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_周湘锋

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_周湘锋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11)

摘要:随着物联网、智慧家庭的迅速发展,厨房内智能化家电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才能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更好地体验到智能带来的实际好处是产品设计及研发人员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采用剧本引导方法,针对现有智能厨房体验不足的问题,开发出智能厨房饮食系统,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能厨房;饮食系统;剧本引导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技术和应用的变革发展,以及城市变迁和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演进,智能化、健康、高效便捷、美观舒适、社交互动、影音娱乐等成为现代人对生活品质新要求。近年来,为更好满足人们家庭生活需要,各大厂家均在构建自己的智慧系统。厨房作为体现家庭智能化的区域之一,目前市场上的厨房电器产品基本围绕智能冰箱、智能烟灶、智能洗碗机开展。

1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研究与设计

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研究与设计采用剧本引导设计方法,通过1D、2D、3D、4D四个研究活动完成厨房内用户体验研究及系统定义。

1.11D——用户经验分析与创意发展

1D用户经验分析与创意发展是整个项目执行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最核心的工作是通过用户研究与桌面研究,挖掘目标用户现有的厨房相关饮食关键活动与经验,并以统合工作坊的形式,分析用户需求,发展创意概念。

通过田野研究方法,以入户访谈的形式探触目标用户与厨房饮食相关的行为,包括:饮食活动:打包活动、外卖活动、外食活动、食材采购、食材准备、分享活动、日常三餐、节庆活动、收纳活动、维护活动、零食活动、厨余活动、社交活动……再开展创新概念工作坊洞察目标用户的经验需求,构想创意情境,发展应用剧本,形成创新概念库,再通过心智图的制作与发表最终发展为创新概念与情境,并通过搭建乐高模型进行展示。

1.22D——活动层概念发展与设计

2D活动层概念发展与设计通过小比例模型发展活动层概念故事板,产出产出1:10概念厨房模型。这一阶段以动手制作模型为主,在做的过程中制作与完善应用剧本资料书。这一阶段主要分为概念重组,概念脉络发展,1:10厨房空间模型搭建,以及应用剧本资料书制作4个主要步骤。

(1)概念重组,1:10模型搭建之前,对之前的1D阶段的概念进行回顾与整理,发现各组之间概念存在联系,并将相似度较高的概念进行重组。重新分组后,分组各自对概念进行融合与优化。

(2)概念脉络发展,本项目主要使用到了九宫格策略地图。九宫图的两个轴,横轴是市场环境(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纵轴是经验需求(新经验/新应用/新生活形态)。每个轴又分为“现在的”,“看得到”,“潜在的”三个阶段。“现在的”是指当前已经存在的技术服务与需求,“看得到”是指短期可以“预见到的”。N3-N4-N5为一条明显的产品概念发展脉络。其中N3为现在已有的产品,N4为短期看得见的产品概念,N5为未来潜在的产品概念。

(3)1:10厨房空间模型搭建,通过白色KT板等材料快速搭建1:10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经过至少三次的模型分享与修正,形成一个由概念到模型,由模型到评价,由评价再到概念的引导创新循环,不断地萃取、群聚、连结,最终产出新的、有用的设计。

(4)应用剧本数据资料书制作,通过价值剧本数据表单、活动剧本数据表单、互动剧本数据表单以及服务、系统与商品图像数据表单四张表单的制作,最终形成personal用户的系统、产品、交互、服务设计。

1.33D——活动/行动/操作层概念发展与设计

3D活动/行动/操作层概念发展与设计通过1:1白模发展、空间活动探讨、概念功能分解三个主要步骤完成系统中用户活动、行动、操作的概念迭代。

第一步1:1白模发展,1:1白模型空间根据2D阶段完善后的应用剧本数据资料书来搭建,尽可能全面地展示概念的特征,使用者,使用环境等数据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步空间活动探讨,以应用剧本数据资料书的概念为依据,评估用户对1:1白模概念的价值评价。评估中,测试员通过1∶1的白模,为被试详细描述产品概念,并征得被试对概念创新性、实用性、吸引性、易用性等维度的评价。

第三步概念功能分解,以应用剧本数据资料书的概念描述为依据,制作编制白型评估(测试)表格。项目组根据评估结果,对概念进行完善,并将概念进一步整理,从半岛冰箱(快乐分享)概念中梳理出面向互动,快乐分享,轻松备餐三个核心概念,并分解出半岛样式、数位屏板等概念功能点。

1.44D——系统整合协助设计

4D系统整合协助设计是在3D基础上迭代白模进行更精细化的交互、操作、活动设计,用户可以在4D白模上进行简单的功能操作。4D阶段通过1:1厨房系统精细白模型空间搭建和空间活动层及交互层探讨完成。本阶段空间活动层及互动层探讨同样需要邀请真实用户参与,具体操作包括:

•研究者为用户介绍概念的代言人与活动清单;

•用户从活动清单中选择2个最喜欢的活动;

•研究者剧本过场的形式,为用户详细描述探讨前构想的活动与各步骤,在演示中引导用户发现活动的痛点/爽点/疑惑/期待;

•邀请用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出真实的活动过程,帮助研究者完善活动剧本,从而进一步提升概念的价值,操作的合理性。

1.5智能厨房饮食系统定义

通过1D-4D的研究和设计,完成了智能厨房饮食系统定义。智能厨房系统以面向互动、轻松备餐、快乐分享为核心价值。为更好地将核心价值转化落地,面向互动定义出包括半岛样式、吧台、移动桌面等硬件功能;轻松备餐定义出包括砧板、魔法豆丁、半成品区、厨面存储、视频分享等软硬件产品与功能;快乐分享定义出包括饮料柜、水果柜、陈列柜、保温柜等软硬件产品与功能。

2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研发

2.1系统框架

智能厨房饮食系统体系架构从技术角度可分为4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又大致可划分为基本功能、食品管理、分享、菜谱推荐和系统设置等模块。感知层主要由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温度、湿度、加速度、陀螺仪、智能手机、可穿戴式设备等构成,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网络层作为设备间互联的基础,通过多通道通信协议,利用WIFI、BLE、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机-机交互,从而实现人-人交互。平台层则是整个智能厨房饮食系统服务、分享承载和控制的中心,实现远程交互。

2.2系统任务流程

智能厨房饮食系统任务流程设计遵循行为逻辑设计原则。行为逻辑是指把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等五要素合理地整合到一起,去完成一个任务,并使用户获得良好体验感受。智能厨房饮食系统将信息路径设计匹配用户任务流程,在路径上提供各种信息和功能。

2.3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基于系统架构和任务流程,结合情境(Context)、功能(Functional)、信息(Information)、并发(Concurrency)、开发(Development)、部署(Deployment)和运维(Operational)等视点。围绕厨房饮食系统核心用户体验“面向互动、快乐分享、轻松备餐”,集合厨房系统对信息系统最重要的视角,包括安全性、性能和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弹性、演进、位置、开发资源、国际化等,进行了服务内容、应用开发验证、界面设计、设备整机设计以及软件支撑库和硬件模块设计。

综上所述,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各个设计环节均融入用户体验设计的理念,基于剧本引导流程为用户营造各个场景的用户体验。使产品能够满足用户各种层次间的需求,也是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其被市场接受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正刚,刘恒丽,余竞超.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的电冰箱概念设计[J].包装工程,2011.32(8):34-35.

[2]余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剧本导引[M].台北:2001.5.

[3]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1

论文作者:周湘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智能厨房饮食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_周湘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