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滑坡的青岛市幼儿教育,现在大有改观,全市学前幼儿入园率达——89%。原因在于——承办制:企业办幼儿园走出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岛市论文,幼儿教育论文,学前论文,率达论文,滑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幼儿教育事业曾一度滑坡的青岛市现在完全变了样。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已达到89%,提前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目标。
青岛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企业办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相当高,达47.3%。前几年幼教事业滑坡,问题主要出在企业撤销幼儿园方面。现在提前达标,也主要是在企业推行了一项办园改革措施:承办制。
这项制度包括改革企业办园管理体制和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两项内容,明确厂园双方责任,做到自主办学。它要求企业为幼儿园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负责设备更新;保证幼儿园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教职工的正式职工身份不变、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不变;帮助幼儿园消化富余人员。要求幼儿园通过实行园长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做到开门办园、自负盈亏,幼教质量和办园效益双丰收。
在这项改革出台前,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办幼儿园退休人员实行养老保险统筹,按企业办小学教师的待遇对待幼教教师等;对包括企业幼儿园在内的全市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并规定类别同幼儿园收费标准挂钩,随教学质量上下浮动;对全市幼儿园长及教师资格重新进行审定,对审查不合格的124名园长和452名教师作出辞退或别的安排;允许全市一、二、三类幼儿园以质论价,按成本收费,保证幼儿园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要求未办或不愿办幼儿园的企业通过职工子女入园必需交纳代办费的形式,使其与办园企业同时承担办园的经济和社会责任。
按成本收费适用于青岛市所有的幼儿园,从1992年开始启动,分两个阶段实施,1994年全部到位。全日寄宿制幼儿园交费包括管理、保育、杂费3项。一类园人均月交142元,二类园交124元,三类园交104元。据1994年统计,全市城市250所幼儿园年增加幼儿教育经费3000万元。为便于宏观调控并鼓励奋发上进,市政府还规定从代办费中,提取10%的份额上缴市财政,列为预算外专项资金,作为学前教育发展基金,同时,允许一、二类幼儿园从与三类园的类别收费差额中提取10%作为园长奖励基金。
改革以来,青岛各企业的幼儿教师普遍反映“承办制好”。因为实行这项改革制度后,无论集体和个人,都不再为幼儿园的生存焦虑,利益也不再会受企业盈亏影响。办得出众的幼儿园不仅可以提高类别,增加知名度,还可以吸引家长送子入园,扩大招生,增加收入;工作出色的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多得奖金,提高收入水平,还可以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一般幼儿园人均月工资,高出本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二三十元,办得好的每月甚至可以高出四五十元。昔日在企业幼儿园里比较普遍存在的上班做私活、提前关园门、以管代教、侮辱孩子、体罚幼儿、越懒越光荣等歪风邪气被竞争机制一扫而光。
承办制也为青岛企业家们认可。这不仅因为从实施这项制度以后,企业不必为幼儿园教职工每年支付几万至十几万元的工资和奖金,而且,“婆婆妈妈”吵吵嚷嚷的事也销声匿迹。全市不同的企业都感到“松了一个大包袱”。青岛市亏损大户第二印染厂,自实行承办制后,厂办幼儿园的21名保教人员不仅做到用办园收入自己养活自己,还用盈余的资金,为幼儿园添置彩电、录像机、吸尘器和日常用品。
二
青岛市在企业推行幼儿园承办制,是顺应形势做出的选择。
在我国,教育被分为义务和非义务两大类进行管理。虽说幼儿教育划在非义务教育这一类,但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建国以来,人们一直把它视为一项纯福利事业。儿女入园受教育,由政府或企业包揽费用,始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认识上的错觉从客观上把幼儿教育划入了义务教育的类别。对此,各级政府也是默认的,并在价格政策方面保护这种错觉,将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定到成本线以下,这造成了幼教事业越办越艰难。青岛市教委负责人说,在实行承办制前,每1个幼儿园每月要为学生倒贴入均三四十元。不算房舍维修、添置设备这些开销,1个中等规模的幼儿园,每年至少要倒贴几万至十几万元经费,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负担。
而且,与没有办园的企业相比,办有幼儿园的企业更觉得吃亏。青岛市国际海运公司的分析最能反映这部分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的心态。海运公司幼儿园的60几名幼儿中,本企业职工的子女仅有8人,企业却要为这8个子弟配备12名教职工,每年支付十几万元经费。他们说,如果将幼儿园的房屋出租,每年少说可以收入四五十万元,然后从中提取8万元补贴这8个职工的子女上幼儿园,不仅职工高兴,企业也轻松。在过去,企业即使有此心,也无此胆。现在,有《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保护,对吃亏赔本的事,企业可以不做。在这样的形势下,单靠行政手段要求企业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就很难行得通了。即使可以奏效,也必然难以持久。并且会影响企业顺利“转制”。正因为如此,在相当多的省市,至今不能有效地刹住企业关停撤销幼儿园之风。
相比之下,青岛市通过改革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幼儿教育事业面临的新问题。这主要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他们认为,“工业企业改革向教育事业既提出了新课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绝不能坐失良机,让教育事业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受挫折。”提出凡幼儿园采取改革管理体制办法,继续办好;对未办园企业的职工子弟入园,坚决支持教委向这些企业收取代办费;对涉及改革成败的关键性措施按成本收费的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对入园费进行合理分流,一部分由办园企业负担,一部分交幼儿家长所在单位负担;单月让幼儿父亲所在单位负担,双月要幼儿母亲所在单位负担。最后落到每一个企业和幼儿家长肩上的负担已不太重。青岛企业界和市民普遍认为,按成本收费完全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