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44例/组。一组实施基础护理(对照组),一组采取优质护理(观察组)。将2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在护理后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焦虑情绪
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常采取介入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小[1],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冠心病和介入治疗的认知不足,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还需注重加强患者对疾病、手术的相关认识。为了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本文将8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见下文: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本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8例,收治时间是2016年3月-2016年12月期。遵循随机原则,将88例患者分成2组,44例一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20;年龄范围(39—81)岁,平均年龄(60.23±10.23)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21;年龄范围(38—80)岁,平均年龄(60.19±10.12)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一组在患者入院后采取基础护理(对照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向其讲解疾病、手术相关知识及日常需注意事项,协助其完成各项身体检查,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辅助治疗。
一组在患者入院后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主要内容如下:
①入院时优质护理:以亲切的态度向患者问好,主动与其交流,以此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合病情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叮嘱其需留取的标本项目,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用药后详细观察其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口味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要以低脂、低盐、清淡为基本饮食原则,注意不得过多饮水。
②术前优质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普及介入手术的相关事项,包括流程、目的、需配合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等,展示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及强调手术医生技术的高超性,知识普及结束后,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疑问,护理人员要做出准确的解答,观察患者及其家属的反应,以此来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③术中优质护理:手术开始前为患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让其尽量放松身心,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在旁陪护,根据患者的反应做好心理支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备好急救药品,准备两路输液,积极配合医生传递手术用品,术后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
④术后优质护理:协助患者取制动穿刺侧肢位,告知其相关导管的拔除时间、导致穿刺点压迫的因素,指导其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叮嘱术后要避免剧烈咳嗽、过度用力以及要保持平稳的情绪,针对负面情绪较严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若干预无效,则遵医嘱适当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缓解。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满分为100分,临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用(`x±s)表示——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卡方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护理前,2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数据比较接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两项数据均比对照组低,p值小于0.05。
3 讨论
冠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复发率高,受疾病的困扰,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案是介入手术治疗,由于其预后佳、创伤小、疗效高等优势,受到大多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但该治疗方式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总体治疗费用偏高等[2],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病患而言,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产生不良情绪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在实施有效治疗方案的同时,采取针对性强且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等重要。
基础护理内容片面,无针对性,在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前未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盲目的进行疾病知识宣教[3],导致患者一时无法掌握,对治疗、护理内容仍存在盲目性,不良心理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为了改善其负面情绪,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迫在眉睫。
优质护理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按照病情、患者需求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计划[4],并将护理内容告知患者,可让患者提前做好相关配合,明白自身处于优质的护理计划中,进而释放内心压力,提高依从性。本院实施的优质护理可分为四个阶段,入院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可拉近护患关系,有利于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术前普及治疗方案的相关要点,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交感神经活性[5],进而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术中积极的手术配合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优质的体位、排便等护理,可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文研究结果中,2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40.12±1.23分)、抑郁评分(42.16±2.13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4.55%)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
总之,优质护理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不仅能改善焦虑情绪,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红英.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32):124-124.
[2]李便荣.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价值评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23-224.
[3]余露.优质护理服务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15,25(3):212-214.
[4]邢继娥.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8):188-189.
[5]魏玉红.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7):361-361.
论文作者:戴曼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焦虑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情绪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