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33
摘要:文章从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和水土流失的防范措施,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作用及对策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不断增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要。其中,水利建设是保证人类可续持发展的关键,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广袤,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村中很多问题,比如,粗放型水资源利用、落后灌溉技术广泛应用、水污染问题严峻、水土流失现象验证等,这些都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水资源可续持的利用,对国民经济的也会造成影响。其中,水土流失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其对水利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水土流失,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 km 2 ,其面积超过我国总国土面积的 1/3,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带来了土地退化现象,还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在水力侵蚀及风力侵蚀的影响下,水资源遭到破坏的问题非常常见。对于水土流失现状可以从自然及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及研究。自然因素主要为地理地形及气候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一些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再加上多风少雨则会出现土壤肥力下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而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则非常多样,诸如开荒造田,森林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使用及土地保护措施的减少等都会造成土质环境恶化,土壤失去了持水的能力。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1 造成涝灾
水土流程很容易造成涝灾。一般来说,在枯水期中降水量比较少,水土流失则会大幅度降土壤蓄水能力,从而造成水源枯竭,河水断流。根据土壤自身特性,颗粒之间村中一定的间隙,而且对于土壤总体积来说,只有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起到储水作用,水土流失则将降低土壤锁水能力,降低土壤蓄水量,从而降低枯水期整体的水源含量。同时,水土流失也会使湖泊、池塘、水库等淤泥积累增多,也会以造成整体蓄水量降低,从而增加洪水季节发生涝灾的可能性。
2.2 加剧洪水泛滥
造成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径流量变大,一般在降水或冰雪融化之后,水资源就会通过地表河流进入海洋,但是如果流量变大,则会突破河流或湖泊路径后形成洪水。一般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在山区,由于植被被严重破坏,加上山体坡度比较大,使得土壤的节流能力、渗水速度和地表涵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很容易在雨季造成水流,继而混着山体土质形成山体滑坡或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阻塞水利工程
水土流失发生之后,将会使地表土裸露在水流中,从而在水流动力的作用下将大量土壤带入到水流中,随着水流进入到水库、河流等水利工程中,随着河流以及其他水利截面变大,流速变缓,大量泥沙沉淀到水库中形成河堤淤积,从而将低了河流容积。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利工程淤积不仅降低了其自身的防洪蓄水的能力,而且降低水利工程的寿命,同时沟渠河堤等淤积将会抬高河床,很容易造成水路不通、水位上涨的现象而造成更严重的洪涝灾害。
3.1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对策
从法律层面加强水土保持管理为了充分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要从基本国策层面,加大国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在政府层面,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通过加强和扩展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来提高国家对水土保护的重视,例如加大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的投资与建设,加强对坡面治理工程以及退耕还林、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开展,从而为我国的水土资源的保护及改良、利用创造基本的有利条件。其次,在国民层面,要加大国民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要在日常的行为和工作中,自觉地提高自己水土保持的意识,降低水土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决策优势,要以水土保持为基本工作理念,通过多方合作分析和研究来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将水土保持的基本理念始终贯彻到日常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从而有效地减少全国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此外,要加强对国民的水土保持教育工作,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和教育,为减少水流失、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一份力。
3.2将水土保持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计划
水土保持工作为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将其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轨道上,来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固定经济发展。要始终贯彻水土保持的基本思想,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将其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依托相关区域的特色产业,来构建不同的特色经济圈,从而充分发挥本地的水土资源优势,构建区域特色经济开发模式,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促进相关产业的推进。
3.3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应用
水土保持工作想要提高成效离不开科技技术。通过提供科技支撑探索和建立科技协作的机制和途径,来有计划地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联合攻关,真正发挥水土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水土保持工作科技应用,要科研单位领头,通过与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合作来实现水土保持事业的科技成果向经济发展进行转化,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双方面的持续发展。所以各个高等院校、水利科研部门、地方企业之间必须构建完善科学的沟通机制,指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从而真正借大自然的力量实现科研工作、企业生产相关联,真正实现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到基层的应用,实现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水土保持新模式。
4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1 防止泥沙堵塞河道,减少洪涝的发生
良好的土质结构可以保证土壤具有活力,在汛期时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避免降水过多而出现洪涝问题,土壤持水能力的增加可以降低其在流动过程中所带走的泥沙量,避免因泥沙堆积而造成河道堵塞。同时良好的地质结构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植被的生长可以起到固土的作用,同时植被具有较好的蓄水能力,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降水流量,防止径流带走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径流量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降低河道所需要承载的水量,避免出现洪涝等问题。
4.2 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期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通过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拦截水中所含的泥沙,水流中泥沙量的减少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出现泥沙淤积的情况,从而保证其可以在使用中正常的进行,提高了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应用的效率。同时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帮助下水利工程在防洪工作上有更好的应用效果,降低了洪水为工程所带来的损害,在保证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上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4.3 提高区域水环境和水体质量
在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中必须要保证水资源的质量,而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泥沙所带来的有害物质污染水资源,保证水体的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同时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结语
水土流失的问题所造成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为此在水利工作中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及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通过水土保持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发挥出水利的实际功效,使其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可以健康、良好、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旭文.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电子版,2016,6(8).
[2]易武斌.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2):177.
论文作者:周英,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土壤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资源论文; 工作论文; 水利论文; 泥沙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