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邓德英

衡阳市冶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70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结论: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焦虑、抑郁等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胆囊炎;应用效果

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消化系统病症,症状为呕吐恶心、上腹疼痛、腹胀食少、发热等,发病率比较高,分为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特别是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呈正比关系,受到疾病病痛的影响,患者自身对疾病的不了解,会导致患者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里情绪,进而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疗效和预后变差,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至关重要[1]。本文为探讨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常规护理与探讨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70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33-62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43.24±1.26)岁,病程在1-10个月,平均病程为(5.24±1.26)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34-61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43.04±1.16)岁,病程在2-11个月,平均病程为(5.64±1.36)个月。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B超诊断,确诊为胆囊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依据医院护理制度,给予患者安慰、营养补给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为[2]:①术前护理:治疗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针对患者对于疾病和护理措施不了解的状况,为患者进行疾病和护理措施的相关知识的宣教,通过宣传专栏、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提升患者对于疾病和护理措施的认知度,进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治疗前,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时实施心理辅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患者的心理状况稳定后,再对患者实施治疗。②术中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同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产生疼痛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心理状况的健康程度,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应及时实施心理辅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辅导,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焦虑评分应用焦虑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3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轻。抑郁评分应用抑郁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3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抑郁症状越轻。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3]。护理质量评分应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满意度评分用问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低。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用( ±s)来对数据计量资料表明,用χ2对数据计数资料检验,P值<0.05,表明数据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的日益破坏,胆囊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重视[4]。

针对胆囊炎患者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程度非常的重要,心理状况的健康程度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呈正比,而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想要提升患者的疗效和预后,需要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进而需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因此,心理护理对胆囊炎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的重要[5]。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护理措施,通过对胆囊炎患者实施心理,有效的缓解了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引导患者形成正面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的态度,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而达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目的,应用价值极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焦虑、抑郁等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心理护理值得胆囊炎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郉天.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30-231.

[2]余宏虹.胆囊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2):142-143.

[3]刘英.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9):254-256.

[4]熊建萍.胆囊炎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肌层医学论坛,2016,20(3):373-374.

[5]陈艳.对胆囊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从,2016,14(4):43-44.

论文作者:邓德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邓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