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结构与布局特征_石油论文

中国能源结构与布局特征_石油论文

我国能源的结构与布局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局论文,特征论文,能源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源结构优化趋势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储藏、生产、消费大国之一。建国以来的能源曾是“自给有余”。所以直到1991年,全国能源的年总生产量都是略高于年总消费量的。可是近期来,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人民对现代化生活的迫切企求,使能源消费量的增速高于生产量。从1992年开始,能源总消费量(折算为10.9亿吨标准煤)首次超过了总生产量(10.7亿吨标准煤);以后缺口增大,1994年(折算为标准煤)是消费11.7亿吨和生产11.2亿吨;估计今后仍将沿着这一趋势发展。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除了经济政策上的把三个“一”(即国内资源、国内资金、国内市场)转化为三个“二”(即国内外两种资源、资金、市场)外。在能源结构与布局上适度调整,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直到1995年,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约占73%,石油仅占20%,其余是水能、天然气和核能;这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约占40%,天然气23%,煤27%,核能7%,水电3%,很不相同。消费受生产、运输和贸易的制约。生产又受资源与市场的制约。我国煤炭储量很大,石油资源有待于勘探的加强,天然气和核能的利用起步较晚,使我国要适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有一定艰巨性。

石油的单位热值,每公斤约10000~11000大卡,优于标准煤的7000大卡(我国所产原煤每公斤约5000大卡);石油可用于内燃机,可用管道运输,较之固体的煤运输方便得多;加上石油燃烧时所产生的污染要少于煤炭,天然气更是清净能源,所以人们都把以油、气为主的结构称为优化结构。近期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已列为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目标之一。那末,是否能有所进展呢?还得从我国主要能源种类的储、产布局来分析。

我国煤炭的储量是很丰富的,可采年限很长,增产也很快,如1995年产原煤12.98亿吨,为1980年(6.2亿吨)的1倍以上。预计到2000年,还可增为14亿吨。可是,原煤的保有储量虽有9540余亿吨,但工业储量仅占37%左右。经济可采储量和近期可供建井储量比例更低。所以产量的增加还是得来不易的。对宝贵的“建井储量”决不宜过于强化开采。

我国石油的探明可采储量约32余亿吨,位列世界第10,但人均拥有量不足3吨。从1978年始,年产原油就超过1亿吨。截至1993年底我国曾出口原油约3.5亿吨,创汇500多亿美元。但近年来,国内用油量激增,而石油生产的增速不大。例如1995年全国原油产量1.49亿吨,位列世界第5,但仅比1980年的产量(1.06亿吨)增加41%左右。预计2000年产量将为1.55亿吨,仅增4%左右,而预测那时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将达2.1亿吨,缺口约5500万吨。

事实上,当前我国石油(包括原油与成品油)的进口已大于出口。如1995年进口石油3149万吨(内原油1709万吨、成品油1440万吨),出口石油2298万吨(内原油1884万吨,成品油414万吨)。两者相较,净进口石油851万吨。由于国内石油求过于供,价格上升;国际石油供过于求,价格趋低。所以进口石油,以载能于工农业品来供应国内外市场,从经营学上说还是很有利的。这样也能弥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

我国的天然气生产长时期未受重视。但近期来加强了勘探和开发,产量增幅大于石油。如1995年产气174亿立方米,为1982年(142亿立方米)的123%。2000年预计可产250亿方方米,可比1995年增长44个百分点。再加上我国水电、核电建设的进展。因此,预测到200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将下降到69%,石油上升为22%,天然气占4%,其余5%为水电、核电等。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沿海的一些城镇,优质能源占有消费结构中的更大比例,甚至超过煤炭,应视为可喜的现象。因为这一结构的调整,可直接提高能源利用效益,间接降低产品成本;可达到能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的目的。并减少固体煤炭对运输的压力,可以说是当前“能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能互补的布局型式

从能源储藏和生产的布局来说,我国单一能源的地区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约80%集中于北部,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约占70%。经济发达的江南8省只占2%。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的85%在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天然气以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主,两者合占全国的53%。水能的68%集中于西南。这种自然制约就要求全国能源供应不应过于依靠单一品种能源,而应在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区拥有优势的那种能源,在全国形成“多能互补”的格局,既为本区域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足够的动力,也为全国能源工业的布局开创出新的气象。

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安徽、黑龙江、河南、新疆、山东等都是煤藏区。除贵州(六盘水煤矿为主)外,矿区都在长江以北;而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如沪苏浙、京津唐、辽宁、武汉、珠江三角洲等都是少煤的。因此、北煤南运,西煤东运,便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

“九五”计划中提出,要在保持合理开发强度的前提下,稳定东部煤炭产量,重点加速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煤炭开发。

山西是我国的“煤极”,保有储量2500余亿吨;年产3.3亿吨左右,占全国总量的1/4以上;每年外调煤约2.3亿吨,占全国产煤省区净调出量的80%左右。山西全省37%的土地面积蕴藏着煤炭资源,大同煤矿产量居全国首位。阳泉有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矿。还有西山、潞安、轩岗、汾西、霍县等大矿。山西的煤田大都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倾角平缓,以厚煤层(部分为巨厚煤层)和中厚煤层居多,便于机械化开采,单位建井成本较低。所产煤炭热值高,杂质少,质量优越。不利的条件是水源较缺,农业基础不足,运力已趋饱和。所以除了大力发展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外,还应发展综合经济,建立发达的现代化工农业,以载能体的产品输出。

内蒙古的煤炭保有储量约2100亿吨。内60%分布于西部的伊克昭盟,集中于东胜、准噶尔、桌子山三大片。东胜和准噶尔都位于聚煤丰富的鄂尔多斯盆地北翼,其南部连接陕西的神(木)府(谷)煤田。东胜煤质极佳,能产出低灰、低硫、低磷、高挥发分和高热值量的煤炭。内蒙古的准噶尔、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4煤田和山西的平朔煤田、陕西的神府煤田,为我国的6大露天煤矿。

陕西的煤炭保有储量约2000亿吨。开发较早的渭北煤田,位居关中。它西起彬县,经铜川一直延伸到韩城一带,享有“渭北黑腰带”的美称。后来居上的陕北煤田,主要分布于神木、府谷、横山、榆林、黄陵一带,储量很大,煤质优良,前景十分诱人。

东部煤炭老基地包括东北、安徽、山东、苏北、河北等地的煤矿,保有储量约350亿吨以上。虽然埋藏较深,表土层厚,建井条件复杂,工期较长,但是煤层赋存条件好,煤质尚佳。矿区所在地工农业基础好,交通方便。煤矿生产和管理水平高。从布局经济的角度出发,要稳定它们的产量,以就近供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用能。

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布局和煤炭不同。石油以东部为主,天然气以中部为主。适巧与煤炭形成布局上的互补格局。

“九五计划”对油、气的布局原则是陆上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海上是油气并举、稳步提高。

东部的原油储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产量占90%以上。东部油区包括大庆、胜利、辽河、华北、大港、吉林、河南、江汉和中原等油田。其中大庆油田已连续20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1995年产5600万吨。胜利油田多年来年产超3000万吨。辽河油田年产约1550万吨,是我国的第三大油田。它们正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用油区,继续稳定东部产油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东部大多数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期,大都只能靠挖潜改造来稳定油产。所以发展西部油产日益迫切。

塔里木、克拉玛依、青海、玉门、延长、长庆、四川等油田都是西部的重要产油地。其中,以克拉玛依为中心的新疆油田在50年代曾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以后储、产量严重减少。自70年代后期起,随着沿断裂找高产油气层规律的应用,扩大了探明储量和产量,1995年产原油790万吨,是全国第4大油田。加上该年塔里木油田(253万吨)、吐哈油田(221万吨)的产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原油年总产量已突破1200万大关,是西部最有希望的大油区。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截至199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投产12个油气田。目前正在开发6个油气田。近期还将建设7个油气田。1995年海上产油约813万吨。计划1997年产量上升为1222万吨。

我国天然气产量,目下以四川居首位。1995年约产气72亿立方米。按次为大庆约23亿立方米,辽河约17亿立方米,胜利13亿立方米,中原11亿立方米等。海上天然气的产量,199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产于莺歌海、北部湾、珠江口和渤海湾的各气田,共产天然气约4亿立方米,在全国总产量中尚未占重要比例。今后,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的进展,将迅速增产。如1996年可望产气34亿立方米,1997年展望产量为45亿立方米。

“九五”计划对能源建设的方针是“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加强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勘探和开发,积极发展新能源”。1995年我国发电量已达1万亿千瓦时,为1980年(3006亿千瓦时)的332%。预计2000年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9亿千瓦,发电量增为1.4万亿千瓦时。充分体现了电力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发展的精神。

电力分布要求因地制宜,水火并举,适当发展核电,同步发展电网。并积极开发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的发电。

火电的建设要积极建设坑口电站,跨区送电要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加快煤炭的洁净技术,推广烟气脱硫;研究和推广远距离超高压输变电技术。这,就要求我国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要大幅度增加。在50年代初,我国铁路用煤曾超过发电用煤。以后,随着柴油机车替代蒸气机车,到1990年铁路用煤仅占全国煤耗量的2%,而发电用煤则跃升至占30%以上。当然,如果同经济发达的产煤国相比,如美国的发电用煤占全国煤耗量的86%,英国为76%。我国的数字还是偏低。随着今后电力工业建设的猛进,预期这一比例数必将增大。

水电的建设要实行流域梯级滚动开发、大中小结合,高低水头并举,综合利用的原则,促进西电东送。我国建成和在建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共16座之多,为世界罕见。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是金沙江流域,可开发装机容量达7512万千瓦;如进行梯级开发,可减少三峡水库的淤泥问题,更有利于西电东送。随着葛洲坝到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的建成投产,实现了华东、华中两大电网的联网运行。今后,超高压输电技术还要进一步发展,输电容量和距离都会不断扩大。例如750千伏输电线路的年输电量就比500千伏的输电效果高出1.5倍,相当于600~700万吨煤的运量。这样,对全国各地区间“多能互补消费格局”的完善必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标签:;  ;  ;  ;  ;  ;  ;  ;  ;  ;  ;  

中国能源结构与布局特征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