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产业结构转型与主导产业选择_比较优势论文

西安产业结构转型与主导产业选择_比较优势论文

西安工业结构转换与主导产业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安论文,主导产业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结构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客观反映,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业结构的转换明显加快,并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1000美元时,产业结构将开始进入迅速变化时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这样的时期。而产业结构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基本因素,适时地推动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度化的方向发展,是实现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产业结构的演进发展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产业结构高度化意味着资源配置和再配置(资源的产业间转移)效率的提高和结构效益的最优化,这种最优化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转换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现有社会生产力潜能尤其是知识技术潜能而得到的。实质上就是随着科技发展和分工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发展,从而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势。

一、选择主导产业的原则

选择主导产业作为西安工业发展的重心,带动西安工业乃至整个西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必须考虑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产业演进规律,西安工业特殊结构和发展条件的影响,以及目前工业结构状况下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变动趋势;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协调和满足实现西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要求。

1.选择的主导产业必须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 具备自身发展和带动地区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主导产业就其本质特征而言,不是人为“选择”出来的,而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动”形成的。虽然个别情况下,某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对大多数潜在主导产业来说,并非一定需要得到政府在投入方面的特殊支持,只要为其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些产业就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促使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因是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需求的提高和扩大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技术的创新为产业的高速成长提供了可能。主导产业正是那些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满足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获得持续较高的增长率,并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增长有广泛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介于工业化初期与中期之间,产业结构发展处于重化工业化和提高加工深度的阶段。这就规定了现阶段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仍然属于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因此,从总体上看会导致加工工业、尤其是高附加价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工业加速发展。

强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决定作用,并不是我们一定要按照工业化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按部就班。在条件具备时,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根据我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打破发展阶段界限,选择最为适合的能够带动我国或本地区工业和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但是,人为地拔高经济发展的阶段水平,选择自身得以持续高速增长并带动地区工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尚不具备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不仅会因社会需求不足使得产业自身发展受到阻碍,而且由于与其他产业部门缺乏关联性,难以对其他产业部门和地区经济产生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而带动其持续发展。

2.选择地区主导产业必须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协调, 并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首先,国家产业结构是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国家为确保总体产业结构调整而制定的产业政策对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和约束意义,是确定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前提。地区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内部密切联系和协作、外部高度开放的生产系统,各地区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国家产业结构整体的组合效益。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根据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确定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使全国各个地区都能发挥地区优势,建立区域性主导产业和各主导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分工协作和扩大协作配套的范围和领域,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规模经济要求。

其次,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又会促使全国产业结构整体的合理化。国家产业布局是通过地区布局来实现的,各地区依据不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充分发展地区优势有利于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是各地区在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作与交流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化基础上实现的。忽视或不考虑本地区发展条件,不仅不利于实现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还会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形成地区间低水平重复设置,结果必然是加剧全国产业结构的失调,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须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充分考虑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以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为调整的总目标,实行合理的地区分工。

3.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 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区域主导产业部门作为地区产业结构的核心和结构转换的关键,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决定着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从某种意义说,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合理与否,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否,是以能否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促进该地区经济加速发展为标准,实现西安“以科技为先导,建设外向型城市”的发展战略,要求西安工业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和工业结构的调整都必须为这一发展战略的实现,建立外向型城市工业服务。

作为建立外向型城市的重要环节,必须实现西安工业的外向化,成为未来外向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这就要求西安工业必须跟上(最终赶上)世界工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换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转换的重要基础和要求,没有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促进技术进步,缩小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有助于大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提高外向化程度。外向型工业,无论是何种意义上(区域或国际)的外向化,都要求工业在资源获得和产品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区内和区外两个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西安工业、尤其是主导产业部门能够克服地处内地的不利条件,具有吸引区外资源流入和产品销往外地市场的能力,即能够更为有效使用资源和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无疑有助于提高西安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发挥西安科技优势是西安工业发展的关键和方向。

根据建立外向型城市工业的战略目标的要求,选择扶持和发展西安具备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的,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并对未来工业发展和生产技术有较大影响产业部门作为工业主导产业部门,并以此作为西安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二、西安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西安工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主导产业的确定,必须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为依据,不仅要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和发挥西安潜在的科技优势相结合,通过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促进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改造和调整西安工业结构;还要综合考虑西安工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与条件、在全国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实生产力水平下效益比较、产业关联程度及其对地区工业与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等诸因素的影响。我们可将诸多因素概括为十个方面分析。

1.工业化水平与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越是在较大区域来考虑,工业化水平与所处发展阶段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这种作用,也就越明显。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现阶段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仍是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中关联度和波及效应较高的产业部门,发展方向将是通过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提高加工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按现行行业划分,西安工业具有上述特点的产业部门主要有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

2.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已确定今后15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支柱产业,调整、改造、提高加工工业。(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国区域分工现状分析,西安工业中既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又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主要有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通信设备。

3.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带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是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基本目标之一。西安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潜在的科技实力雄厚、国防工业基础较好,而这种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冶金以及纺织等行业部门。发挥比较优势,西安工业的主导产业就应在这些行业部门和与这些行业密切关联的产业部门之中选择。特别是应选择这些行业中有利于发挥西安科技优势,并宜于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产业部门。

4.市场前景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主导产业应是需求收入弹性大,未来有广泛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具有较长期的稳定增长的社会需求的产业部门。因此,主导产业应是最终需求大的产业部门或需求规模不很大、但可引起中间需求大规模增长的产业部门。在目前我国居民达到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阶段,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部门主要是耐用消费品生产部门和与这些产业部门密切关联的产业。

5.资源条件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主导产业的发展应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否则不但不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其自身也将难以获得发展。这不仅要求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具备发展的资源基础,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果,减少对紧缺资源的依赖程度。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要依赖陕西省内及周边地区的资源。陕西的资源优势首先是煤炭和天然气储量丰富,适宜发展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及其以这些工业产品为原料的精细化工等行业。陕西农业资源也较丰富,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适宜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如食品加工等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价值,还可以解决某些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6.产业性质与特点,即产业的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强、集约化程度高、宜于规模化经营,是主导产业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导产业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对尽可能多的产业部门有后向波及效应,使其发展能够带来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需求增加,从而带动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生产的部门越多,而且对配套产业部门的产品完全消耗系数越大,其带动作用越强。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程度越高,其带动度越大。具备上述性质和特点的产业部门主要是能够体现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特点的现代制造业,以及传统产业中的某些适宜规模化经营的产业部门。

7.区位因素对地区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有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约内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西安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地理上的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高是制约经济发展和外向化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且这一障碍在客观上是难以直接克服的。选择发展(主要产品)轻型化的、高技术含量的、高附加价值的、运输成本低或运输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或售价)的比重很小的产业,有利于削弱甚至消除不利的区位因素对西安经济和工业发展产生的制约和不利影响。

8.西安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西安及其周围地区历史古迹与人文众多,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9.建立外向型工业,不仅要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还应逐步跟上(直至赶上)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西安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要保持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逐步提高外向化程度,就要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水平、跟随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选择的主导产业应能代表工业技术发展方向,能够反映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这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

10.西安现有的产业基础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满足以上几个方面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主导产业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代表未来工业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必须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才可以发展,而只要具备了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新兴产业就可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综合考察(见表—1), 我们认为在国家宏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支柱产业发展方针的基本要求下,发挥西安工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建立外向型城市工业应以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为主导产业部门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逐渐形成以机电一体化、电子通信、航空、汽车等高科技产品为基础的新的支柱产业。

表—1 西安主要产业优势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发 产 地 市 资 产 区 环 技 产

展 业 区 场 源 业 分 境 术 业

阶 政 优 前 条 性 因 因 方 基

段 策 势 景 件 质 素 素 向 础

食品制造√ √

纺织业

√ √

印刷业 √

家具工业√

医药工业 √ √ √ √

化学工业√ √ √ √

黑色金属√

机械工业√ √

√ √ √√ √ √

交通设备√ √

√ √ √√ √ √

电气机械√ √

√ √√ √ √ √

电子通信√ √

√ √ √√ √ √ √

仪器仪表√

√ √ √

三、工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对主导产业部门的扶持是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应是在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基础上,选择对未来产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加以扶持,促进其加速发展,争取未来经济发展的优势。

1.扶持主导产业部门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动态比较优势。主导产业部门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积极地扶持主导产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生产要素向该部门转移,促进其迅速成长和发展,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加速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要取得扶持政策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难度很大。

传统的比较优势概念是根据经济上的地理差别和天然禀赋提出的国际劳动分工的要求,是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用创造能力、运筹能力、组织能力、选择能力、运用能力等要素取代了传统比较优势的标准。这就意味着,比较优势是可以用政策措施加以改变的,是动态演化的结果。(注: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人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213页。)因此,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其政策取向应是未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主导产业)。政府的产业政策及其对主导产业部门的扶持,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须注重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争取未来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

2.创造有利于主导产业成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扶持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必须进究效益。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所以加速这些产业部门的成长发展政府需进行扶持。日本产业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所有产业的开发必须经过市场检验。(注:E.弗袼尔, 《日本第一——美国的教训》, 哈佛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虽然某些主导产业作为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不可能完全在市场竞争中自发的成长起来,需要政府进行扶持,但这种扶持不能完全脱离市场的经济标准,否则扶持出来的主导产业将会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诸如产品有效需求的扩大、必要的投入、良好的基础设施等,这些条件无论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是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政府扶持主导产业部门的重点,应是为主导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外部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内部经营机制的创新。这种环境的改善和机制的创新不仅包括作为硬环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更重要的是作为软环境的观念的更新、管理机制的更新、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西安并不具备发展经济的地缘优势的条件下,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是帮助该产业有秩序地收缩,把资源转向高增长产业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一些传统产业部门逐渐由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和原料产地转移,使得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在原来较为集中的地区出现衰退和收缩趋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衰退产业的收缩应由企业自主地进行,即企业根据市场价格以及利润率高低,把资本从衰退产业部门转移出来投向发展成长中的产业部门。(注: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人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页。) 但是由于:(1 )资本与劳动力短期内难以在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实物形态的资本难以流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能够流动,其流动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2 )生产要素价格,尤其是工资存在着刚性,因而难以进行理想的资源流动。使企业在产业调整中面临资源流动不充分的困难。问题还不在于这种困难本身,而是市场机制往往不能顺利、合理地解决这一困难。因此,在不能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以及社会效益与个人利益相背等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促进生产要素的再分配。

传统产业调整目标应是帮助衰退产业有秩序地收缩,使资源顺利地转向其他高增长产业部门,以实现结构的优化。因此,调整政策的指导思想应是减轻衰退产业对社会的震动,以使在向新产业部门转移中承受较小的疼痛,而不是维持衰退部门的生存,延长其寿命,减慢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由于体制上缺乏存量调整机制,政策指导思想上确有维持存量的倾向,表现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全依赖资产增量,存量调整少得可怜。这种保护衰退产业的政策指导思想,在我国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这种政策指导思想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导致结构变化缓慢。

标签:;  ;  ;  ;  ;  ;  ;  ;  ;  ;  

西安产业结构转型与主导产业选择_比较优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