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一方面能够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合理,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节约。越来越多的农技推广人员和水利建设人员开始对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的技术予以充分的重视。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一同发展的当下,重视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升灌溉的效率,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农技推广的一种补充。本文分析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管理
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日益严重,面对此问题,我们除了做好节约,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节水工厂以及节水灌溉来解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修建水利设施,同时实施节水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提高用水效率的需要
农业用水中的浪费问题严重。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降水没得到良好的利用,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大,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缺乏节约意识,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的水利设施还无法满足节水需求。
1.2促进农村建设的需要
节水灌溉工厂要求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并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保证农田在得到充足灌溉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满足作物对水、气、肥、热的综合要求。通过科学的节水灌溉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全民致富。
1.3生态系统建设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看似是两个矛盾体,其实只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推进节水灌溉,就能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同时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节水灌溉系统减少了农村用水量,维护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从源头节水,控制整体用水量,缓解水资源不足或下游地区的用水紧张;实施节水灌溉,有利于遏制农村、河道等地下水的恶性开采,减少地质灾害。
1.4有利于提高用水率
在传统的农业耕种中,对水量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使很多水资源在没有得到利用的情况下流失,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引起浪费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于自然降水只能等待田地自然利用,没有相关的人工干预措施,使得自然降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农民在节水方面还没有相关意识,不会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通过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在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使成本大大降低,使农产品的竞争力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
2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中面临的问题
2.1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
现阶段,不光是我们的农民,连农技推广的人员都没有很好地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因此在平时对水利工程节水技术方面的利用不太关注。自身更加没有去学习一些水利工程的知识。而节水灌溉工程如果想要被建设的更好,离不开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没有完善的水利灌溉的法规使得各部门更好地进行协调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法制时代,但是关于水利灌溉一些法律和法规还没有很好地被得以完善和建立。导致如果发生了一些水利灌溉地事故地话,那么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它更好地进行约束和调整。因为没有好的水利灌溉法律对它进行更好地制约,所以往往都是在灌溉地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协调,从而在之后出现各种各样地问题。例如比较常见地就是抗旱过程中面临的电源问题。如果正好处于国家电网检修的期间,那么很容易就会因为一些制度的不完善而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最终会使得农村水利灌溉机器没有办法被更好地进行使用。
3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3.1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农村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因为在进行水利节水灌溉的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相关的人员更好地参与进来。因此一定要让农民在一开始就树立节水意识,并更好地学习一些水利灌溉工程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另外,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水利节水灌溉工作,还能够让节水环保的理念更好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提高人民本身的节水意识,其实是使得农民的利益更好地得以保障。只有让农民在实施水利节水灌溉的过程中真正明白高效用水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有利于农业建设中的增产和增收,以此农民对于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才会进一步增强。
3.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农田土壤条件不同,种植的作物也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的土壤和作物条件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也不同。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要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该地区的农作物生长特点和水土条件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针对效益不高的作物如小麦,最好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而对于一些经济作物如棉花、哈密瓜等,就要采用滴灌或者微灌的灌溉方式。同时,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
3.3积极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具备的传统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发展需求。因此,各种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被研发出来,逐渐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中。而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就需要积极使用新技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有最新的智能控制技术、建立在3S技术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灌溉调控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3.4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过程就是水资源使用的过程,用最少的水量达到最好的灌溉效果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的关键。为了使得水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在灌溉工作中,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的优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最终在保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
3.5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质量监管的原则开展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施工单位领导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此外,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交由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自行管理,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提高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质量。
3.6科学管理节水灌溉工程
为了能够提升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重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节水农业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其次,需要在施工中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发挥出工程的节水灌溉作用。最后,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检测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根据相应的监测数据来调整工程管理工作,结合生产实例来提升管理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发展的情况来看,更好地加强我国水利技术的建设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的水利事业更加稳步地上升,并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重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超,朱海龙.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
[2]周成俊.浅谈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论文作者:倪鹏超,宋京亚,赵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节水灌溉论文; 水利论文; 水资源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技术论文; 更好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