示存在于相同或不同句式结构之间的语义依存关系。所以,句法变换的运用古今皆有之。吕叔湘先生说:“作为一种论证的手段,变换法以往也常常被语法学家运用(当然只是临时的,非系统的)。”[2]3在古注旧疏里,我们能看到古人往往通过句法结构的依存关系进行结构变换来分化语义,解字释词,清代段玉裁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在辨明词义时,充分利用句法变换这一方法,辨明结构,分析词语以达到解释字词的目的。本文从变换的说明方式、同构变换、异构变换、变换规则几个方面对《说文解字注》句法变换进行讨论,以助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进一步探索。

一、句法变换的说明方式

《段注》在研究语言时,考求词义遵循“以字考经,以经考字”原则。[3]789所以,在注《说文》时,不仅说解精深,而且有丰富的古文献依据。这些精广的训释也展现了《段注》句法变换的不同表现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第一,引用文献。段氏通过引用其他书籍中现存的变换材料进行变换前后句法结构的对比分析,如:

(1)《说文》:“鬽,老物精也。”段注:各本作精物。今依《芜城赋》《王莽传》二注正。《论衡》曰:“鬼者,老物之精也。”[3]435

(2)《说文》:“梧,梧桐木。”段注:三字句。《释木》曰:“榇梧。”贾思勰曰:“《注》云:‘今梧桐皮青者曰梧桐。’案:‘今人以其皮青号曰青桐也。’”玉裁谓:此今人所植梧桐树也。[3]247

两例中,段氏分别引用了《芜城赋》、《王莽传》和贾思勰的解释作为变换句的依据。

第二,运用术语表达。作者采用“谓”、“当作”、“犹云”和“言”等术语来表达前后结构的变换关系,如:

线下:由于现场发放问卷,不存在没参观过的情况,所以选项集中在“经常参观”和“参观过一两次”中。其中“经常参观”占58.33%,超过了参与人数的一半。从中可以看出南京城墙对大众的吸引力颇大。

(1)《说文》:“荤,臭荣也。”段注:谓有气之荣也。[3]24

(2)《说文》:“蕡,杂香草。”段注:当作杂草香,盖此字之本义。[4]42

(3)《说文》:“最,犯取也。”段注:锴曰:“犯而取也。”按:犯而取犹冡而前。[3]354

变换分析是以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为基础的,为了保证变换关系的成立,就要在一定的客观依据容许的范围内进行变换,遵循平行性原则、同一性原则,保持句子间的句法结构关系及语法意义的差异一致性和变换前后同现成分之间的语义同一性。从《段注》异构同义的变换中可以看到,段氏在变换时非常注重变换平行性、同一性原则,在辨别词义和词性时,往往考虑分析结构所产生的意义差别一致和同现成分之间的语义同一。

第三,直接变换结构。《段注》直接对结构意义进行变换阐释,如:

(1)《说文》:“蒻,蒲子,可以为平席。”段注:蒲子者,蒲之少者也。凡物之少小者谓之子,或谓之女……[3]28

(2)《说文》:“咀,含味也。”段注: 含而味之。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咀。[3]55

例(1)中,段氏利用判断句进行变换,说明“蒲子”就是“蒲之少者”,两者结构相同。例(2),段氏用“而”放在“含味”之间,并在“味”后增“之”字,由此变换说明“含味”是连动结构,而不能理解为动宾结构。

是的,滴滴顺风车的出现,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给需要打车的人带来了方便。但事实也已经反复证明,这个方便的背后隐藏着生命的危险。什么方便值得用安全去交换?

二、句法变换的类型

《段注》释词时,经常通过句法形式的转换,揭示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经过爬梳,全书共得变换例数103例。这些例句从内部结构关系的异同来看,句法变换可归为两类:一是同构变换,二是异构变换。

坝址区各岩性承载力及开挖边坡地质值建议如下:变质二长花岗岩强风化层0.6~0.8 MPa,弱风化层 2.0~2.5 MPa,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强风化层0.4~0.6 MPa,弱风化层 1.8~2.0 MPa。开挖边坡地质建议值:基岩1∶0.3~1∶0.5。

(一)同构变换

同构变换指变换句或被变换句中变换结构的性质相同,表现相同的结构关系。在103例变换中,同构变换共22例,占21.36%,如:

例(1)“晓教”是连动结构,段氏为了明确此结构的性质,在“晓教”之间加“而”字予以明示。这是连动结构与连动结构的变换。例(2)“中庭”是定中结构,段注调整次序,将“中庭”变换成“庭之中”。两式中心语互换,但结构的性质没有变化,都是定中结构。

异构变换是指变换句或被变换句中的变换结构性质不相同,表现不同的结构关系。由于《段注》为辨明词义,异构变换在该书成为常用的手段,占多数。103例变换中,异构变换81例,占78.64%,如:

(1)《说文》:“诲,晓教也。”段注:晓教者,明晓而教之也。[3]91

《段注》中,同类变换涉及到不同的结构类别,有主谓、定中、连动、状中、动宾、“之(的)”字、动补等结构,几乎包括了现代汉语基本的结构式。例如下表1:

表 1

《段注》在同构变换时,往往通过增加虚词、转换词类和调整语序等手段使变换前的结构关系显现出来,明确各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内部结构关系清晰。变换时,大部分同构结构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保持原有的结构体属性。但也有整个结构体产生异质现象,如表1中例(7)“小草也/小草皃”之间的变换,变换前为名词性结构而变换后就变换成形容词性结构。同构变换中,同构同性居多,而同构异性极少。

出口去向方面,中国甘薯出口目标市场集中度非常高.IT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甘薯出口的主要市场包括中国香港,占中国甘薯出口额总量的85%以上,如表3所示.

1.1 对象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开放性外伤患者667例。损伤部位包括头面部、四肢和胸腹部等;受伤程度不包括骨折、肌腱和大神经损伤;伤口污染程度排除重度污染;受伤后6 h内经急诊在局部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术。667例患者中,男392例,女275例;年龄1~83岁,平均年龄28.6岁;伤口直径0.5~12.0 cm。按首次就诊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43例和观察组3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程度及部位、伤口污染程度及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智能障碍,糖尿病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变焦变换就是改变结构位置使语义焦点发生转移的同构变换。表1中例(5)“中庭/庭之中”之间的变换就属于此类,变换前后两者的结构性质相同,都是偏正结构,“中庭”的定语是“中”,中心语是“庭”;“庭之中”的定语是“庭”,中心语是“中”。如此变换,两端结构部分发生了焦点变化,使语义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从而强调了词义的着重点。再如“两刃臿/臿之两边有刃者”之间的变换,使原式的“两刃”的位置移到“臿”的后面,“臿”就成为焦点信息。

(二)异构变换

(2)《说文》:“廇,中庭也。”段注:中庭者,庭之中也。[3]443

(1)《说文》:“,水萹也。”段注:谓萹之生于水者,谓之也。[3]25

(2)《说文》:“喾 ,急吿之甚也。”段注:急吿犹吿急也。吿急之甚,谓急而又急也。[3]53

例(1)“水萹”是定中结构,段氏为了揭示此结构的语义关系,将其变换为主谓结构“萹之生于水”。“萹”由中心语变成了主语,“水”由限定语变成了介词宾语。例(2)“急告”是状中结构,段注调换词序,将其变换成动宾结构,这样变换语义的焦点转移到“急”上,突出“喾”的“急而又急”之义。

《段注》在异构变换中,变换类别非常丰富,涉及到不同的结构类别,有主谓、动宾、定中、状中、连动、数量、“之(的)”字、“所”字、使动、前置宾语、兼语等结构,涵盖了现代汉语大部分常见的结构式,例如下表2:

表 2

(2)替换。替换就是通过替换句法成分的词语来进行句法变换,如:

他一步也没有停。他像发疯似地拼着命,不顾疼痛,匆匆登上斜坡,走向他的伙伴失去踪影的那个山头——比起那个瘸着腿,一瘸一拐的伙伴来,他的样子更显得古怪可笑。可是到了山头,只看见一片死沉沉的,寸草不生的浅谷。他又和恐惧斗争着,克服了它,把包袱再往左肩挪了挪,蹒跚地走下山坡。

1.异性变换

异性变换就是变换前后的结构式性质发生了变化,如表2中例(5)“香草”/“草香”之间的变换。“香草”为定中结构,是名词性结构;“草香”是主谓结构,是形容性结构。《说文》用“香草”解释“蔎”。段氏认为“蔎”是形容词,而释语“香草”是名词性结构,故曰“香草当作草香”。 段氏并从《说文》的文法加以考证说明,他说:“前文‘菅’、‘芎’以下十二字皆说香草。‘蔎、芳、蕡’不与同列。而厕‘苾’下,是非草名可知也。”又如表2中例(18)“防汗/所以防捍”之间的变换。“防汗”属于动词性结构,“所以防汗”是名词性结构,两者词性不同,段氏以此变换,以明词性。《段注》的异性变换一般是用来校正《说文》当中解释错误。

根据结构变换前后的意义是否变化,异构变化又有“异构异义”和“异构同义”两类。异构异义变换就是变换前后的结构式性质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结构体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表2中例(2)就是异构异义的变换。“士舞/士舞皃”之间的变换,结构性质不同,一个是主谓结构,一个是定中结构,而且两个结构体的意义也不相同,“士舞”指“士在舞”,“ 士舞皃”是指“舞蹈的样子”。异构同义变换就是变换前后的结构式性质发生了变化,但结构体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异构同义变换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结构表义单一,如表2中例(3)“水萹/萹之生于水”,两者结构不同,但意思都表示“萹”是水生植物。一种是结构存在歧义,如表2中例(9)“满弩/张而满之”的变换。“满弩”可以变换为“弩满”和“张而满之”两式,但“弩满”不能变换为“张而满之”,两者不同质。所以段氏说,“或作弩满,非也”。

同构变换根据变换前后两式的结构内部成分或结构次序是否发生了变化又有“限义变换”和“变焦变换”两种情况。限义变换就是限制结构意义的同构变换,如表1中例(4)“石声、水激石声”,通过增加“水激”语义成分,限制了“声”的语义范围。限义更多的是因为有些结构可以分析为异构,而这种异构使原式产生了句法多义现象,也就是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具有多个意义。段氏为了分化句子结构存在的歧义,更好地辨别词性,常常进行结构限义变换,如表1中例(10)“置祭/置酒食而祭”之间的变换。“置祭”的语义结构关系可以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祭”为名词,则“置祭”是动宾结构;“祭”为动词,“祭”为谓词,则“置祭”是连动结构。《说文》用“置祭”解释“奠”,说明此结构应该是动词性结构,段氏便用变换式“置酒食而祭”加以限制。再如表1中例(6)“遗玉/赠遗之玉”之间的变换。“遗玉”可以分析为“动宾结构”和“定中结构”。“遗玉”一般会被看作“动宾结构”,所以,段氏根据被解释的名词词性,在“遗”与“玉”之间加结构助词“之”,将其变换为“赠遗之玉”,明确了两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遗”是限定语,它们是定中关系。从《段注》变换材料看,段氏注释时,为分化歧义,限制语义,往往采用限义变换式对语义加以限制。

矛盾愈演愈烈,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好,2017年底,魏银仓主动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时任公司总裁孙国华身兼两职,出任董事长兼总裁。

2.同性变换

同性变换就是变换前后的结构式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如表2中例(14)“牛系/所以系牛”之间的变换。两式尽管结构不同,但都是名词性结构。变换只是改变了词或词组之间语义的依存关系,而结构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段氏为了准确解释词义,对《说文》释语的结构用不同的术语说明变换方式。例(1)用“谓”术语。“谓”是解释词语的一种判断式的注释方式,段氏在《段注》中往往通过这一术语说明原式和变式之间的相同关系来解释字词。例(2)用“当作”术语。“当作”是古注用来校勘的术语,段氏用来进行不同句式比较以说明字词意义的不同。例(3)用“犹”术语。“犹”表明变换前后两式结构相同,段氏用“犹”说明变换句和被变换句是同构句。

三、句法变换的规则

《段注》在句法结构的变换时,虽然没有阐述句法变换的规则,但从《段注》的有关变换实践材料中分析,《段注》变换析句的规则跟现代的句型变换规则相类似,由此可以肯定段氏有句法变换的规则意识。梳理归纳起来,《段注》变换规则有如下几点:

(1)移位。移位就是通过改变句法成分的位置来进行句法变换,如:

《说文》:“喾 ,急吿之甚也。”段注:急吿犹吿急也。[3]53

例中结构式两端“急”和“告”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由此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式的“状中”结构变成了“动宾结构”,但结构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次序改变只是“急”的句法成分及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异构变换根据结构性质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异性变换”和“同性变换”两类。

《说文》:“绐,丝劳即绐。”段注:即当为则,古书即则多互伪。丝劳敝则为绐。[3]645

[43]Joshua R. Loftus, et al., “Causal Reasoning for Algorithmic Fairness”, May. 15, 2018, https://arxiv.org/abs/1805.05859.

例中原式“即”改成了“则”,使两端的句法发生了变化。“丝劳即绐”是主谓结构,而“丝劳则绐”是连动结构。

(3)添加。添加就是通过添加词语的办法来实现句法变换,如:

《说文》:“许 ,听言也。”段注:听从之言也。[3]90

例中“听从之言”是在原式“听言”的基础上添加“从”和“之”两字来完成句法变换。这样,“听从”由谓语就变成了定语,“言”由宾语变成了中心语,“听从之言”是定中结构。

(4)删略。删略就是通过删除或省略词语的办法来实现句法变换,如: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患者抗凝、溶栓等抗卒中药物治疗;②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将肢体进行合适放置,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等动作,并对其患侧进行相应按摩,以缓解患者身体不适感;③做好室内清洁、通风工作,同时将室内温度、湿度调整至合理范围之内,一般以25℃、60℃较为适宜,创设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EOT、Vfb和Ig是表征高k栅介质材料电学特性的重要参数。EOT主要反映了纳米器件栅结构的栅控能力(与单位面积电容值(Cox)有关),EOT的不断微缩是纳米器件持续改善短沟道效应的主要手段之一。Vfb主要反映了栅结构介质层固定电荷和缺陷的影响,是决定纳米器件阈值电压和可靠性的关键参数之一。Ig主要反映了栅介质材料的漏电特性,是决定纳米器件功耗的主要参数之一。因此,在Al掺杂的HfO2高k栅介质材料的研究过程中,要对其EOT、Vfb和Ig进行综合优化。

《说文》:“,刀握也。”段注:谓握持处也。[3]17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紧跟现代企业发展步伐,胜利油田也把信息化提升作为“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四化”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采油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依靠信息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和挖掘潜力。

例中的原结构体“刀握”的“刀”被省略,如此,“握”的中心语就变成了变换式“握持处”的定语成分。

(5)分离。分离就是将原式中的某一部分词语从结构体中分别独立出来实现句法变换,如:

《说文》:“祪,祔祪祖也。”段注:祔谓新庙,祪谓毁庙,皆祖也。《说文》并祔字连引之。故次之以祔。[3]4

例中在原式的基础上分别将“祔”和“祪”分离成句来达到句法结构的变换。

(6)变性。变性就是通过改变原式结构的功能性质来实现句法变换,如:

《说文》:“蔽,蔽蔽,叠字。小草也。”段注:“也”当作“皃”。《召南》:“蔽芾甘棠。”毛云:“蔽芾,小皃。”此小草皃之引伸也。[3]40

例中“小草也”是名词性结构式,将“也”改“皃”,结构体就从名词性向形容词性转变了。

当然,从上面的变换例子可以看到,段氏在变换时并不是单一运用某一种规则,而通常是综合使用,以求变换的成功。例如:“井壁/用塼为井垣”之间的变换就采用了“移位”、“删略”、“增加”和“变性”等多种手段。

四、结语

变换分析是跟语序分析、层次分析有直接联系的一种语法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正是对句法结构的语序和层次进行动态的研究。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短语内部的结构有较清楚的分析。从句法变换的说明方式上看,段玉裁除了引用古籍中现存的变换材料外,还直接对结构意义进行变换阐释,这说明他对古训的变换方法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发展。从句法变换上看,《段注》103句变换例中,同构变换22例,占21.36%,异构变换81例,占78.64%,这种比例的不同,与句法变换的重要功能相一致。《段注》同类变换涉及主谓、定中、连动、状中、动宾、“之(的)”字、动补等现代汉语基本的结构式;异构变换涉及到主谓、动宾、定中、状中、连动、数量、“之(的)”字、“所”字、使动、前置宾语、兼语等现代汉语大部分常见的结构式。这些显现段氏对同构和异构等问题都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对短语内部的结构也有较清楚的分析。在句法变换的规则方面,《段注》运用了移位、替换、添加、删略、分离、变性等规则,而且这些规则通常是综合使用。另外,段氏进行变换时,对各种结构分析也有某些固定的格式,如变换定中结构时,往往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加虚词“之”或者变换为“所”字结构予以明晰。总之,《段注》的句法变换尽管没有现代语法学的术语,也缺乏理论体系,但它毕竟是汉语语法研究中运用变换方法的实践,成就也大大超过了前人。《段注》显现出的较为全面的句法变换观念,至今对汉语句法结构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由此,段氏的变换方法及其价值,仍值得作更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根据该企业制定的《经营承揽管理办法》,对经营人员的考核和奖惩主要指标是中标工程的合同额。对经营部人员的奖励只有中标数量的要求而无承揽工程质量的要求;对于片区市场跟踪人员的奖励虽有“最低价”、“合理价”、“较高价”之分,但也只限于奖金高低的区分。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经营部门重视中标合同额,不重视中标工程能否盈利的意识。在标书制作时,往往以只求中标,而不再考虑工期的合理安排、施工方案优化、不平衡报价的应用等内容,为项目的亏损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湖北夫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67.

[2]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Study on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of Annotations on Shuo Wen Jie Zi

MA Li-Chu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18 )

Abstract :Annotations on Shuo Wen Jie Zi is a masterpiece of character interpretations by Duan Yucai in the Qing Dynasty. Dua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grammatical analysis when he interpreted characters, in which the syntactic trans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A total of 103 cases are counted in Annotations on Shuo Wen Jie Zi for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both isomerism transformation and isomerism transformation. Meanwhile, modern transformation rules such as displacement, replacement, addition, deletion, separation, and denaturation are demonstrated. It reflects Duan's familiarity with Chinese grammar characteristics and his unique grammatical concepts.

Key words :Annotations on Shuo Wen Jie Zi ; Isomorphic Transformation; Isomerism 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 Rules

收稿日期: 2019-01-17

作者简介: 马立春(1963-),男,江西彭泽人,硕士,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798(2019)04-0046-06

[责任编辑:袁向芬]

标签:;  ;  ;  ;  ;  

《说文解字注》句法变换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