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表现、手法、本质及特征论文

论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表现、手法、本质及特征论文

论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表现、手法、本质及特征

赵文文,赵洪武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2.克山县西建乡人民政府,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617)

[摘要]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乱象丛生,原因纷杂,表现多样,手法易变,其特征在于脱离实际、借今非古、主观臆断,其本质以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为世界观、以狭隘的人性自私论为核心的价值观,目的是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进而动摇党的执政领导地位的政治思潮,因而危害极大,必须措施得当、行动迅速的坚决抵制。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乱象丛生,其主要表现虽然已经注入“新内容”,手法也已经转换“新花样”,但其本质仍然以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为世界观、以狭隘的人性自私论为核心的价值观,意图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动摇党的执政领导地位的政治思潮。对此,我们全面问诊溯源,认真梳理其病灶,对症下良药,坚决予以抵制。

《采花》原文4句,每句7字,押通韵,译文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4行,每行7步,采用押通韵的韵律程式。此外,最后一句用“honey”一词的“蜂蜜”与“宝贝”的语义双关来点明该首“花儿”少女怀春的内涵。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不仅局限于历史领域,还渗透于学术领域、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其主要表现为否定革命作用;否定英雄人物;否定传统文化;歌颂历史反面人物。

(一)否定革命作用

“告别革命”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历史虚无主义者视而不见革命的火车头作用,公然宣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都是徒劳的、无意义的“蛮干”“瞎干”。他们鼓吹改良,将革命和改良对立起来,认为革命是暴力的、是血腥的,革命只能造成牺牲和破坏,对中国的独立和发展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将革命的发生贬低为“少数革命家制造出来的”,是某些人为实现个人野心而造成的“历史悲剧”。他们声称“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改良则是能量的积累”,“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全盘否定中国近代革命史,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肆意诋毁和抹黑,认为革命只能造成冲突和动乱;同时,对改良运动却大加赞赏,认为温和有序的改良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最好方法。

(二)否定英雄人物

历史虚无主义对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进行抹黑和丑化。他们将人民领袖毛泽东描述为野蛮粗暴、刚愎自用的独裁者,并紧抓毛泽东的晚年某些错误,使用极端的语言对毛泽东进行形象丑化、功绩抹杀。某些人称建国之后的毛泽东是“不穿龙袍的皇帝”,污蔑毛泽东“不懂经济”,造成新中国比解放之前更加落后和贫困,称其是失败的建设者;还有人怀疑和否认毛泽东的军事才能,认为其是玩弄权术、野心勃勃的“阴谋家”等等。同时,刻意虚无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进步人士。林则徐在虎门进行反侵略的禁烟运动成为逆历史潮流的“蛮干”;孙中山缺乏思想深度,其领导的革命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乱臣贼子”;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鲁迅先生也被他们称为“虚无主义者”,是被中国共产党“捧起来的”,不值得人们去研究和学习。

(三)否定传统文化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好坏有很大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智能系统的不正确设计或缺乏智能系统的详细操作说明都有可能导致施工细节不到位而出现问题。一些建筑业主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盲目缩短设计周期,边设计边施工,没有对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做出整体规划,导致设计中存在不成熟的方案。而且,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相关建筑规范仍不成熟,没有明确的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市场监管不到位对施工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3]。因此,应认真落实图纸设计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工程的起点,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应保证其设计合理。

(四)歌颂历史反面人物

历史虚无主义还以机械唯物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以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式观点看待和解释历史,忽略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忽略了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通过个别碎片化信息得出颠覆性的结论。历史虚无主义刻意放大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过失,或对改革开放前所奠定的坚实物质、制度基础充耳不闻,夸大探索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用改革开放后取得成就否定改革开放前的艰辛道路探索;或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夸大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改革开放前的“艰苦奋斗”否定改革开放后的“世风日下”。而唯物辩证法主张,任何事物均不能脱离其环境而单独存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时要将其放入所处的复杂联系之中,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看待问题。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无手法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披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华服,或以“学术研究”为名,重评历史;或以“文艺创作”为名,“戏说”历史;或以“舆论自由”为名,“恶搞”历史。

(一)以“学术研究”重评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虚无,并不是不加选择的整体虚无,而是“有选择性的”部分虚无。它虚无的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它虚无的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史,它虚无党领导全国人民奔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改革史。

根据式(1)~(7)可得:第10个考核期Cpv为3.976万元,Cav为4.704万元,Ev为3.96万元,Vs为-0.016万元,Vc为-0.744万元,Is为1.034,Ic为0.842。由计算结果可知:该项目在第10个考核期实际安全成本投入处于超支状态,实际安全保障水却没有达到计划水平,可以排除是由于安全成本节约导致了安全度的降低,很明显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项目经理部应结合专家对当月安全评价体系的评分情况和项目实际安全投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的同时严格控制安全成本的支出,保证项目施工安全顺利开展。

(二)以“文艺创作”戏说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还坚持以个体为核心的“人本位”的价值观念,宣扬个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对“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反对国家和集体对个人的干预,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其行为的唯一标准。历史虚无主义所主张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性自私论”观点,对人们的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毒害和侵蚀。

(三)以“舆论自由”恶搞历史

舆论是一个社会的风气导向,舆论自由是以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稳定发展为根本。而一些戏谑、篡改历史的网络文章、视频打着“舆论自由”的旗号,借助某些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出现所谓“雷锋的初恋女友”“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等网络舆论,虽迎合一部分人所追求的“难得一笑是逍遥”的低俗审美,却伤害了大众价值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者将严肃的历史事实编撰、恶搞成大众的娱乐噱头,对英雄人物采取“去英雄化”的表现手法,将他们平庸化、低俗化甚至是桃色化,人们沉浸在肤浅、恶俗的娱乐文化的“围城”,产生对历史认知的严重偏差,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历史虚无主义希冀以“娱乐至上”的形式恶搞历史,为其意图增添“趣味性”,唤起人们“批判”追求,追随其“舆论自由”。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主张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评价历史,强调从“人道主义”出发,运用心理分析、情感分析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于是,袁世凯成为了“悲情英雄”,李鸿章成为了爱国主义的“代言人”,慈禧成为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英雄”;然而对待民族英雄上却采取怀疑、不屑和苛刻的眼光来看待,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不自量力”的自大行为。大肆挖掘反面人物的“功绩”,渲染其“人性的光辉”,为其“鸣冤不平”,摇旗呐喊,而对民族英雄特别是革命领导人竭力抹黑侮辱,歪曲丑化。

英译文:Lastly is Dou Ji.Dou Ji is a special kind of skill that is used when controlling Dou Qi and in the land of Dou Qi,Dou Ji is also separated into Tian,Di,Xuan,Huang.(斗技,meaning combat skills or something akin to that.)

(一)是以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是以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认为偶然因素特别是人的意志、情感和心理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否定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鼓吹革命是极少数人通过“鼓动”和“渲染”创造出来的,极少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就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各种偶然因素堆积的结果,如果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等偶然因素发生改变,社会历史就会发生变革,所以得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唯物史观则旗帜鲜明主张人类历史是存在其客观规律的,这些规律“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

具体化,即在新闻报道中穿插着与新闻主题相关的、更多具体化的内容或信息。 在2017年10月24日,驻华记者Connor在这篇报道《习近平是现在中国最强有力的最高领导者》的中间部分,穿插介绍了《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的五句重要讲话,这几句话的英文版译文,都选自该著作的英文版,而且记者用“习近平的智慧”进行了概括,从中可以看出,记者高度认可和赞扬习主席的这几句经典话语,这也让国外的读者了解到习主席反腐斗争的决心。

历史虚无主义在丑化正面人物的同时,对传统的反面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某些人主张抛弃之前的“刻板印象”,为反面人物“沉冤昭雪”,着力彰显其“人性的光辉”,颂扬反动阶级代表人物,甚至为汉奸翻案。某些文章中李鸿章“摇身一变”,从令人唾弃的“卖国贼”转化为“深明大义”,为国家利益甘心忍受历史骂名的“悲情英雄”;还有人说汪精卫是为了保护中华文明而“忍辱负重”,称汪精卫虽投降了日本,但是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背叛国家但并未背叛汉文化”,是“孤胆英雄”。此肆意妄为的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为反面人物“翻案”,为汉奸“正名”,着实令人不齿。

(二)是以狭隘的人性自私论为核心的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虽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标新立异,但其言论中无不透露着狭隘的、极端的“人性自私论”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以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以狭隘的人性自私论观点作为其核心价值观,为了配合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隐性战争而制造的政治思潮。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既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绵延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历史虚无主义在否定中国封建伦理制度的同时,连中国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也一概否定,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崇高情怀也一并抹杀,否认其在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他们常常以剖析近代中国历史为由攻击中华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用极尽夸张的语言来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称中国文化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落后文化,并趁机引入所谓“西方现代文明”,将中华文明视为被大山、大河等地理因素隔绝形成封闭的、内向的、隔绝的“黄色文明”,;而将西方文明视为驾驶着舰船在广袤的蔚蓝大海中开辟出来的开放的、外向的、进取的“蓝色文明”。认为中国要想在现代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抛弃传承数千年的“黄色文明”,完完全全的纳入到西方的“蓝色文明”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

文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再现,文艺创作以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凝聚民心促发展为目的。而某些文艺作品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了能够吸引观众,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对某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不着边际的“演绎”。民族英雄、道德榜样被变换“另类面目”,于是出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因为手上粘有双面胶”,“黄继光在冲锋的路上摔倒了才被迫堵抢眼”等丑化、调侃英雄人物的作品;严肃的、悲壮的抗日历史被改编成一部部“抗日神剧”,作者对历史情节进行别出心裁的“创新”,包括“包子炸弹”等雷人剧情轮番上演,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的抗日“妄想症”,却对中国人民付出惨重代价赢得伟大胜利造成亵渎。

(2)政府大力支持和统筹协作。在政策上,美国将“完全、开放、无偿”的资源共享政策作为联邦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国家层面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建立国家级别的共享平台,注重建设示范平台,形成典范效应,为各个领域、不同层级的科研单位的设备共享提供成功案例。例如美国的联邦实验室。

(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变换面目,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重评历史,标榜“学术创新”、“价值中立”,大作“翻案”文章,主张要用“纯客观”“纯中立”的态度“重新评价历史”。某些所谓学者提出用“全球化视野”来看待近代中国侵略问题,宣称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行为进行重新定义和评价,认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有功”,他们将现代文明曙光带入落后愚昧的中国,使中国得以迈入现代化建设快车道。更有甚者自诩为“第三方”,用“绝对中立”的立场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定性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否定近代革命的必然性。

历史虚无主义虽在内容上篡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歪曲,但实际目的却直指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自世界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日起,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用武力遭到实际人民反对,他们就将战场转移到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全方位“和平演变”,历史虚无主义顺理成章成为了他们首选的渗透“核武器”。苏联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政治斗争,逐步丧失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而走向土崩瓦解的,其中历史虚无主义就打开缺口的角色。西方敌对势力在肢解苏联后,将下一个目标政治意图昭然若揭,将目标对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邓小平曾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道路。”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播,而是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有力助手”。

四、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特征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虽然多样,但通过整理和归纳能从其现象中总结出特征。即它是对历史进行“有选择性的虚无”,通过随意裁剪历史、片面的用现代观点评价历史和以假设代替历史事实来达到其背后目的。

(一)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孤立抽象地谈论历史

列宁曾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历史虚无主义显然忽视了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忽略了历史发展中的各种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它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的剪裁历史,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从孤立的、单独的历史信息碎片中出发来得出颠覆性的结论。比如,历史虚无主义在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时,就是将辛亥革命从其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抽离出来,孤立的、片面的强调辛亥革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得出辛亥革命只造成流血牺牲和军阀割据以及“只开花不结果”的论断。

(二)借今非古,片面的用现代观点评判历史

唯物史观承认,历史和现实之间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区别,两者之间存在着部分相同的属性,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可以用与之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这是史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是怎样,历史就也会怎样。历史虚无主义无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不顾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将历史和现实中的事物强行建立联系,以实现其特定的目的。这种“借今非古”的研究方法,事实上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历史的肆意歪曲和篡改。比如,由于我国现在在实行改革开放,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某些历史学家就将这一理念引入历史,认为革命给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破坏,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倒退,而温和的改良则是发展生产力的最好方式,从而得出否定革命,推崇改良的结论。有的人甚至还把西方侵略者美化成了传播西方文明,推行科学技术的“使者”,认为殖民侵略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历史虚无主义片面的用现代眼光审视历史,貌似在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实则是对历史的扭曲的误解,阻碍了人们正确的去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三)凭空想象,把主观臆断当作历史史实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客观事实,而历史之所以是这条发展轨迹而不是另一条发展轨迹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来决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却脱离客观实际,在缺乏对史料的深入细致的研究的情况下,随心所欲编撰和假设历史,用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历史推演,得出颠覆性的结论。比如,历史虚无主义宣称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戊戌变法若能顺利施行下去,中国会追随英国的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会像现在的新加坡和香港一样,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发达地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新民主主义运动,中国就没有近代史了,清政府的“改良”“新政”措施若顺利施行下去,中国就能够尽快步入现代化。这种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和背景的假设,只能是别有用心者的一厢情愿罢了。

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在缺乏对历史事实的深入研究的情况下便贸然假设,被碎片化的历史表象所蒙蔽,主观臆断的用假设来代替历史事实,推测历史进程和结果,得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新发现”“新结论”;另一方面违反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历史的某些细节和瑕疵,借题发挥,通过主观臆断或所谓的“推演”来达到否定、歪曲历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尚庆飞.毛泽东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02):119.

[2]熊燕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人物的策略、动因及危害[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53-58.

[3]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20-12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23.

[6]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报,1990:364.

[7]王也扬.客观历史的可能性与研究者[J].近代史研究,2006(01):150-154.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98(2019)05-0016-04

[收稿日期] 2019-09-12

[作者简介] 赵文文(1982—),女,山东莒县人,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洪武(1990—),男,山东莒县人,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建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赵 勇

标签:;  ;  ;  ;  ;  

论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表现、手法、本质及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