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三个不同时期的全球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期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列宁虽然也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没有明确地提出和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是也有着极其丰富的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思想。研究列宁全球化思想是当代全球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列宁围绕世界历史时代和全球化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
一、列宁早期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论著中的全球化思想
以1914年为界,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可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1895年至1899年写成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是列宁当时有关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一系列著作的典型代表。在他早期的这些著作中,蕴涵着大量关于世界历史即经济全球化的思想。
第一,西方资本主义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列宁也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把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征服与融合看做是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存规律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阶级本质。他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1](P547)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这种特性,在改革后的俄国已经非常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并且在继续表现出来。这说明,到19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这一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已卷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旋涡。正如他所说:众多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资本主义现时已经是俄国经济生活的基本背景”[2](P88)。幻想走其他道路就是一个天真的浪漫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俄国通过村社来实现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彻底丧失。列宁的科学论断粉碎了民粹派认为村社农民未被资本主义触动,村社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基础的谬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需要广大市场的。列宁看到了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这除了市场本身能够无止境地发展的原因之外,历史条件和其他条件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条件主要有三:其一,商品流通超出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广阔发展。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只是超出国家界限的广阔发展的商品流通的结果。因此,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也没有这样的国家。”其二,较发达生产部门的资本的全球化转移。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为不知道的市场而生产的各个生产者的孤立性,这种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比例的相适应经常遭到破坏。彼此互为‘市场’的各种生产部门,不是平衡发展,而是互相超越,因此较为发达的生产部门就寻求国外市场。”其三,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和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是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和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企业必然超出村社、地方市场、地区以至国家的界限。因为国家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已被商品流通所破坏,所以每个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的自然趋向使它必须寻求‘国外市场’。”[1](P49-50)列宁认为,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向其他地区扩张,通过移民开垦世界上新的地区,并建立殖民地,把未开化的部落拉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在俄国,资本主义的这种意图在边疆地区一直表现得特别突出。”[3](P77)俄国边疆地区等国内市场已被卷入世界市场旋涡。
第二,把全球经济联结成统一的整体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第八章第六节“资本主义的‘使命’”的标题下写道:“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1](P549)这就是说,列宁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提高社会化程度,这种提高包括使生产社会化由一国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他明确指出:“这种社会化不限于某个村社或某个公众的范围,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超出一国的范围。”[4](P208)资本主义的这个历史使命是由资本具有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扩张性的制度,这种扩张对世界经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联系起来发挥了最巨大的推动作用。“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1](P50)
第三,俄国革命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列宁看到了资本统治和工人运动的国际性,认为俄国工人运动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一部分。他提出统治工人的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联合和团结都不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观点,认为:“这种联合已经不是一个村社或一个区域的狭隘范围内的联合,而是全国甚至各国某一阶级的一切代表的联合。”[4](P182)列宁在《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中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俄国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当‘老马’(工人阶级)觉醒到自己是人的时候,——这种觉醒有极大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了它一切牺牲都是正当的——这种觉醒不能不表现为狂暴的形式。”[2](P348-349)这是因为:“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革命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即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反动势力的最强大的堡垒,就会使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5](P26-27)就是说,俄国在当时已经成为欧洲宪兵,是一切反动势力的经常的和最可靠的支柱,充当了压迫欧洲,乃至压迫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工具,把俄罗斯人民弄到如此可耻的地步。
二、列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论述帝国主义的著作中的全球化思想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是列宁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思想的代表作,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世界历史观和全球化思想,应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一起看做是集中论述世界历史理论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原生形态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世界历史发展到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形成的时代。列宁从政治关系的层面提出了划分世界历史时代和发展阶段的标准和方法,这就是判别哪一个阶级居于时代的中心。他说:“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会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6](P143)根据以上的分析,列宁实际上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所处的发展阶段总的概括为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把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联系乃至全球经济的整体作为理论考察对象,在该书中,列宁不仅多次使用“世界性”、“世界历史”、“世界体系”、“世界革命”、“全球”、“国际化”等概念,还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垄断”、“资本输出”、“国际垄断同盟”、“殖民政策”等诸多有关世界历史时代的新的特定范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等世界历史观概念,这就是: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从而“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4](P578-579)。
第二,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剥削、侵略性质与不平衡结构。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资本垄断的趋势跨越了国界,在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作了深刻揭示,他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眼看着自由竞争开始转化为垄断,这种竞争造成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又用更大的生产来代替大生产,使生产和资本集中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从中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着垄断,即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以及同它们相融合的十来家支配着几十亿资金的银行资本。”[7](P400)这是列宁在这篇著作中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最为经典的论述,他指出了全球化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根本特征,看到垄断使生产社会化由一国扩展到全球范围,即日益国际化、全球化,而且指出由工业资本垄断的全球化发展为金融资本垄断的全球化的本质。他说:“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紧紧接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和意识,可以说是把他们拖进一种完全的竞争自由向完全的社会化过渡的新的社会秩序。”[3](P593)这里说的“最全面的”、“完全的”应该指的是全球范围的社会化。列宁把整个资本主义看做是一个“千丝万缕的密网”,即有着各种密切联系的全球化密网,然后具体分析其中的金融资本的密网。他看到:“金融资本的密网可以说是确实布满了世界各国。”[7](P380)列宁论述了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资本全球化的影响,指出:“资本输出在那些输入资本的国家中对资本主义发展发生影响,大大加速这种发展……也一定会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7](P378-379)也就是说,资本输出及其全球化趋势在全世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帝国主义阶段还形成了高度垄断化、政治化、军事化发展趋势,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暴力战争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列宁指出:“资本家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的基础上……各个政治同盟、各个国家在从领土上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争夺经济领土’。”[7](P389)也就是说,几个资本家的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同时,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也在政治上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不仅是一个世界剥削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分赃的世界扩张与战争体系。帝国主义使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平衡的发展结构:占主导地位的核心国家与受其剥削的不发达的边缘地区(基本上是前资本主义时期,但在不同的程度上存有资本主义成分),产生了全球化总体性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列宁结合全球化的新发展进一步剖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关系。根据列宁的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体系实质上是帝国主义主导型的国际关系,这种国家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金融资本成为统治全世界的力量,国际垄断同盟影响乃至左右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及剥削民族与被剥削民族间的矛盾构成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造成了国际关系的周期性变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国际政治间形成互动机制等。
第三,帝国主义时代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全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几个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8](P829)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造成的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实际状况,得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的科学结论。他明确指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造成革命形势,激起群众的革命情绪和革命风潮等方面的世界历史作用,大大促进世界历史向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发展。“目前所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即帝国主义时代——引者注)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9](P80)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坚持认为: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的发展,俄国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主义就是由大工业造就“世界历史”即全球化的必然结局。在认真分析世界历史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一国革命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序幕的科学论断;在深刻考察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的科学论断。由“西方中心论”到“东方国家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论的重大发展。他主张一国不能全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但一国却能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三、列宁十月革命后关于苏俄与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著作中的全球化思想
列宁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方法论,基于全球化进程与俄国当时实际的分析,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开端和核心,以《论我国革命》为代表,在晚年形成了一整套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新思考,提出了关于“两制共存”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思想。
第一,世界历史进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共存”的时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世界历史时代提出了新的划分,指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共存”的世界历史时代的现实性和长期性。他说道:布尔什维主义成了世界现象,工人革命风起云涌……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是两个营垒在全世界范围内完全有意识地互相对峙着。但是,列宁又认为:“整个世界正在融合为一个单一的经济机体……”[6](P294)“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中。一方面是殖民地国家,它们还不能帮助我们;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形成了某种均势,很不可靠的均势。但我们还是应当考虑这个事实。我们要生存,就不应当闭眼不看这个事实。或者是立刻战胜整个资产阶级,或者是向他们交纳贡赋。”[10](P51)列宁主张,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因社会主义及其体系的出现而遭到破坏,相反,社会主义要继续推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继续全球化发展的步伐,只是在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进步潮流中,改变发展的性质和形式,避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弊端和缺陷,使全球化发展逐步由资本主义主导变为由社会主义主导,而促使这种改变的将不是战争,而是和平竞赛和综合实力对比,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第二,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加强与文明世界的联系是苏维埃俄国生存和巩固的首要前提。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要做生意,他们也要做生意。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是推动不同制度国家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基础。在1921年12月的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列宁进一步向邻国及其他国家提出在和平与合作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的倡议。列宁看到了世界经济的魅力: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所以,在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经验时就判断出,资本主义国家离不开俄国,就像俄国离不开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这根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共同的世界经济联系造成了这种经济联合的态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社会主义政权可以利用的矛盾和缝隙。1921年4月11日,列宁在全俄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关于租让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11](P167)这就是说,列宁认为,在资强社弱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必须融入而不是游离于全球化大潮之外,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把自己放在世界或全球之外,孤立地、封闭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列宁尊重全球化发展规律,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提出“利用商品货币”这样一些在过去看来与旧的资本主义经济有密切联系的经济术语。列宁对全球化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第三,租让制是恢复和加强中断了的世界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1920年11月23日,人民委员会批准了列宁等人起草的租让法令,法令体现了列宁的全球化思想。该法令指出,实行租让制是“为了广泛采用这种恢复和加强共和国和整个世界经济的生产力的方式”[12](P301)。列宁通过苏维埃政权向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租让计划,对建立统一的世界经济基础上的这一普遍规律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列宁针对资本家、资本主义列强说:“我们向你们提出一个世界性的纲领时是从世界国民经济的观点来考察租让问题的。”[13](P73)这说明,列宁把租让建议本身看做恢复中断了的世界经济联系的方法,也就是重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法。他强调指出,虽然苏维埃国家疲惫不堪,经济破产,工业被破坏,但正是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向全世界提出恢复世界经济的计划,而在战争中获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战败国掠夺性的条约,这些条约却破坏了国际经济联系。列宁指出:“于是俄国现在出现在全世界的面前了,它声明:我们正着手恢复国际经济,这就是我们的计划……我们再从反对资本主义这一方面来考察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经常说,我们要把全世界建立在合理的经济基础上……”[13](P72)列宁认为,这种世界国民经济的观点及其客观要求,应当在苏维埃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即世界经济体系的这两个不同环节之间开展的贸易联系中得到实现。他在同美国一家报纸的记者谈话时指出:“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同资本主义国家有无限制的生意往来,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不能这样做。”[14](P165)租让政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又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第四,外贸垄断制是苏维埃俄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列宁基于对当时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深刻认识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国与国之间贫富悬殊惊人的时代,任何关税政策都不会有效果。……任何一个富有的工业国都能够把这种关税保护完全摧毁。”而“布哈林关于关税政策的一切议论,实践上无非是使俄国工业完全失去保护,在一层薄薄的面纱的掩盖下改行自由贸易制”。所以,“在帝国主义时代,除了对外贸易垄断制以外,任何切实有效的关税政策都谈不上”。“在目前俄国的条件下,任何别的贸易保护主义都是完全虚假的、纸上空谈的贸易保护主义。”[15](P330-332)因此,“不能搞自由贸易:这意味着俄国的灭亡。”[16](P248)由此可见,列宁将维护外贸垄断制问题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说明的是,列宁反对自由贸易,不仅不是违背全球化潮流,而恰恰是对资本主义主导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经济风险的规避,是在帝国主义垄断条件下对资本全球化的有效的应对之策。
标签:全球化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俄国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