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根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阶段论文,浅谈论文,根源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历史根源要追溯到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的那段历史。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但从16世纪起,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特别是17、18世纪,中国在清王朝封建专制的桎梏之下停步不前时,世界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1688年确立君主立宪制,从而正式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此后的百余年中,当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正经历所谓“康乾盛世”之时,新兴的英国资产阶级却以政权为杠杆,不遗余力地推行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土地政策、税收和贸易政策,特别是对外殖民政策,不断地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大国内外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发展到80年代,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产业革命迅速遍及机器制造业、冶铁业、采掘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部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荡涤着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更推动着产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初汽船的发明、蒸汽机车的使用,使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而交通运输业的突进,又进一步推动整个工业的全面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已完成产业革命,法、美等国主要工业部门也都采用了机器生产。所以,雅片战争前夕,正当清王朝在封建主义轨道上彷徨徘徊时,西方列强经过产业革命,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本来,古代中国在明清之际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迟早会依靠其自身的力量走进资本主义的近代社会的,但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还未来得及突破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而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社会脱出了由其自身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缓慢转变的常轨,而开始了在外力压迫下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沦丧。此后,每发生一次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就多增加一份屈辱,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就越陷越深。中国社会终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成了一个表面上独立而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全面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解体,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封建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正在发展起来的买办资本的剥削和原先早已存在的城乡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明显的优势。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它一开始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
来的,它的力量很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还由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而且非常落后。辛亥革命前夕的1910年,世界钢产量总计6028.3万吨,美国占44%,德国占23%,中国仅占0.08%,美国和德国分别为中国的529倍和273倍。1911年,美国和德国拥有的铁路里程分别为中国的60倍和6.2倍。中国的轻工业同样无法与西方国家相匹敌。以棉纺工业为例,1910年,英国拥有5373万枚纱锭,美国1947.2万枚,德国1005.8万枚,日本为210万枚,中国仅有49.7万枚。这些对比数据,足以表明中国工业落后之状况。在世界日益联成一体的情况下,中国与西方国家距离如此之大,这不仅关系着中国在近代文明中的地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一个古老民族的生存。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辛亥革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发展工业的热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而掀起的大规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也有力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进入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2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8年中新增资本1.3亿元以上,相当于过去50年的总和,中国的轻工业有相当的发展。遗憾的是,这种兴旺景象不过是昙花一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中国民族工业立即由暂时的发展转为萎缩和萧条,而且即使是“黄金时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小厂多、大厂少,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慢,不能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封建经济还占绝对优势;在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还保留着许多封建因素;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独立、民主、富强的问题始终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过程中,他们上下求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向西方学习,传播西方文化,“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但这都是梦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中国造就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任意掠夺和控制的殖民地,要想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历来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反对和破坏。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政治不能进步,经济不能发展,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十五大报告语)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最后找到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拯救中国,并且从此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发展本国经济,建设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已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但新中国继承下来的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与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加上长期战乱摧残,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达70%,工业总产值仅30%,而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旧中国的工业不但比重小,而且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生产资料工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机械工业实际上是修理装配业,机器设备大多依靠进口。工业布局极不合理,7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少数城市,内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现代工业。交通和通讯设备极为落后,运输能力受到严重破坏,铁路从1876年到1949年的73年间仅修2.2万公里,勉强能通车的只有一半,而主要干线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有1/3不能使用。农业生产仍是手工操作,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自然经济十分强固,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占绝对优势。表明社会主义经济不论在城市和农村都已成为主体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已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1957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已达45%。主要工业产品增长很快,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我国有了自己的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农业生产年均增长4.5%。交通运输、邮电以及商业、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事业都有很大发展。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而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又深深地影响着今天,成为我国今天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可是,由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从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地区间发展又不平衡。所以,至今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它具有连续性。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决定了我国现在的经济、技术、文化的低水平,决定了我们在短时间里虽然取得了各方面的长足进步,而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决定了我国从历史的基础和根源上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是初级阶段,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
要摆脱落后,实现富强,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算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这一历史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才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还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制订规划,确定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决不能动摇执行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坚定性,要妥善解决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封建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