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_刺鲃论文

栽培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_刺鲃论文

中华倒刺鲃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倒刺论文,中华论文,常见疾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接上期第43页)

预防方法:控制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水质可有效预防;发过病的鱼池,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能杀灭嗜酸性卵甲藻,同时又能使池水呈碱性,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方法。

防治方法:转移病鱼到pH值7.5~8的鱼池中,或定期泼洒20~30mg/L的生石灰,隔日再用一次,调节养殖环境pH值至8.0左右可达到治疗目的。切忌遍洒硫酸铜,否则造成病鱼大批死亡。

4 寄生性疾病

4.1 小瓜虫病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流行于3~6月和9~10月,对苗种危害较大。尤其是水泥池高密度饲养时易患此病,若未及时施治几天内迅速死亡。集群窜游于水面,肉眼可见1mm左右的白点状孢囊,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出血、坏死,鳞片脱落,表皮发黄;鳃呈暗红色,鳃小片糜烂状坏死;严重感染时,鳍、鳃、头部、口腔及躯干等处布满小白点,伴有大量黏液,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终因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及呼吸功能受阻死亡。

预防方法:严格检疫苗种,发现小瓜虫寄生立即采取措施治疗,彻底消毒苗种培育池,尽量杜绝病原的存在;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min。

治疗方法:隔日泼洒30mg/L福尔马林,连用3次,用后大量换水;连续3天泼洒4~5mg/L甲基蓝和15mg/L食盐;或60~80mg/L福尔马林浸泡病鱼10~20min,隔日再浸泡1次,转池饲养,原池用福尔马林彻底消毒。

4.2 斜管虫病

病原为鲤斜管虫,当水温和其他条件合适时,可大量繁殖,特别在鱼苗、鱼种阶段须防此病。3~5月间最为流行,靠直接接触或孢囊传播。寄生部位组织被破坏且分泌大量黏液,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身体瘦弱,严重时导致病鱼死亡。

预防方法:控制养殖密度,苗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鱼种或亲鱼入池前,用8mg/L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20~30min。

治疗方法:泼洒0.7mg/L硫酸铜溶液或0.7mg/L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

4.3 车轮虫病

病原为小车轮虫和显著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流行于5~10月,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易暴发此病,为中华倒刺鲃的主要病害之一。病鱼无食欲,快速游动在水面;鳃丝淡红色,车轮虫寄生的鳃和皮肤部位产生大量黏液;严重感染的病鱼在池内狂游,造成鱼苗大批死亡。

预防方法:调整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苗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min。

治疗方法:5mg/L鱼虫净或敌鱼虫热水浸泡1h后泼洒;泼洒0.7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

4.4 指环虫病

病原为指环虫,主要寄生鳃部,4~10月流行,常与烂鳃病并发。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鳃病,注意区分,避免误诊造成更大损失。病鱼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浮肿、黏液增多,呈暗灰色或淡红色,局部溃烂坏死,末端黏附污物;体色加深,离群缓慢独游,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身体瘦弱;大量寄生导致苗种大批死亡。

预防方法:鱼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1mg/L的敌百虫溶液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种20~30min。

治疗方法:泼洒0.5mg/L的90%晶体敌百虫,隔日再用1次;隔日泼洒0.15mg/L强效灭虫灵,连用2次;泼洒0.15~0.2mg/L晶体敌百虫与碳酸钠合剂(1∶0.6)。

4.5 鱼鲺病

寄生于体表的鱼鲺肉眼可见,主要危害成鱼和亲鱼,夏季易发病。虫体透明,在鱼体上不断爬动,口刺和大颚及腹面的倒刺刺伤皮肤,致使寄主体表形成伤口,表皮细胞受刺激增殖,且刺伤处皮肤出现炎症和细菌继发感染;体色变黑,急躁不安,狂游或跳跃,鱼体消瘦,常并发其他疾病,引起幼鱼死亡。

预防方法: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以杀灭病原生物;养殖期间定期排污,保持水质清新;1mg/L的敌百虫溶液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种20~30min。

治疗方法:0.5mg/L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日1次,连用2d。

综上所述,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均可引起中华倒刺鲃致病。应该根据中华倒刺鲃的生物学特性,保证养殖水体的高溶氧和高透明度,严格把好消毒关,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控制适当的放养密度,科学合理投饵,才能减少疾病,提高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效益。(续完)

联系电话:0311-86044735

标签:;  ;  ;  ;  ;  ;  ;  

栽培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_刺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