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66035
摘要:目的:研究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病患者79例纳入本次研究,按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2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实施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牙周病、效果、安全性
牙周病主要指的是出现在牙支持组织中的疾病,包括牙龈病及牙周炎等。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可导致牙周组织出现长期慢性感染,造成患者牙周附着丧失、牙周组织损坏等。因此需要及时治疗,但常规治疗对深层牙周组织重建将会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病患者79例纳入本次研究,对其中4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另39例患者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发现对牙周病患者实施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现将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报告至下文。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病患者79例纳入本次研究,按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9:21,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2.36±3.14)岁。实验组(3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9:20,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2.34±3.12)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及年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消炎、清理缝合伤口,拆线等,也就是采用牙周改良切口治疗患者,对患者病变区域充分暴露,刮出炎性肉芽感染组织,用生理盐水及5%枸橼酸清洗伤口,保持牙根面凭证,清洗伤口对其缝合[2]。实验组患者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具体如下:作切口,对龈乳头保留,水平切口向患牙近远中方向延伸1个牙位,对牙槽骨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对牙龈瓣全层分开,充分暴露牙槽骨缺损,及邻近骨质区域。将根面牙结石彻底刮干净,去除其中的肉芽组织,保持根面平整,并对伤口进行冲洗,止血。适当修剪引导组织再生材料,全部覆盖牙槽骨缺损区域,并超过缺损边缘3mm[3]。材料应紧贴缺损区周围骨质,避免发生折叠。复位牙龈瓣,注意其需要完全对引导性组织再生材料进行覆盖。最后对龈乳头实施褥式缝合。将凡士林油纱覆盖在外层,并覆盖牙周塞制剂对创面进行保护[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效果分三个等级,即显效(HPD<1mm,无法实现水平探入操作,X射线检查显示根分叉密度及阴影面积显著减小)、有效(HPD减少,X射线显示根分叉阴影面积减小)、无效(HPD未出现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4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占17.50%。实验组39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例,占2.56%。经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牙周引导组织性再生术是在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膜材料所起到的屏蔽作用,阻碍牙龈上皮组织细胞在愈合时与根面产生结合,并促使牙周损伤部位再次重建及再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材料,可以使得骨质再生过程得到有效引导,其骨诱导活性十分显著,促使新骨在治疗早期快速形成。这项技术为恢复牙周损伤部位提供了空间,可以与根面形成牢固的附着力[5]。牙周引导再生术应用的再生膜可以引导牙周膜细胞向根面移动,有明显的趋化作用。这项技术应用后增生的牙周膜细胞不仅有磷酸酶活性,并且可以生成骨蛋白,同时还可以生产出骨吸收抑制因子,因此有着促使骨生成及抑制骨分解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起到良好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术前需要合理选择适应症,术中注意将牙龈瓣完全覆盖引导性组织材料等。本次研究中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病患者79例纳入本次研究,对其中4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另39例患者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发现常规治疗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77.50%,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实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牙周病患者实施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戴泓.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69-170.
[2]严臻.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192-193.
[3]彭海艳.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02:73-74.
[4]陈海,曲丰江,雷劲.GTR联合骨瓜提取物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03:120-123.
[5]邓蔚.Bio-oss胶原质及Bio-gide胶原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04:17-18.
论文作者:陈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患者论文; 牙周病论文; 组织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