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孩子学说话,不论说得多模糊,父母都给以热烈的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口语。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奥秘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能允许失败。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世上有没有这种事?绝对没有。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激励。不管面对多差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应该相信学生“行”,赏识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
一、赏识性评价的实施
我们的绿色课堂的宗旨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说绿色课堂的精髓就是尊重生命,赏识生命,成就生命。
那么在绿色课堂五部曲的各个环节,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赏识性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教室里不允许吃东西,当然有学生会偷偷的吃,一次,一个学生可能是在教室里吃东西了,他同桌的同学,当着他的面就跟我说谁谁在教室吃东西了,起初我有点惊讶,这要是在高中,有事了学生之间不包庇就是好的,哪会报告老师啊。初一的学生能报告老师,除了孩子比较正直外,也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
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赞赏都能给予学生鼓励,赏识的方法很多,有赞许的眼光或微笑、手势(如竖大拇指)、口头表扬、恳切的鼓励、物质的奖励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方法。
二、赏识性教育不是万能的,有利也有弊,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要一起使用。
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制地对学生的一切都去赏识,学生的心理感觉与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甚至可能导致“赏识依赖症”。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根据需要进行真实的表扬、鼓励。而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任何良好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同时,赏识性评价还要适度性 。“适度”是指进行教学激励的限度既要符合学生取得学习成绩与付出努力的大小,又要注意现有的能力和能够开发的潜在能力。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要一起使用。
课堂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关切的爱抚,一句赏识的话语,都足以让孩子们怦然心动,喜不自禁。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课堂评价一旦找到合适支点,其功效是难以估量的。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就要多了解学生。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赏识性课堂评价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它情趣盎然的表达,精僻微妙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独特新颖的点评,能把学生带进美妙绝伦的精神天堂。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心交汇的桥梁,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学生就会因为赏识而快乐,因为赏识而发展,因为赏识而优秀。
论文作者:刘巧如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都是论文; 课堂论文; 家长论文; 评价论文; 老师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