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陶兰[1]2008年在《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席夫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H.Schiff于1864年首先发现而得名,是通过醛与胺的缩合反应,生成具有甲亚胺基(azomethine)的产物R1R2C=NR3(R1,R2,R3,分别为H,烷基,环己基,芳香基或杂环),许多学者往往把形成的缩合反应产物中含有>C=N-一类称之为席夫碱,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仍在不断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推陈出新,特别是在其合成结构与应用等方面均不断有引人注目的进展。席夫碱合成相对容易,能够灵活的选择各种胺类及带有羰基的不同醛和酮进行反应,改变连接的取代基,改变给予体原子本性及位置,可开拓出许多从链状到环合,从单齿到多齿,性能不同,结构多变的配体,而且它还容易与大部分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席夫碱型大环配体,由于其配合物具有优越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的惰性等特点,使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因而得以较快的发展。席夫碱长期受到重视,因它的基本结构中含>C=N-结构,其杂化轨道上的N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所以赋予它重要的化学与生物学上的意义。此基团左右又可引入各类功能基团使其衍生化,从而在应用上独具特色。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活性,近年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结核、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合成、生化反应(如酰胺基转移、脱羧、缩合、β2消除及外消旋反应)、催化、生物调节剂、热敏或者压敏材料中的染料、聚合物改性、分析试剂、螯合剂等方面。本论文主要是以胱氨酸、L-半胱氨酸为底物,与直链醛、芳香醛合成了席夫碱型非大环化合物L1、L2和席夫碱型大环化合物L3、L4、L5、L6、L7、L8;并且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质谱、元素分析对各种反应的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

庞宏伟[2]2009年在《新型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溶液配位化学研究》文中提出Schiff碱配体由于在合成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配位能力,它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化学、医药、催化、电化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颖的性能,因而Schiff碱化合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叁个方面:(一)以烷氧链桥连水杨醛为基础合成了两类席夫碱化合物1.合成两种含吡啶环的链型席夫碱化合物:5,5'-(乙基-1,2-二基二氧)-二-((2-(吡啶-2-亚铵基)甲基)苯酚)、5,5'-(正己烷-1,6-二基二氧)-二-((2-(吡啶-2-亚铵基)甲基)苯酚),并通过核磁谱、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2.合成烷氧链桥连的新型手性大环Salen化合物,并通过核磁谱、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分析了由于烷氧桥链长度不同对大环Salen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并对它们的谱学性质进行了对比探讨。(二)以间苯二酚和二乙烯叁胺为原料,经缩合成环作用得到一新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_5。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X-单晶衍射技术等多种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分子的大环结构中形成了四个N~+-H…O~-离子型氢键,化合物分子呈现为一四边形结构框架,两个相互平行的苯环间存在较强π-π相互作用。(叁)利用UV-vis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_5与过渡金属离子Cu(Ⅱ)、Zn(Ⅱ)在溶液中配位反应进行跟踪考察,进一步了解体系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王凤勤, 赵斌, 鲁凡利[3]2001年在《含吡啶环的双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由 2 ,6 -二甲基吡啶和水杨醛为基本原料 ,经氧化、酯化、还原、磺酰化、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二醛基化合物 ,然后二醛基化合物又与间苯二胺反应得到了间苯二胺的希夫碱大环化合物 .这 2种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 .

刘爱华[4]2004年在《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工作是近30年才逐渐开展起来的,由于大环配合物与人体内的某些重要生物酶的结构相似,有望在仿生化学、环境保护、新材料和新医药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该领域发展迅速,已成为与经典的非环配体同样重要的研究领域,是近代配位化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特别是Schiff碱型大环配体,由于其配合物具有仿酶催化活性及优越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的惰性等特点,使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因而得以较快的发展。其中含四个氮原子席夫碱大环化合物已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之一。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四氮杂大环席夫碱配体与天然卟啉环非常相似,对小分子如O_2、CO、CO_2等都有较强的键联能力,作为模型化合物,可以进行生物模拟,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金属蛋白质及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其二是这类化合物在作为催化剂、萃取剂、导体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大环配位化学的发展,与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合成方法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合成大环配体及配合物的方法有直接合成法,高度稀释法及模板法。本论文就是基于这叁种方法合成了几种大环化合物,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部分综述了Schiff碱大环配体和配合物研究的历史及近期发展,就几种典型的合成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并阐明了大环化合物的研究意义,同时提出了合成该类化合物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为大环前驱体的合成。由于原料价格昂贵,本实验室采用液相和固相研磨两种方法进行自己合成,其中低热固相法是合成该原料的一种新方法,即在室温下用纳米级γ-MnO_2通过研磨来氧化2,6-二羟甲基对甲苯酚得到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无溶剂污染,产率较液相法高等优点。 第叁部分为大环化合物的合成。采用高度稀释法直接合成了大环多胺配体BDBPH;采用直接合成法液相中合成了大环配体TDDPD,并培养了单晶;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大环配合物双醛缩双邻苯二胺合铜,为合成大环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部分是苯并咪哇类物质的合成。合成了一种新型双苯并咪哇类化合物。我们采用红外、紫外、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及元素分析、透射电镜,XRD、X-衍射等手段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确证。

邓雅欣, 欧敏, 王芳芳, 朱必学[5]2013年在《[2+2]和[1+1]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文中认为本文以2,2-二[5'-(2'-甲酰呋喃基)]丙烷(1)分别与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2)和N,N'-(3-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进行缩合,得到[2+2]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1+1]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2,并采用元素分析、1H NMR、IR和质谱手段对Schiff碱大环化合物L1和L2进行了表征。

胡鹏, 郭思颖, 张奇龙, 张云黔, 朱必学[6]2013年在《新型[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在硫酸催化作用下,采用前体二醛1,7-二(2'-甲酰苯基)-4-氮-1,7-二氧-4-(4'-对甲苯磺酸基)庚烷(1)和1,7-二(2'-甲酰苯基)-1,4,7叁氧庚烷(2)与二胺化合物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分别进行缩合,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4和5,并用元素分析、1H NMR、IR和质谱等对大环化合物4和5进行表征.同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2个前体和2个Schiff碱大环的晶体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2个大环化合物分子中,分子内氢键作用导致整个分子呈现为一扭曲"8"字形构型,分子内一对苯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其分子的扭曲结构.其紫外研究结果显示,大环化合物4和5对镧(III)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张文龙[7]2017年在《含酰亚胺基的席夫碱大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阴离子在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设计、合成对阴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的人工阴离子受体,并开展其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备受关注[1-5].脲基含有两个酸性的NH基团,可同阴离子进行双重氢键协同作用,是一类良好的氢键供体[6]。基于此,本文设计合成了结构新颖具有一定结构刚性的含脲基单元的[1+1]Schiff碱大环,通过单晶培养及X-衍射分析,获得大环分子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将其用于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并考察其对甲醇分子的吸附性能。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如下:一、含脲基的前体二胺的合成及表征分别从间硝基苯甲酸、间苯二甲酰氯分别合成得到前体二胺化合物1,3-二(3-胺基苯基)脲(A1)和二胺N,N'-(3-胺基苯基)-2,6-二脲基苯(A2),并采用1H NMR、红外等手段对二胺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及结构表征。二、具有一定结构刚性的前体二醛的合成及表征以水杨醛为原料,分别合成得到前体二醛化合物1,3-二(2-甲酰基苯氧基)-2-丙醇(B1)和5,5'-亚甲基双水杨醛(B2),并采用1H NMR、红外等手段对二醛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及结构表征。叁、含脲基的席夫碱大环的合成及表征通过1,3-二(3-胺基苯基)脲(A1)和1,3-二(2-甲酰基苯氧基)-2-丙醇(B1)缩合作用,合成得到了[1+1]Schiff碱大环L_1;通过N,N'-(3-胺基苯基)-2,6-二脲基苯(A2)和5,5'-亚甲基双水杨醛(B2)缩合作用,合成得到了[1+1]Schiff碱大环L_2。采用1H NMR、红外、MS等手段对目标大环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四、席夫碱大环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质及对甲醇吸附性能的研究1、采用UV-vis吸收光谱滴定技术分别考察了大环L_1和L_2对主体大环与系列客体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1+1]Schiff碱大环L_1对AcO-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并获得了识别反应的配位比为n=1、平衡常数K=3.88×104L·mol-1及反应的摩尔结合焓ΔrHm=(-12.86±0.3)kJ·mol-1、摩尔结合熵TΔrSm=15.18kJ·mol-1,经计算得到摩尔结合自由能ΔrGm=(-28.04±0.3)kJ·mol-1等热力学参数信息。同时,[1+1]Schiff碱大环L_2对系列阴离子识别作用的初步尝试表明,其对AcO-、HSO4-、H2PO4-均分别表现出一定的识别作用,获得了L_2与HSO4-阴离子识别反应的配位比为n=1、平衡常数K=2.18×104 L·mol-1.2、进一步测定了大环L_1对甲醇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席夫碱大环L_1的对甲醇的最大吸附量为2.84 mmol·g-1。

马丙水[8]2005年在《Roboson型大环前驱体及其配体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工作是近30年才逐渐开展起来的,由于大环配合物与人体内的某些重要生物酶的结构相似,有望在仿生化学、环境保护、新材料和新医药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该领域发展迅速,已成为与经典的非环配体同样重要的研究领域,是近代配位化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特别是Schiff碱型大环配体,由于其配合物具有仿酶催化活性及优越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的惰性等特点,使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因而得以较快的发展。其中含氮原子席夫碱大环化合物已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之一。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氮杂大环席夫碱配体与天然卟啉环非常相似,对小分子如O_2、CO、CO_2等都有较强的键联能力,作为模型化合物,可以进行生物模拟,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金属蛋白质及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其二是这类化合物在作为催化剂、萃取剂、导体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大环配位化学的发展,与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合成方法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合成大环配体及配合物的方法有直接合成法,高度稀释法及模板法。直接合成法由于线形多聚往往成为优势反应,在多数情况下,很难分离出理想的大环产物。高度稀释是大环合成中应用得较多的合成技术。运用该技术合成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可尽量减少线形聚合物的生成,而有利于形成环系化合物。尽管如此,该法产率很低,加之操作上的麻烦,其应用受到了限制。60年代初,Jager等首先用过渡金属离子促进β-酮亚胺与二胺的关环反应,高产率地得到Schiff碱型大环四胺配合物。经研究发现,金属离子之所以能促进环化反应,是靠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把反应基团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使之容易进行下一步的环化反应,另一方面它也能稳定生成的大环。本论文就是基于这叁种方法合成了几种大环化合物,具体工作如下:

张奇龙[9]2008年在《含β-酮亚胺的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配位化学研究》文中认为席夫碱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催化、电化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颖的性能,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近年来,席夫碱配体由单齿发展到多齿和大坏,过渡金属的席夫碱配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研究前景,如氧化还原、催化、荧光材料以及生物体系的化学模拟等。以自组装战略为基础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化学是目前国际化学界最跃、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亦是合成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β酮亚胺的新型Schiff Base化合物;研究它们与金属离子的自组装化学:合成了33个新型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并通过红外、核磁、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结构。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如下:一、用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再与2,5-二巯基-1,3,4-噻二唑进行成环作用,得到了两个新型的含杂原子的席夫碱大环化合物,并用合成大环的中间体Schiff-base配体L和Ni~(2+),Cu~(2+)离子反应,得到4个单核的Schiff-base配合物单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等对合成得到的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二、合成了一系列以乙酰丙酮、苯甲酰丙酮为端基的柔性Schiff-base配体,并以之同金属离子Co~(2+),Ni~(2+),Cu~(2+),Zn~(2+),Ag~+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17个单核和聚合型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等对合成得到的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叁、合成了一系列以乙酰丙酮、苯甲酰丙酮为端基的手性环己二胺桥联的Schiff-base配体,并以之与金属离子Mn~(2+),Co~(2+),Zn~(2+),Ag~+,Cd~(2+),La~(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12个多核型、大环型、聚合型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等对合成得到的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欧敏, 邓雅欣, 王芳芳, 朱纯, 张奇龙[10]2013年在《大环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对镧(Ⅲ)离子的识别研究》文中认为在Ba2+离子诱导作用下,采用前体二醛1[1,2-双(2'-甲酰苯氧基)乙烷]和前体二胺2[间苯二酚-双(4-胺基苯基)醚]进行缩合,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3,进一步将大环3还原得大环4,用1H 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大环3和相应的还原产物4的晶体结构.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大环3的分子呈折迭结构,4表现为扭曲的非迭结构.采用UV-vis光谱技术,对大环与系列稀土离子的键合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环化合物3对镧(Ⅲ)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进一步采用Job法确定了大环3与镧(Ⅲ)离子配位作用的键合比为1∶1,键合常数为7.59×103.

参考文献:

[1]. 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D]. 陶兰. 吉林大学. 2008

[2]. 新型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溶液配位化学研究[D]. 庞宏伟. 贵州大学. 2009

[3]. 含吡啶环的双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王凤勤, 赵斌, 鲁凡利.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 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刘爱华. 新疆大学. 2004

[5]. [2+2]和[1+1]型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 邓雅欣, 欧敏, 王芳芳, 朱必学.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6]. 新型[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胡鹏, 郭思颖, 张奇龙, 张云黔, 朱必学. 有机化学. 2013

[7]. 含酰亚胺基的席夫碱大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张文龙. 贵州大学. 2017

[8]. Roboson型大环前驱体及其配体的合成与表征[D]. 马丙水. 新疆大学. 2005

[9]. 含β-酮亚胺的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配位化学研究[D]. 张奇龙. 贵州大学. 2008

[10]. 大环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对镧(Ⅲ)离子的识别研究[J]. 欧敏, 邓雅欣, 王芳芳, 朱纯, 张奇龙. 有机化学. 2013

标签:;  ;  ;  ;  ;  

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