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与实现路径探索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与实现路径探索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原则与实现路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路径论文,原则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精神的具体体现,“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①

       一、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作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带来机遇,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固有的开放、交互、虚拟等特性,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

       一是增强信息的辐射力和覆盖面,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新媒体条件下,信息传播几乎综合了现有媒体的所有优点,打破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限制,缔造了一个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高科技信息交往空间,使得教育的形态变得立体,教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我们既可以通过新媒体向全世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可以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增强信息传播的吸引力,扩大受众覆盖面,从而促进主流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提供与受众直接沟通的平台,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其信息量、传播速度及影响力,都是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而它独特的“交互性”,为媒体与公众、政府与公众、公众与公众之间搭建了崭新的交流平台。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空制约地将信息呈现给公众,公众亦可随时随地在平台上浏览信息、发表见解、点评时事。在这种互动中,既增强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教育者及时了解公众的反应、思想动态和教育的效果,便于及时调整信息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及时性。

       三是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凸显的优质社会意识,它依赖于公众的广泛传播和理性认同,最终转化为社会共识。新媒体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灵活交流方式和迅捷传播速度,为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功能,运用通俗大众的形式直观形象地传递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呈现给公众,使原本严肃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对社会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推动的“无国界”信息流动,给国际上的意识形态渗透活动制造可乘之机,大量的错误思潮纷纷涌入,冲击着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志的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新媒体打破了国内的传统意识形态格局。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单向式,执政党发布信息,民众接收信息,因而,舆论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也较小。而在新媒体时代,民众可以自主创制并发布信息,传播也由单向变成双向或多向,由此带来一个强大的民间舆论场,社会舆论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力量,信息管控难度剧增。

       二是弱化了主流文化的话语权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新媒体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草根阶层的心声提供了广泛的平台,但是,这个多样文化交汇碰撞、信息传递和意志表达宽松自由的虚拟场域,也极易使他们在价值选择中迷失方向,动摇应有的政治信仰,消解其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是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新媒体传播无所不包的内容,健康的、有益的、色情的、暴力的、颓废的,各种价值观随处可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因此,新媒体条件下的价值观教育,信息传播经常不在教育者和宣传者的可控范围之内,信息的内容甚至与宣传教育的理论背道而驰,在对受众的思想理念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也间接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加深了教育和宣传者的工作难度。

       二、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面对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握好原则,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一)指导思想:统一和多样相结合

       这一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新媒体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一元思想指导,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地位的认同感;二是要正视价值观多样并存的事实,坚持多样方式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活力。

       统一性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在教育与传播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媒体将现代数字科技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通过媒介平台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内容更加丰富和广泛。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完善,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不仅要在传播思想上,还要在传播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科学、面向大众、面向未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权。

       多样性就是要正视价值观多样并存的事实,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性始终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一般价值观的差异性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存在论前提。价值观多样性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潮凸显,社会群体发生新的分化和组合,并呈多样态势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不断转变新思维、接受新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宽容一般价值观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

       (二)教育理念: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价值观,并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相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除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还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价值理念不仅在历史上有着合理性,在当代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以时代精神加以改造,必然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加丰满,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和共鸣。

       当然,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独立于外来文化而发展。相反,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展现其强大的包容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集聚人类文明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也要不断地利用外来文化进行文化的自我扬弃。而在社会文化的自我扬弃过程中,我们需要社会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某种潜在的形式发挥作用,引领文化的正确走向。

       (三)教育内容:严肃与通俗相结合

       坚持严肃与通俗相结合原则,是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为:

       一是要掌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国家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就决定了其在内容上的严肃性,对其解读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一方面带来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传播提供了新的阵地,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价值观的认同危机,一些西方庸俗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因此,必须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传播的严肃性,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二是通过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传播先进的价值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价值观和共同意识。新媒体的草根性,注定了它是一种通俗、大众的传播媒介。即以一种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在内容上满足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形式上符合群众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掌握民意,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的时代性,又赋予了它适应社会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能够随时扩大传播范围,深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效率。在两者的关系中,一味地强调严肃性,忽视通俗化,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失去鲜活力和吸引力,甚至遭到人民群众的排斥和反感;而只注重通俗化的传播,没有严肃庄重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会逐渐失去方向。“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②只有坚持严肃与通俗兼顾,既注重内容的严肃性,又实现传播的通俗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四)介入模式:渐进与自调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在强调统一的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和“模块化”。要尊重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价值差异,为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开通表达的渠道,为各种观点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新媒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融合多样传播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自调即教育中应注重情感体认环节,紧密结合所担当的社会角色,避免空洞说教,知行脱节。大量运用隐性教育、互动交流等方法,讲事实、摆道理,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触动心灵。注重将价值认知、评价、选择等活动有机统一,使受众深刻感知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积极正面效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消极负面现象的危害,不断澄清价值观困惑,实现将主导价值观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

       三、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一)提高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

       我们要用主流舆论、正面舆论占领新媒体阵地,营造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1.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巩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方面,我们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运用其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我们要主动占领新媒体思想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打造新媒体思想文化平台和精神家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效凝聚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

       2.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但其固有的根本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信息大融合的时代,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如何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和道德精髓,挖掘其时代价值,使其成为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源泉,造就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新媒体文化环境,都是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面。

       3.加强网络场域思想引领,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要深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通过自身的理论魅力,用新媒体语境中大众化的语言来加强网络场域这个虚拟世界的思想引领。关注热点问题,对焦点问题不回避并积极引导,做到政治坚定、理论正确、引导妥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新媒体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充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⑤

       (二)加强新媒体资源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力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在信息内容、传播范围、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受众等方面相较传统媒体有着绝对的优势,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1.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

       建设好政府门户网站,使网络成为政府和公众的话语传播和交流平台,在展示政府利用现代媒体工具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对受众的话语影响力;建设好新闻网站,通过新闻报道、时事评论来引导受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设好红色网站,用以宣传党的思想、方针、路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要利用新媒体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具有创新力和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努力传播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2.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

       早些年,政府在社会舆论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很多地方政府由于对新媒体的作用认识不清,管理经验不足,造成对现代舆论反应迟钝。要建立丰富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网站,可以随时查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史著作、文化著作及其导读,随时更新时政评析栏目,进行理论宣传学习、热点焦点分析、时事政策解读,提高民众对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感知能力。同时,开设各类网络论坛、网络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受众广的特点,图文并茂、声形兼具地用多种形式,促进政治性、思想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提高教育的效果。

       3.充分利用指尖媒体,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通过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向媒体的跨越,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化革命性媒体——“手机媒体”。手机由于其自身的高度便携性、私密性等特性,成为了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传情达意的最佳利器。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手机媒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使这一利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声器。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微”传播的功能,“现在,网络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⑥

       (三)优化媒介生态环境,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教育阵地

       媒介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有效监管机制的缺失,新媒体在满足人们多样化要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媒介生态的失衡。主要表现为:信息泛滥,信息迷茫;信息利用率低,媒体资源浪费,传播有效性降低;信息安全隐患,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弱化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教育阵地,必须优化媒介生态环境。

       1.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⑦。再好的信息内容,没有强大的技术平台作支撑,也无法准确传达给受众。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保障机制,以便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和约束新媒体的规范运作,这不仅有利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巩固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教育阵地。同时还应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可以对重点网站、重点项目提供相应的财政、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提供财政支持,力争培育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媒体产业。

       2.加强新媒体自身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

       新媒体的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传播覆盖,推动了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大力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创新技术和传播方式,丰富宣教载体,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理论教育新格局。要注重教育形式和内容创新,使得“高端上档次”抑或“低调有内涵”的正能量素材被受众乐于接受并易于接受。在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净化新媒体的不良影响,包括帮助受众正确参与信息传播,理性地选择媒介提供的信息。

       3.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提高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

       这里所谓的媒介素养,一是指政治素养,即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方向、主题、主线、热点、难点、时效等素材,曲径通幽但不迷失方向,气象万千但不失本真,在纷繁复杂的虚拟世界里,始终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二是知识和能力素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练使用新的媒介工具,熟悉信息传播技术,掌握网络引导的基本规律,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对网络阵地的主要特性、热门话题种类、网络话语体系、舆情参与习惯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网上舆论阵地进行比较与区分。三是学会使用“网络语言”。即与受众处于同一话语体系,善于运用和创造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词汇,增进亲和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强化实践教育路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代表和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逐步体现。强化实践教育路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线上走到线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并将其内容和精髓转化为群体意识,融入到国民的日常正常生活之中,使其真正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是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认同的背后隐藏着个体的生活经验,只有通过个体的“主观的”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深入人心。“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定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⑧这一过程为:使受众从理论知识学习教育的认知认同上升为情感共鸣,再到逐步内化和外化的行为认同,进而达到较为全面科学的理性认同。从较为抽象的理论认同上升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实认同,从自然朴素的自发认同到最后积极主动的自觉认同,并将其作为人生信仰追求,加以严格遵守和践行。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市场经济背景下自由主义思潮和现实利益诱惑等因素影响,公众经常表现出认同理念和认同行为的不一致,即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上高度认同和行为上中度践行的现象。因此,新时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必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结合起来,与各项重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⑨

       总之,新媒体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遵循到自觉践行。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②《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2014年5月25日。

       ③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5、107页。

       ⑤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4年第2期。

       ⑥《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3月5日。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97页。

       ⑧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4年第2期。

       ⑨《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3月5日。

标签:;  ;  ;  ;  ;  ;  ;  ;  ;  ;  ;  ;  

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与实现路径探索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